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机械制造企业.doc
《德国机械制造企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机械制造企业.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受人瞩目的研究领域。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各有其特色。在德国,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重视人性管理,尊重员工自身价值,给予员工参与管理的权力,强调个人与企业整体的配合。这在企业雇佣制度、劳资协调体制、员工参与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培训制度中有充分的体现。通过对德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及分析,得出其管理优势方面:如愈加成熟和科学的选聘方式;社会化和法制化的职业培训体系;战略与业务推动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方法;被欧洲企业积极推崇的动态薪酬制度以及劳资双方的“
2、社会伙伴”关系等。关键词:人力资源 人性管理 配合 社会伙伴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uman resour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business in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subject of attention in the research field.The soci
3、al system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other factors, 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mpanie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In Germany,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idea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humanity, respect the value of its own staff, the powers g
4、iven to workers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emphasizing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This is in the enterprise employment system, labor coordination structure, employee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has fully manifested.German co
5、mpanie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of its management areas: such as hiring more mature and scientific manner; social and legal system of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to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strategy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6、;respected by European companies active system and the dynamic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pay the social partnership and so on.Key word:human resources humanity management cooperate Social partnership目 录引言1一、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21、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独特结构22、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二、德国机械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21、实施“双轨制”的职业培训22、对在职人员的继续
7、教育和再培训43、灵活的雇佣制度44.能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65、劳资协调制度6三、德国机械制造业的企业文化建设71、德国企业文化与德国社会文化的一致性72、德国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73、德国企业文化强调加强员工的责任感74、德国企业普遍具有精益求精的意识和注重诚信为本85、德国企业文化注重实效,融入管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8四、德国机械制造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辅相成81、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92、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捍卫者93、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辅导设计者9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引 言作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一,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但是,我们
8、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国际竞争的胜利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胜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功有极大的关系,而现在追求发展,搞现代化的单位、地区、国家,无不在注意将重点向战略方向转移;也就是从原来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向人力资源方面转移,也是将原来的以事、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加强了,那么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和基本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就要维护这种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说,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德国机械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一、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 “德
9、国制造”已成了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1、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独特结构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1。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2。外界曾有人宣称这种结构已完全过时,特别是全球化趋势更是助长了这种观点。但是,事实是德国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很少具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竞争力。2、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机械制造业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可
10、与之相比的只有汽车制造和化工业等。但是,后者均为大公司占主导地位,而机械制造业的主力则是平均拥有150名员工、年均营业额2600万欧元的中小型企业。2006年,该行业实现销售额1670亿欧元,略低于汽车制造业。但是,其6000家企业聘用员工的总数达87.3万,就公司数量和就业人数(均不包括供应商)而言,要远高于汽车制造业。二、德国机械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1、实施“双轨制”的职业培训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的职工培训和考核制度,这一制度在德国企业已形成体系化、网络化3。在德国,职工培训有较长的历史传统。19世纪末,为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工业界开始对青年工人进行大规
11、模培训。到了20世纪70年代学徒工在企业和学校同时接受培训的双轨制培训制度开始实行。二战后,职工培训作为重建经济的一部分,受到极大的重视,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受训的专业,政府各部还制定了各类工作的培训标准。据统计,在1518岁的青年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在职业学校学习,学徒工的培训对德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了重大的作用。二战期间,德国经济受到巨大的破坏,但是技术人才大部分被保存下来了,正是依靠这批技术人才,加上不断培养出的大批的熟练工人,才会有战后的“经济奇迹”,并使德国成为西方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在德国的学徒工培训中,学校、企业各自负有明确的责任。学徒工培训统一实行双轨制,
12、即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在3年学徒期间,每周3天到4天在企业学习,1天到1天半在学校学习,双方共同负责培训,学徒工生活费由企业支付。企业对徒工培训十分重视,一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大型企业,均建有自己的培训中心,选聘具有资格证书或被认可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徒工培训的指导教师,用最现代化的设备、教学设施和手段对徒工(包括企业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部分企业无能力单独组建培训中心的,则由国家及有关单位资助,通过几个企业联合建立培训中心。徒工在这些培训基地从最简单的钳工基本功训练到学会操作使用现代化数控机床、计算机控制设备等,接受非常严格、规范而又系统科学的职业训练。学
13、徒期满后需经过严格的统考,合格者准予毕业,并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学徒毕业后,既可留在本企业,也可到其他企业工作,企业把培训学徒看作是对社会承担的义务之一。德国对职工的考核和录用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企业录用新工人,都从经过培训的学员中挑选,新工人有3至5个月的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工人,企业对职工的考核,平时主要由上级主管进行,年终时实行总考核以决定是否提供或调整工作。德国的这种“双轨制”培训体制和模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发展到今天仍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学用一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培训制度与就业制度的衔接,从而使大多数的年轻人在就业前学到一
14、门从业技能和知识,为他们今后就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极大地降低了德国青年人的失业率,安定了社会秩序。另外,训练有素的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地被吸收进入企业,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备受企业界的欢迎和推崇。2、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企业除了承担徒工的培训任务外,还十分重视在职人员(包括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再培训。一方面他们认为工业现代化使工作岗位对人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每个人要适应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就得不断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再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就业转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企业主也认识到职工素质的优劣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极为重要,因此他们在对职工进行再培训方面舍得花本钱。德国的企业
15、界对职工的培训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哪种培训有利就采用哪种4。从培训的内容上看,有新工人适应性培训、有转业改行培训、职务晋升培训、专业人员培训和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培训等。对专业人员培训往往采取让他们带着重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举办讲座,开展交流,组织短训班,其目的性、针对性、实用性非常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往往采取分层次的办法。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依靠自学,组织他们到一个条件好的环境场所,开展讨论交流;对中级管理人员,大多数采取脱产培训的方法,送到培训中心去学习;对基层管理人员,往往采取晋升式的教育培训模式,十分具有激励机制,也便于企业从中物色人才,因为这一层人员直接组织工人进行生产经营
16、活动,地位重要,作用不可取代。为了帮助职工进行业务进修和职业再培训,德国政府和企业界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每年为资助职工培训要支付100亿马克。总之,德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之所以相当普及和发达,是国家、社会团体、经济界的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及强有力的介入分不开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建立起一整套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有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及运行机制,还在于他们在徒工培训方面的“双轨制”和企业职工培训方面许多有效措施和做法。整个国民的素质,通过继续教育和再培训,整体上很高,正是依仗这种良好素质和人才优势,才使德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用德国前总理科尔的话说,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德国经济发展成功
17、的一个重要经验。3、灵活的雇佣制度德国基本法第12条第1 款规定:“所有德国人都有自由选择职业、工作岗位和培训场所的权利。”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德国长期以来坚持“自由择业”政策。企业主或经理有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招聘或解雇员工。员工本人也有选择工作的自由。公司与员工的“双向选择”是德国企业自由雇佣制度的核心内容5。公司与求职人员经过双向选择达成一致意见,求职者填写求职表,体检合格后,就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避免个人由于客观因素影响主观才能的发挥,德国各级劳动局专门提供就业指导这项服务。德国劳动局作为一个公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国 机械制造 企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