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车用小排量发动机的主体虚拟样机的三维视图毕业论文.doc
《混合动力车车用小排量发动机的主体虚拟样机的三维视图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动力车车用小排量发动机的主体虚拟样机的三维视图毕业论文.doc(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绪 论1.1 发动机概述1.1.1 发动机定义及发展发动机(engine)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和发电机组等各个方面。1876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Otto)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发明了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
2、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倍。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F.ankel)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26 年,瑞士人布希(A.Buchi)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967 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EFI),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 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
3、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 20 世纪 50年代中期,我国有了自己成批制造的汽车发动机CA10型六缸 5.56L 汽油机,用于解放牌 CA10 型中型货车上。在以后的 20 年中,又成批制造了跃进 NJ70 型六缸 3.5L 汽油机、东风 EQ6100 型六缸 5.42L 汽油机和黄河 6135Q 型六缸 12L 柴油机等。轿车用发动机有红旗 8V100型 5.6L 汽油机和上海 680Q型 2.23
4、L 汽油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生产了一批较为先进的汽车发动机。如从意大利引进Sofim 8140系列四缸2.5L柴油机;从美国引进Cummins6BT5.9系列六缸 5.8L 柴油机;从奥地利引进 Steyr WD615系列六缸 9.72L柴油机等。此间,对原有一些产品改进和更新。同时,我国自主开发和研制了一批具有较先进水平的车用发动机,如 YC6105Q 型 6.5L 柴油机、6110A 型 6.8L 柴油机和 X6130 型 11.95L柴油机等。用于桑塔纳 2000GLi型轿车上的 AFE 型 1.8L 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已批量生产。1998 年
5、 3 月问世的 AIR 型 1.8L 无分电器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使我国制造轿车发动机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1.1.2 发动机的分类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热力机分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种。直接以燃料燃烧所生成的燃烧产物为工质的热机为内燃机,反之则为外燃机。内燃机包括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外燃机则包括蒸汽机、汽轮机和热气机(也称斯特灵发动机)等。内燃机与外燃机相比,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和容易启动等优点。因此,内燃机尤其是活塞式内燃机被广泛地用作汽车的动力装置。 活塞式内燃机按不同的特
6、征分类【1】 (1)按活塞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前者活塞在汽缸内做往复直线运动,后者活塞在汽缸内做旋转运动。旋转活塞式发动机也称转子发动机。(2)根据所用燃料种类的不同,分为汽油机、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三类。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分别称作汽油机或柴油机。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体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称作气体燃料发动机。 (3)按冷却方式的不同,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以水或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称为水冷式内燃机,而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则称为风冷式内燃机。 (4)按在一个工作循环期间活塞往复运动的行程数,分为四冲程和二冲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四个行
7、程的内燃机称作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而活塞往复两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则称作二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5)按进气状态不同,分为增压和非增压两类。若进气是在接近大气状态下进行的,称作非增压内燃机或自然吸气式内燃机;若利用增压器增高进气压力,进气密度增大,则称作增压内燃机。 (6)根据汽缸布置形式的不同,分为L型(直列式)发动机、V 型发动机、W 型发动机、斜置式发动机和对置式发动机等。1.2混合动力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概况世界第一辆由汽油机与电动机组合的混合动力汽车(Hybird Vehicle)于1899年由费迪- 保时捷研制成功。但由于受其他技术(如电动机、电池和控制等)发展的制约,加上环
8、境、能源问题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等,使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其后的几十年里未被重视。直到近十几年才引起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的重视。日本大发工业公司曾于1970年展出过轻型乘用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引起重视的时间大约是1990年前后,近10余年来已推出了乘用车,载货车,大小客车等各种车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指携带有不同动力源的,可根据汽车的行驶需要,同时或分别使用不同的动力源而行驶的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是在目前还找个到型想的高质量比能量和质量比功率的车载电源之前,电动汽车的发展暂时受到阻挠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车型,恤既是一种过渡型车型,也是种独大型午型,在21世纪HEV将会得到迅速
9、的发展HEV既要用发动机作为动力,又要对发功机的节能和环保作出种种限制,使发动机的燃料消耗降低到最低使发动机的有害气体的徘放达到“超低污染”标难的要求。要用发动机的动力来保证HEV正常行驶时所需要的基本动力:采用控制发动机转速范围降低发动机的最高转速、保持发动机稳定均衡地运转、并采取“开关”的控制方式,使发动机避开起动、怠速和转速突然变化时,燃料燃烧个完全而引起的燃料经济性降低和增加有害废气的排放从而控制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转。另外,HEV还可以广泛地采用转了发动机、燃气轮机,斯特林发动机作为HEV的发动机。HEV上是以电动机驱动作为发动机驱动的辅助动力,但又必须对电池组的质量和整车的整
10、备质量进行限制,以减轻HEV的总质量。因此,一般电动/发电机只是在HEV发动机启动、车辆起动、加速成爬坡时起作用:电动发电机又是发动机的飞轮起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作用。电功发电机还起发电机的作用,将发动机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到电池组中去,在HEV下坡或制动时,将汽车惯性动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到电池组中去。因此,HEV有了电动机的辅助作用,就可以使HEV达到节能和“超低污染”的要求。HEV能够充分利用内燃机汽车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现有的汽车制造厂只需添加些工装设备就完全可以用于生产HEV。HEV不需要另外建立燃料的储存、运输、添加等装置、可充分利用现成的加油站。HEV也不需要另外建立保养、维修等
11、后勤服务体系。因此深受汽车制造公司的赏识,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世界又掀起研究开发和制造HEV的竞争热潮。21世纪HEV有可能成为汽车工业的主导产品。1.3混合动力电动车技术的优点和发展前景现在全球都面临着环境污染,石油资源枯竭的威胁,而内燃机汽车(ICEV)是造成这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内燃机汽车不仅消耗石油资源,而且还排放出CO2 、NOx 和CO 等有害物质。然而内燃机汽车的保有量一直在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8.2亿辆。节约石油能源、减排温室气体和保护大气环境是传统汽车工业面临的三大挑战。应对挑战,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有关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其中重点的研究内容就是
12、电动汽车。汽车发展趋势的传统观点认为,内燃机汽车最终会被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纯电动汽车、清洁柴油和替代燃料的研究进展, 使汽车的发展趋势变得多样化。但是由于电池的性能和价格的制约,BEV 一直没有实现商业化;由于燃料电池的性能、寿命和成本的影响,FCV 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现阶段,利用电网充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技术可能成为一种成本低、容易实现,可以长期使用的过渡性电动汽车的解决方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单独依靠电池就能行使较长的距离,需要的时候仍可以像通常的混合动力汽车一样工作。如一辆完全靠电池行驶的PHEV 可行驶60km,超过60km后可以转入混合动力模式。到了目的地,再
13、插入外接电源对电池充电。P H E V 具有很多优势:首先P H E V 有纯电动汽车的全部优点,可利用晚间低谷电对电池充电,改善电厂的机组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的排放;降低对石油燃料的依赖,减少石油进口,增加国家能源的安全;如果是在城市内行驶,距离较短,就可以不使用汽油;可以利用外部公网对车载电池组充电,而用电比石油价钱便宜,可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由于PHEV 有这些优点,使PHEV成为了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1.4本章小结汽车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环境保护、能源短缺、道路交通事故等
14、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石油的供应日趋紧张,汽车研发和制造行业必须加大对汽车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的力度。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在环保方面的优势,使得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和研究成为各国开发绿色汽车的主流。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能源是可以用于发电的一切能源。因此使用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摆脱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使能源供给多样化,使能源的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混合动力汽车在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方面和传统汽车相比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是迎接汽车面临挑战的重要对策之一。第2章 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工作原理2.1发动机工作原理往复活塞式内燃
15、机所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gasoline)或柴油(diesel)。由于汽油和柴油具有不同的性质,因而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上有差异。 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进气行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以汽缸容积 V为横坐标、汽缸内气体压力P为纵坐标构成示功图(如图2-1所示),表示活塞在不同位置时各个行程中P与V的变化关系。【2】图2.1图2-1 汽油机P、V图下面结合示功图来说明汽油机的
16、工作过程。 (1)进气行程(intake stroke) 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曲轴转动180。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汽缸容积逐渐增大,汽缸内气体压力从Pr 逐渐降低到Pa,汽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汽缸,并在汽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进气系统存在阻力,进气终点(图中a点)汽缸内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力P0,即Pa = (0.800.90)P0。进入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的温度,由于进气管、汽缸壁、活塞顶、气门和燃烧室壁等高温零件的加热以及与残余废气的混合而升高到 340400K。在示功图上,进气行程为曲线 r-a。 (
17、2)压缩行程(compression stroke) 压缩行程时,进、排气门同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 180。活塞上移时,工作容积逐渐缩小,缸内混合气受压缩后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到达压缩终点时,其压力 Pc可达 8002 000kPa,温度达 600750K。在示功图上,压缩行程为曲线 ac。 (3)做功行程(power stroke)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由火花塞点燃可燃混合气,混合气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汽缸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迅速提高。燃烧最高压力Pz达3 0006 000kPa,温度TZ达2 2002 800K。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曲柄
18、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随着活塞下移,汽缸容积增加,气体压力和温度逐渐下降,到达 b 点时,其压力降至 300500kPa,温度降至 1 2001 500K。在做功行程,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曲轴转动 180。在示功图上,做功行程为曲线 c-z-b。 (4)排气行程(exhaust stroke) 排气行程时,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排气门开启时,燃烧后的废气一方面在汽缸内外压差作用下向缸外排出,另一方面通过活塞的排挤作用向缸外排气。由于排气系统的阻力作用,排气终点 r 点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即Pr=(1.051.20)P0。排气终点温度 Tr=
19、9001100K。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燃烧室中仍留有一定容积的废气无法排出,这部分废气叫残余废气。在示功图上,排气行程为曲线 b-r。 2.2混合动力车的工作原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辅助动力系统和电池组等部分构成。以串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例,介绍一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 在车辆行驶之初,蓄电池处于电量饱满状态,其能量输出可以满足车辆要求,辅助动力系统不需要工作。电池电量低于60时,辅助动力系统起动:当车辆能量需求较大时,辅助动力系统与蓄电池组同时为驱动系统提供能量; 当车辆能量需求较小时,辅助动力系统为驱动系统提供能量的同时,还给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由于蓄
20、电池组的存在,使发动机工作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况,使其排放得到改善。混合动力汽车采用能够满足汽车巡航需要的较小发动机,依靠电动机或其它辅助装置提供加速与爬坡所需的附加动力。其结果是提高了总体效率,同时并未牺牲性能。混合动力车设计成可回收制动能量。在传统汽车中,当司机踩制动时,这种本可用来给汽车加速的能量作为热量被白白扔掉了。而混合动力车却能大部分回收这些能量,并将其暂时贮存起来供加速时再用。当司机想要有最大的加速度时,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并联工作,提供可与强大的汽油发动机相当的起步性能。在对加速性要求不太高的场合,混合动力车可以单靠电机行驶,或者单靠汽油发动机行驶,或者二者结合以取得最大的效率。比
21、如在公路上巡航时使用汽油发动机。而在低速行驶时,可以单靠电机拖动,不用汽油发动机辅助。即使在发动机关闭时电动转向助力系统仍可保持操纵功能,提供比传统液压系统更大的效率。【3】2.3本章小结本节主要介绍常用汽油机发动机工作原理以及混合动力车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第3章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主要参数3.1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发动机是一部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发动机的类型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构造相似。通常,汽油机由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柴油机由两大机构四大系统组成(无点火系)。 下面以图3-1为例,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一般构造。【4】 图3-1 四冲程汽油机的一般构造(1)机体组(engine
22、body) 发动机的机体组包括汽缸盖 3、汽缸盖罩盖、汽缸垫 4、汽缸体 17及油底壳12等。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常把机体组列为曲柄连杆机构。 (2)曲柄连杆机构(crankshaft and connecting rod system) 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活塞 9,连杆总成 10,曲轴 14和飞轮等。这是发动机借以产生动力,并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输出动力的机构。 (3)配气机构(valve system) 配气机构包括进气门、排气门、液力挺杆总成、凸轮轴 18、凸轮轴正时齿轮 2、曲轴正时齿轮、正时传动带 5。其作用是将可燃混合气更多地充入汽缸并及时从汽缸排出废气。 (4)
23、燃料供给系统(fuel system) 燃料供给系统包括汽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油管、空气滤清器、喷油器(或化油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排气消声器等。其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各种工况要求,配制具有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汽缸,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发动机。 (5)点火系统(ignition system) 点火系统包括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分电器、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火花塞等。其作用是保证按规定时刻及时点燃汽缸中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6)冷却系统(cooling system) 冷却系统主要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以及汽缸体17 和汽缸盖3 里铸出的水套等。其功用是散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合动力车车用小排量发动机的主体虚拟样机的三维视图 毕业论文 混合 动力 车车 排量 发动机 主体 虚拟 样机 三维 视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