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增压柴油机中冷器设计及CFD模拟优化.doc
《毕业设计(论文)增压柴油机中冷器设计及CFD模拟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增压柴油机中冷器设计及CFD模拟优化.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本文阐述了增压中冷系统对改善现代柴油机排放、动力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突出介绍中冷器对增压中冷系统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中冷器作为换热器的发展过程。介绍了高效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结构原理。对已知增压发动机估算出增压后空气流量、温度及理论增压比,计算出了增压空气的进口流量及进口温度。然后再根据风扇所产生的冷空气流量,环境温度及中冷器出口温度,计算出中冷器需要散失的热量,最后确定中冷器的传热系数,并对压力损失、增压温度、散热面积进行校核。利用CAD软件做出设计好的中冷器零件图。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对该中冷器进行建模、网格划分、模拟计算和结果分析,最后确定中冷器优化的方向及优化措施。关键词:
2、增压中冷 中冷器 CFD技术 柴油机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turbocharged inter-cooling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dynamic property、emission performance of modern diesel engine. First of all, we focus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ter-cooler for turbocharging system, and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
3、f it as a exchanger.Highly efficiet heat exchangers,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plate-fin heat exchangers are described by the article in this thesi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JTK estimation method, air flow, temperature and the theoretical pressure ratio of the known turbocharged engine are e
4、stimated, calculating the air inlet flow rate and inlet air temperature for the follow-up design. Then according to the flow of the cold air generated by the fan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the outlet temperature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inter-cooler is calculated ;finally,determining the heat
5、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of the intercooler,and checking the pressure loss,boosted temperturre,radiating area. Using the CAD software to draw the optimized parts and assembly of the designed inter-cooler .Finally,We use commercial CFD software named FLUENT to model、mesh、simulated and analysize this
6、cooler.And use the traditional theory methord of the cooler design to verify the result from FLUENT simulation . Keywords: intercooler turbocharged CFD diesel engine摘 要ABSTRACT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21.3本课题的提出31.4本课题的主要工作4第二章 柴油机中冷器简介52.1 柴油机中冷器的类型结构52.1.1 柴油机中冷器的类型52.1.2 柴油机中冷器的结构62
7、.2 柴油机中冷器的选型原则13第三章 柴油机中冷器的设计计算143.1柴油发动机中冷器选型143.1.1发动机基本参数及环境参数153.1.2中冷器型式选择153.2 原始参数183.3几何结构尺寸确定和计算193.4传热系数计算203.5用对数平均温差法校核散热面积213.6用效率传热单元数(NTU)法校核增压温度213.7压力校核223.8中冷器外部结构确定223.8.1冷空气和增压空气封条223.8.2平板233.8.3导流片233.8.4增压空气封头243.8.5增压空气封头接管243.8.6中冷器芯子装配图243.8.7中冷器连接25第四章 CFD技术现状及应用264.1 CFD技
8、术介绍264.1.1 CFD技术的发展现状264.1.2 CFD技术的特点274.1.3 CFD技术的分支274.2 CFD技术的应用274.2.1 CFD软件的结构274.2.2 CFD的应用范围274.3 CFD技术在内燃机领域的应用274.4 CFD技术在换热器方面的应用29第五章 柴油机中冷器的CFD模拟优化305.1 CFD技术在管翅式换热器设计开发方面的优越性305.2 管翅式中冷器的CFD设计315.2.1 中冷器的建模325.2.2 网格划分325.2.3 边界条件设定335.2.4 FLUENT模拟计算335.3 结果分析345.4中冷器优化36全文总结39参考文献40致谢及
9、声明41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进入到21世纪,伴随着能源危机和环保意识的加强、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人们在追求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改进和要求。鉴于内燃机的社会保有量不断增加,其排放危机人类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民用汽车而言,93年神会保有量810万辆,2000年猛增至1870万辆,2010年已达到8000万辆。因此在人口十分密集的城市,汽车排放对人类将带来很大危害。世界各国相继推出日益严格的的排放法规来控制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特别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对汽车排放要求更加严格。为了满足最新的排放法规要求,是发动机能够降低排放污染物,人们提出了多种
10、方案。而其中涡轮增压器加器(即增压中冷系统)的方案可以在提高发动机功率的同时,能够以显著的降低CH、CO、NOx和碳烟颗粒等污染物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的特点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对于增压柴油机当增压压力较高时往往需要对进气进行冷却,因为增压的作用在于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密度,从而加大喷入的燃料以提高平均有效压力。但随着增压比的增加,压气机出口空气温度也随之升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充气密度的提高。所以中冷后进气温度对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及排放性能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进气进行增压还可以是柴油机在排量不变、质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达到增大输出功率的目的,通过合理匹配设计,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内燃机的排放性能。
11、但随着增压强度的增加,进气温度的显著升高阻碍了内燃机性能的进一步改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温度每下降10摄氏度,它的密度约增大3%,当空气燃烧消耗率都保持不变时,柴油机输出功率可以提高3%5%。不仅如此,柴油机效率也随着增压空气温度下降而上升,同时还能降低排放中的污染物,改善发动机的低速性能。因此,增压柴油机中通常采用中间冷却技术(以下简称中冷技术)。它不但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排气温度,用以达到降低增压柴油机排放降低的目的。正是由于增压中冷系统的应用,柴油机在车用领域特别是轻型车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应用。正因如此,中冷器作为将增压后的空气
12、在进入气缸前进行冷却的装置,是增压柴油机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中冷器的结构设计,散热效率的研究及其研究方法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柴油机中冷器的设计要求主要是:1、 结构简单、紧凑;2、 工作可靠、成本低;3、 提高中冷器的换热能力;4、 减少中冷器的流动阻力,以减少中冷器的动力损失。而以上目标和要求有时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冷器之前,必须首先要明确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然后通过选择、比较确定一种合适的方案。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虚拟设计、计算中冷器的流通特性和换热效果,并进行仿真分析,将为今后的中
13、冷器开发、设计寻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1.2 国内、外中冷器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柴油机中冷器作为换热器的一种,它自身的发展与换热器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而换热元件是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换热元件最初使用光管,其加工容易。其在换热器油冷器、淡水冷却器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椭圆管等随之出现,但其管内、外散热面积相差很小,对散热系数相差很大的两种液体间的换热很不适应。与此同时,扩展表面强化传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对紧凑度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管片式换热器在水箱、中冷器等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并且一直方兴未艾。德国的 GEA 公司在异型管方面享有世界盛誉。但是,
14、由于异型管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在加工过程中与端板连接多次发生变形,使得其强度受到影响。同时,散热片和管之间的间隙会产生较大的热阻,严重影响了换热效率。即使采用了锡焊工艺,也经常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锡焊脱落的情况,尤其是在振动出现的场合,更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在近几年来柴油机中冷器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美国 WHT 公司采用圆管内外表面绕翅片并采用镍粉、铅焊等技术用以构成管、片一体的强化传热元件。这种元件的结构各式各样,翅片由 L 型、双 L 型、双向翅片管等。根部采用嵌入式及焊接固定方式,管和片的材料一般为碳钢、不锈钢、铝、铜等。管径 6152mm,管长最长可达 14m,片厚 0.2-3.0m
15、m,片高一般为 1.27-38mm。这种元件可在高温下使用,具有抗震、传热性好的特点,它可单独或同时强化管内、外的换热,因而可以对两种换热系数接近的或相差较大的场合进行强化传热。“C”管式换热元件是由日本日立电线厂首先开发,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换热管之一。“C”型管有锯齿状的齿型,使各方的液膜都被刺破,容易使其形成小液珠滴落,它近似于滴状冷凝,其传递的热量比膜状冷凝要大 2-20 倍。日历电线厂在“C”管的基础上,又发展了“CC”管等高效冷却元件。“CC”管与“C”管的不同之处在于多滚了一次波纹,而波纹的作用是使流经管内的液体呈现混流状态,避免了层流,更有利于带走热量。目前换热器中流行的
16、板翅式换热元件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比较迅速,尤其是在美国、日本、前苏联、英国、德国等国家,相关研究和制造工作开展的比较早,也比较多,因而相对更成熟些。由这种冷却元件构成的中冷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轻巧牢固、适应性强及经济性好等优点,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冷轧肋片管是由俄罗斯冶金研究院和中央柴油机设计院等单位研制并用于内燃机换热设备的一种高效换热元件。这种冷轧肋片管已统一肋片标准,使之趋于通用化、系列化,并缩小了各种换热装置的尺寸。采用冷轧肋片作换热元件的换热器所获得的有益技术性能,可以与其类似的装置特性对比来进一步验证。换热元件在我国也经历了一个由光管到异型管,
17、再到强化传热管的发展过程,在近些年来,我国除了自己研发外,也在不断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加以消化吸收,来提高国内换热器产品质量。在我国对翅片管冷却元件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在空分、石油化工、航空、车辆船舶、动力和电厂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增强换热器传热能力的主要途径有:扩展传热面积,提高设备单位体积的传热面;改善表面形状和粗糙度;兼顾整个热力系统能量合理应用的情况下,加大传热温差;减少传热热阻;选择最佳的流速,提高湍流脉动程度;在管内外安放小的插入物,在管内加旋转流动装置等以增强扰动。综合来看目前热交换器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进一步提高紧凑度,降低耗材,提高传热效率。传热管元件
18、出现了多样化形式,例如低翅片或低肋螺纹管,绕带或焊接的纵向翅片管;管内外表面呈波纹型的螺旋波纹管,多头螺纹管,多孔管,L 型翅片管,锯齿状翅片管等。这些年来高效率换热元件虽有新的发展,但尚有不少新的工作要做,目前发展动向主要表现是:1、 进一步开发新的高效换热元件,以适应不同领域各种场合的需要;2、 对现有换热元件进一步采用传热强化措施,使其换热特性更好的满足不同换热的需求;3、 对正在开发推广应用的热交换器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结构,缩小体积,减轻重量,节省金属,改善工艺,以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满足社会的广需要;4、 采用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CFD),对换热器进行设计和研究。1.3
19、本课题的提出中冷器作为增压柴油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柴油机的进气进行冷却,与涡轮增压器配合共同构成增压中冷系统。而增压中冷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污染物具有巨大的贡献。在当今能源紧缺、注重环保的大前提下,对柴油机中冷器的优化设计及其与柴油机的匹配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1.4本课题的主要工作1、对柴油机增压中冷技术的应用背景、现状进行阐述;2、介绍CFD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柴油机开发设计中的应用;3、利用传统方法对中冷器进行设计计算;4、利用FLUENT软件对中冷器进行仿真设计、计算;5、FLUENT计算结果进行分析;6、对中冷器提出优化措施。第二章 柴油机中冷器简介柴油机中冷器本质上
20、是热交换器的一种。它作为增压柴油机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从增压器流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进而提高进入柴油机的新鲜空气的密度,增大柴油机的进气量,提高柴油机的功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际应用中,其类型和结构差别很大。2.1 柴油机中冷器的类型、结构2.1.1 柴油机中冷器的类型柴油机中冷器的类型有很多分类,目前增压柴油机的中冷器大都采用错流外冷间壁式冷却方式。我们根据其冷却介质的不同,有水冷式和风冷式中冷器两大类10。1、水冷式中冷器水冷式中冷器就是用冷却水来冷却热的压缩空气,水冷式冷却的中冷器根据冷却水系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两种方式。(1)柴油机冷却系的冷却水冷却增压柴油机采用这种冷却方式不需要另
21、设水路,结构非常简单。柴油机冷却水的温度较高,在低负荷时可对增压空气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低负荷时的燃烧性能;但在高负荷时对增压空气的冷却效果较差。因此,这种方式只能用于增压度不大的增压中冷柴油机中。(2)柴油机两套独立的冷却水冷却这种柴油机中冷系统有两套独立的冷却水系,高温冷却水系用来冷却发动机,低温冷却水系主要用于机油冷却器和中冷器的冷却。这种冷却方式冷却效果最好,因此在内燃机车用、船用和固定用途柴油机中普遍应用。2、风冷式中冷器风冷式中冷器是利用自然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来冷却热的压缩空气。风冷式冷却中冷器根据驱动冷却风扇的动力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方式。(1) 用柴油机曲轴驱动风扇这种方式适用于汽车
22、用柴油机,把中冷器设置在冷却水箱前面,用柴油机曲轴驱动冷却风扇和汽车行驶时的迎风同时冷却中冷器和水箱。车用发动机的中冷器普遍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在低负荷时易出现过冷现象。(2) 压缩空气涡轮驱动风扇压缩空气涡轮驱动风扇这种中冷系统由压气机分出一小股气流驱动一个涡轮,用涡轮带动风扇冷却中冷器,由于驱动涡轮的气流流量有限,涡轮做功较少,风扇提供的冷却风量较少,显然其冷却效果较差。由于增压压力随负荷变化,因此这种冷却方式的冷却风量也随负荷变化,低负荷时风量小,高负荷时风量大,有利于兼顾不同的负荷时的燃烧性能。且其尺寸小,在车上也安装方便。2.1.2 柴油机中冷器的结构 1、水冷式中冷器的结构目前普遍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增压 柴油机 中冷器 设计 CFD 模拟 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