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模型飞机动力系统的配置.doc
《电动模型飞机动力系统的配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模型飞机动力系统的配置.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电动模型飞机动力系统的配置初步认识)中,笔者介绍了航模电动动力系统的基本组成、性能参数和必备的安全知识。接下来,笔者将从理论入手,分析航模电动动力系统选配的一般规律,供模友参考。 中国论文网 不同机型航模电动动力系统的配置 虽然大部分航模电动动力系统的构成相似,但因机型的不同,以及重量、体积及飞行性能要求不同,相应动力系统的特点也不同。优秀的动力性能是航模飞行性能的重要保证,而合理的动力系统选配是实现前者的必要条件。在实际飞行中,如果电动动力系统各部件选配合理,那么即使采用了档次一般的器材,航模也能稳定可靠地飞行;反之,如果选配不合理,即使采用了昂贵的高端器材,也可能发生烧毁
2、电机、损坏模型的情况。 简单介绍几条通用的电动模型飞机动力系统配置原则,适用于入门的初学者。在为模型飞机选配电动动力系统的部件之前,模友须熟知并遵循这几条基本原则,才能保证航模的气动特性和飞行安全。 配置原则一:动力系统的推重比应满足飞行要求 推重比,是飞机动力系统最大推力/拉力与飞机飞行重量的比值。该参数是衡量动力系统乃至整架飞机性能的重要参数,尤其会对飞行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图1)。具体到模型飞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动力系统产生的与前进方向相同的推力能克服飞行时的空气阻力,模型就能持续飞行。但实际飞行时,这还远远不够:模型飞机起飞时要抵消地面与起落架之间的摩擦力;加速时要克服机体的惯性力;爬
3、升或机动时要平衡其重力带来的一个水平分力;着陆失败时还要提供额外推力以复飞 因此,航模动力系统要能提供的最大推力,必须超出其“平飞”时所需的推力。这样超出部分才能用于应对上述情况,也就是说“剩余推力”要足够大。“剩余推力”的大小决定了模型的加速性能、爬升性能、机动性能、起飞距离等。而若想获得足够的剩余推力,航模动力系统的推重比必须得大,即必须达到或超过设计推重比。 配置原则二:动力系统的重量不应大大增加翼载荷 实际装机时,模友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对模型飞机的起飞重量没有明确限制,因此在已知空机重量情况下,不管是选配拉力较小、重量较轻的动力系统还是拉力较大、重量较大的动力系统,模型飞机的推重
4、比都相同。此时该如何决定?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应考虑模型飞机的翼载荷。翼载荷是飞机单位面积升力面所承受的气动力载荷。在平飞状态下,飞机的翼载荷可理解为单位面积升力面分担的飞机重量,即粗略计算为飞机重量除以机翼面积。飞机翼载荷通常采用国际单位制,即“千克/平方米(kg/m2)”,但因模型飞机翼载荷的数量级较小,通常采用的单位是“克/平方分米(g/dm2)”。 翼载荷可衡量飞行中机翼的受载状况,直接影响到飞机的飞行性能:翼载荷小,飞行速度慢,飞机的操纵性和机动性较好;翼载荷大,飞行速度快,飞机的机动性较差,但飞行阻力小,抗风性和穿透性较好。因此,根据机型和任务要求的不同,飞机的设计翼载荷各有差异(
5、图2)。在选配电动模型飞机的动力系统时,同样要考虑到翼载荷的大小及其影响。须注意不能让翼载荷严重偏离设计值,否则会严重影响模型飞机的飞行性能。 配置原则三:动力系统的安放不应妨碍模型配平 模型飞机对其重心的位置非常敏感,因此模型是否配平对其稳定性和操纵性意义重大:重心位置的偏差轻则让航模“很不好飞”,重则根本无法飞行。 由于电动动力系统的重量占模型飞机总重的比例较大,且模型的配平对飞行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在选配和安装动力系统时,都要格外“关照”模型的配平。无论是初期选择器材时,还是进行动力升级改装时,都应大致估算动力系统的总重、规划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安装时,尽可能通过移动电池的方法调整模型飞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动 模型 飞机 动力 系统 配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