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精品课程建设预立项申报表.doc
《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精品课程建设预立项申报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精品课程建设预立项申报表.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3: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预立项申报表申报单位 机电系 课程名称 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 课程负责人 韩祥凤 申报日期 2010年12月13日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1、课程负责人情况基本信息姓 名韩祥凤出生年月1971.03最高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电 话15037002282学 位硕士职务E-mailwyjhxf所在部门机电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团队教学情况近三年来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发表的教学教研论文;讲授的主要课程: 1.机械制图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4 1届学生约270人2.AutoCAD 专业课 周学时4 2届学生约700人3.工程力学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6
2、1届学生约270人4.数控加工设备 专业课 周学时4 3届学生约1000人5.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专业课 周学时4 2届学生约700人6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专业课 周学时4 2届学生约700人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CAD/CAM实训, 学生总人数约680人。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总人数约270人。3. 液压与气动实训,学生总人数约270人4. 金工实习, 三届学生总人数约1070人5. 生产认知实习,两届学生总人数约780人教学研究课题:1. 精品课程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09年自动化教职委 省级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特色专业 09年特色专业 省级3. 精品课程液压与气动技术中国机械
3、工业教育协会 省级4. 钳工教学中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关系的研究与实验 05年9月 省教育厅二等奖5. 高职高专教育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07年9月 省教育厅二等奖6.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总体设计与实施 08年8月 省教育厅三等奖7. 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研究 08年8月 省教育厅三等奖8. 高职高专教育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总体设计研究与实践 08年8月 省教育厅三等奖科研情况近三年来承担的科学研究课题;发表的科学研究论文;获得的科学研究表彰/奖励。近三年来承担的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 机械加工中心设备管理与使用的研究 商丘职院 2008年 参与
4、 液压噪声的研究 河南省自然科学课题 20062009 参与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犁体外载六分力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发表(中文核心)2、延长柴油机使用寿命的方法在内燃机发表3、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故障实例分析在机械研究与应用发表4、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初探 在广西轻工业发表 5、浅谈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的一般方法在装备制造技术发表 6、高职高专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之我见 在中国科技信息发表7、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实践型学习探讨在装备制造技术发表8、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法的几点看法在广西轻工业发表9、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研究 在今日科苑发表10、改善铁素体球铁曲棍切削加工性
5、能的研究 在新技术新工艺发表(科技核心) 11、铝合金薄壁筒形零件车削与夹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12、利用TOP-DownDesign模块进行工装设计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3、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及实例分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公开出版的教材1、工程力学 2008年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7-5044-5649-7 副主编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2008年中国商业出版社ISBN7-5044-5467-2 副主编3、数字电子技术 2009年中国商业出版社ISBN978-7-5044-6521-4 副主编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2006.09 院级优秀辅导员;2009.12 商丘职业技术学
6、院教育人先进个人2010.0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先进个人;2、教学团队情况人员构成(含外聘教 师)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教学中承担的工作韩祥凤女1971.03副教授农业机械主持人王 振男1975.07讲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任教师张志鹏男1980.08讲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任教师李新德男1968.02教授农业机械专任教师代战胜男1982.05助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任教师何 勋男1980.10讲师农业机械专任教师辛 燕女1980.03助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任教师郭君霞女1969.06副教授机械制造与设计兼职教师黄 蓓女1983.06助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任教师王冬梅女1983.04助教
7、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任教师阎善农男1968.08讲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任教师王彦华男1965.10副教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兼职教师李小花女1984.04助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任教师张孝义男1965.07高工机械外聘教师教学团队整体情况主要成员近三年的教学经历。王振:理论教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4 3届 学生总人数270金属工艺学 专业技术课 周学时8 2届 学生总人数 270人液压机械维修 专业技术课 周学时6 2届 学生总人数 66人发动机结构与维修 专业技术课 周学时6 2届 学生总人数 65人实践教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技能实训 6周 2届 学生总人数52人机械设备拆装实训
8、4周 2届 学生总人数26人发动机维修 4周 3届 学生总人数30人毕业设计 8周 3届 学生总人数24人李新德:理论教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4 3届 学生总人数超过 520人金属工艺学 专业技术课 周学时8 2届 学生总人数 86人液压机械维修 专业技术课 周学时6 2届 学生总人数 66人发动机结构与维修 专业技术课 周学时6 2届 学生总人数 65人实践教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技能实训 6周 2届 学生总人数52人机械设备拆装实训 4周 2届 学生总人数26人发动机维修 4周 3届 学生总人数30人毕业设计 8周 3届 学生总人数24人张志鹏:理论教学1.机械制图 专业基
9、础课 周学时4 1届学生约270人2.AutoCAD 专业课 周学时4 2届学生约700人3.工程力学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6 1届学生约270人4.数控加工设备 专业课 周学时4 3届学生约1000人5.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专业课 周学时4 2届学生约700人实践教学1. CAD/CAM实训, 学生总人数约680人。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总人数约270人。3. 液压与气动实训,学生总人数约270人4. 金工实习, 三届学生总人数约1070人5. 生产认知实习,两届学生总人数约780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三年来教学团队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
10、成果;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一、教学改革1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理念针对高职办学特点,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课程体系合理化、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作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设定“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职业、面向就业”为培养目标,加强整体人才素质培养,注重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加强整体规划理念,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采用模拟企业项目的模拟实际环境技能实训方法,改变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这一关键问题。重点强化学生分析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适应
11、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2课程内容的改革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手段的实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原有教学体系,融入最新的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课程分为4个课题,12个教学项目。在教授理论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训等环节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课程设计等环节锻炼其对国家标准的实际应用能力。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和纵深运用是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个硬件,也是实现教学方法的条件和保障,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全程采用现场教学,以机械典型零件为载体,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实
12、施学生在精密测量、实训室“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主讲教师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技术,到目前为止,已实现了教学手段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变。利用课件上课,所学知识课堂上吸收消化快,且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4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实践教学 按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该课程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岗位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互动;以实验室实习、企业岗位实习相互衔接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利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达到与实际应用及开发环境的完
13、全接轨。二、教学研究成果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课程组一直重视科研和教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主持 “钳工课教学中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关系的研究与实验”。20062008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分项目负责人“液压噪声的研究” 河南省自然科学课题 20062010年主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示范专业建设”2007年评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主持“高职高专教育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总体设计研究与实践”获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 ,2009年;2006年主持省级教研项目高职高专教育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研究,获二等奖;2007年参与省级金工实习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获二
14、等奖;2008年参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总体设计与实施,获二等奖;2008年主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二等奖。三、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课程组全体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参与主持“2008商丘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车、钳工技术培训”培训人数80人, 2008年7-8月;主持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漏油原因的研究 企业课题(商丘市公路局机械厂) 20072008年 ;主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CAD/CAM课程教学研究”课题 20092010年;参与主持商丘市技术监督局“商丘装备制造业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2008-2009年;
15、参与主持“2008年冰熊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培训” 培训人数110人,2008年11-12月;主持“全国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工艺员CETTIC培训及认证”,培训认证人数463人,2010年6月;3.课程描述3-1课程定位(含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多年来,学院招生情况良好,生源充足,在校生16000余人。我院机电系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各专业均开设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课程。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2009年被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该专业自建立以来,始终围绕社会需求,面向市场,以就业为
16、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根本,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该专业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学生受到社会的肯定和欢迎,05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0%。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将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定位为专业技术课。3-2课程设计(含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7、)1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构建了面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课程体系,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技能的掌握作为项目实训的核心。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针对机械零件制造培养目标的三个层次,即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远程加工为培养目标。2课程设计的思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零件数控加工、装配调试等岗位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会使用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数控加工的职业能力。确定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机械制造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安
18、排教学内容,按照任务驱动设计项目内容。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为了实现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对零件和产品的设计制造技能,课程组与商丘橡塑机器公司合作,以企业生产的产品、零件和典型结构的加工方法为依据共同开发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实训项目中的综合实训部分,选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从生产图纸、加工设备、加工环境和被加工零件均出自企业。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小组工作等方法开展教学。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严谨、认真和精准的工作作风,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综合项目情景1情景2情景
19、3工作任务1工作任务2工作任务3模块1模块2模块3工作任务1工作任务2工作任务3模块1模块2模块3情景1情景2情景33课程项目设计的特点:项目设计流程完整,针对基础技能、岗位技能以及工学结合综合技能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1)项目实训的内容选取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针对技能点设计项目工作任务的内容,活动设计以及提交的成果。3)学生可以根据顶岗实习的情况选择项目工作内容的方式,使课程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4.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为了使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与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满足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分析职业岗
20、位的职责、知识、能力要求,依据职业标准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结合工厂实际,确定了学习内容。本课程内容以理-实一体,实训教学为主,其设计思想是以“行为引导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为主线,所有的课程内容都以真实零件为项目实例,课程实施的内容为:依据相关标准,确定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建模依据建模合理选择制造方案进行制造设计根据工艺数据及轨迹数据生成数控代码,并作后置处理处理依据工程图样的技术要求进行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分析依据设计数据,进行虚拟加工,作出合格性判断填写实训报告,完成工作任务在课程建设中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的高
21、职教育思想作为课程项目的设计思想。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零件加工检测,体验真实性工作情景,从企业和工作任务领域提取工作任务项目。通过项目模块工作情景工作任务的递进,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项目的开发,以实现实训和完成实训目标。该课程内容根据机械类各专业对计算机复制制造技术的要求而设置,机械设计课程的精度设计,机械制造课程对零件精度的检测都与该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课程模块也适用于企业对新职工,在职质检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模块设置可以根据企业项目不同灵活调整进行组合。经过对企业的调研、及对毕业生的就业跟踪以及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将知识划分成4个课题,12个项目。 5.项目化教学安排课题课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辅助制造 技术 精品课程 建设 立项 申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