《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doc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 号: 0120911350522课 程 设 计题 目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5学 院自动化学院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级电气0905班姓 名指导教师2012年6月15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电气0905班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5 初始条件:1技术数据: 晶闸管整流装置:Rrec=0.5,Ks=40。 负载电机额定数据:PN=8.5KW,UN=230V,IN=37A,nN=1450r/min,Ra=1.0,Ifn=1.14A,GD2=2.96N.m2 系统主电路:Tm=0.07s,Tl=0.017s 2技术
2、指标 稳态指标:无静差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i5%,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超调量:n8%,动态速降n10%,调速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调节时间)ts1s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技术要求: (1) 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可逆运行,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D10),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 (2) 系统在5%负载以上变化的运行范围内电流连续 2设计内容:(1) 根据题目的技术要求,分析论证并确定主电路的结构型式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 (2) 调速系统主电路元部件的确定及其参数计算(包括有变压器、电力电子器件、平波电抗器与保护电路等) (3) 动态设计计算:根据技术要
3、求,对系统进行动态校正,确定ASR调节器与ACR调节器的结构型式及进行参数计算,使调速系统工作稳定,并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4) 绘制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电气原理总图(要求计算机绘图) (5) 整理设计数据资料,课程设计总结,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半,共分为三个阶段:(1) 复习有关知识,查阅有关资料,确定设计方案。约占总时间的20%(2) 根据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完成设计计算。约占总时间的40%(3) 完成设计和文档整理。约占总时间的40%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摘 要I1.设计任务及要求11.1初始条件11
4、.2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2总电路设计及方案论证221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组成及设计32.1.1双闭环系统组成及原理32.1.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42.1.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42.2 可逆系统原理及方案论证53双闭环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化简73.1 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化简73.2 转速环结构图及其化简94电路参数的计算114.1 电流调节器参数的计算114.1.1确定时间常数114.1.2 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114.1.3校验近似条件124.1.4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124.2转速调节器参数的计算124.2.1确定时间常数124.2.2 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1
5、34.2.3校验近似条件134.2.4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134.2.5校核转速超调量145主电路元件的确定145.1整流变压器的确定145.1.1变压器变比的确定145.1.2变压器容量的确定15 5.2 平波电抗器参数计算155.3 晶闸管元件选择165.3.1晶闸管的额定电压计算 165.3.2晶闸管的额定电流计算 166控制及保护电路的设计176.1 触发电路的设计176.2 保护电路的确定186.3 缓冲电路设计197 小结与体会20参考文献21附录:电气原理总图22 摘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现今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调速系统,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在现实生产中具有其实际意义。本文按照课
6、程设计的要求,应用了工程设计的方法,由电流内环到转速外环,设计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节器。同时要实现系统无静差,满足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都采用了PI调节器。同时也对系统主电路元件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关键词: V-M 双闭环 可逆 PI调节器 ACR、ASR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1.设计任务及要求1.1初始条件:按如下要求设计一个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1技术数据: 晶闸管整流装置:Rrec=0.5,Ks=40。 负载电机额定数据:PN=8.5KW,UN=230V,IN=37A,nN=1450r/min,Ra=1.0,Ifn=1.14A,GD2=2.96N.
7、m2 系统主电路:Tm=0.07s,Tl=0.017s 2技术指标 稳态指标:无静差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i5%,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超调量:n8%,动态速降n10%,调速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调节时间)ts1s1.2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技术要求: (1) 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可逆运行,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D10),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 (2) 系统在5%负载以上变化的运行范围内电流连续 2设计内容:(1) 根据题目的技术要求,分析论证并确定主电路的结构型式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 (2) 调速系统主电路元部件的确定及其参数计算(包括有变压器、电力电子
8、器件、平波电抗器与保护电路等) (3) 动态设计计算:根据技术要求,对系统进行动态校正,确定ASR调节器与ACR调节器的结构型式及进行参数计算,使调速系统工作稳定,并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4) 绘制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电气原理总图(要求计算机绘图) (5) 整理设计数据资料,课程设计总结,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总电路设计及方案论证直流电机的供电需要三相直流电,在生活中直接提供的三相交流380V电源,因此要进行整流,主电路采用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因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压的脉动频率比三相半波高,因而所需的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可相应减少约一半,这是三相整流电路的一大优点。并且晶闸管可控整流装置
9、无噪声、无磨损、响应快、体积小、重量轻、投资省。而且工作可靠,能耗小,效率高。同时,由于电机的容量较大,又要求电流的脉动小。综上所述,选晶闸管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供电方案。而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在本设计中不予以采用。 设计要求直流电动机可逆运行,所以采用两组晶闸管反并联串接直流电动机的主电路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电机的四象限运行,并可以准确的控制。两组晶闸管分别由两套触发装置控制,都能够灵活的控制电机的起、制动和升、降速。三相交流电经由三相变压器后,输入整流桥。三相变压器采用/Y形接法。晶闸管整流桥只有在触发装置给出触发信号后才会导通。整流桥输出端串接平波电抗器,
10、以减小输出电流的脉动。 其设计总框图如下所示。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结构选择与参数设计须从动态校正的需要来解决。本设计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先确定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的稳定精度。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按照“先内环后外环” 的一般系统设计原则,从内环即电流环开始,逐步向外扩展。三相交流电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直流电动机整流供电双闭环直流调速机驱动电路保护电路 图2-1 总设计框图21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组成及设计2.1.1双闭环系统组成及原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由给定环节、ASR、ACR、触发器和整流装置环节、速度检测环以及电流检
11、测环节组成。为了使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分别起作用,系统设置了电流调节器ACR和转速调节器ASR。电流调节器ACR和电流检测反馈回路构成了电流环;转速调节器ASR和转速检测反馈回路构成转速环,称为双闭环调速系统。因转速换包围电流环,故称电流环为内环,转速环为外环。在电路中,ASR和ACR串联,即把ASR的输出当做ACR的输入,再由ACR得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器。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具有输入输出限幅功能的PI调节器,且转速和电流反馈都采用了闭环负反馈。因为PI调节器作为校正装置既可以保证系统的稳态精度,使系统在稳态运行时得到无静差调速,又能提高系统的
12、稳定性;作为控制器时又能兼顾快速响应和消除静差两方面的要求。一般的调速系统要求以稳和准为主,采用PI调节器便能保证系统获得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图2-1-1 双闭环调速系统原理图 图2-1-2 双闭环系统结构框图2.1.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首先要画出双闭环直流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如图2-1-2所示,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静特性的关键是掌握PI调节器的稳态特征。一般存在两种状况:饱和输出达到限幅值;不饱和输出未达到限幅值。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相当与使该调节环开环。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在稳态时总是为零。Ks a 1/CeU*nUc
13、tIdEnUd0Un+-ASR+U*i-IdR R b ACR-UiUPE 图2-1-2 双闭环直流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实际上,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因此,对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2.1.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双闭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以传递函数或零极点模型为基础的系统动态结构图。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如图2-1-3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了引出电流反馈,在电动机的动态结构框图中必须把电枢电流显露出来。图2-1-3:U*na Uct-IdLnUd0Un+-b -UiWASR(s)WAC
14、R(s)Ks Tss+11/RTl s+1RTmsU*iId1/Ce+E 图2-1-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2.2 可逆系统原理及方案论证直流电动机只能在某一方向转动,不能反转时,该调速系统是不可逆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求电动机反转的情况很多,实现电机反转的方法比较多。既有有环流的可逆调速系统又有无环流的可逆调速系统。当工艺要求对系统过程特性要求不高时,且系统容量大,可靠性能要求高时,采用无环流的可逆调速系统。有环流的可逆调速系统具有反向快,过渡平滑的优点,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 需要采用有环流的可逆调速系统。直流可逆调速系统有几种实行方案:方案一:开关切换法。该方法简单,但在转向时要
15、求快速、准确、安全,否则容易造成短路或切换时间过长。这种方案还存在噪声大,寿命低等缺点,不适合正反转切换频繁的场合。方案二:励磁反接可逆线路。它的原理是将电动机的励磁线圈接在两组反并联线路中,电枢仍采用一组晶闸管驱动,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向来改变电动机的方向。这种方式需要在磁通弱磁时保证电枢电流为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不宜采用。方案三:晶闸管反并联法。采用两组三相桥式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的可逆线路。当一组晶闸管工作在整流状态时,另一组工作在逆变或阻断状态。该实验采用了两组三相桥式晶闸管装置反并联,但是两组装置同时工作时,便会产生不流过负载而直接在两组晶闸管之间流通的短路电流,叫做环流。为了防止产生直
16、流平均环流,应该正组处于整流状态时,强迫反组处于逆变状态。即采用f =r就可以消除直流平均环流。增大控制电压Uc移相时,只要使两组触发装置的控制电压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就可以了。直流平均环流可以用f =r配合消除,而瞬时脉动环流却是自然存在的。为了抑制瞬时脉动环流,可以在环流贿赂中串入电抗器,叫做环流电抗器。图2-2-1两组晶闸管反并联可逆V-M系统V-M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图见图2-2-2。 图2-2-2 双闭环可逆调速系统=配合控制原理图为了防止晶闸管装置在逆变状态工作中逆变角太小而导致换流失败,出现“逆变颠覆”现象,必须在控制电路中进行限幅,形成最小逆变角保护。与此同时,对角也实
17、施保护,以免出现而产生直流平均环流。通常取,其值视晶闸管器件的阻断时间而定。 图2-2-3 配合控制特性3 双闭环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化简3.1 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化简 双闭环系统的内环即电流环,其中反电动势与电流反馈的作用相互交叉,这将给设计带来麻烦。实际上,反电动势与转速成正比,它代表转速对电流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系统的电磁时间常数TL远小于机电时间常数TM,因此,转速的变化往往比电流变化慢得多。对电流环来说,反电动势是一个变化较慢的扰动,在电流瞬变的过程中,可以认为反电动势基本不变,即,则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为图3-1-1(a)。如果把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同时等效到环内前向通道上, 再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 电力 拖动 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 VM 闭环 直流 可逆 调速 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