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工艺规范(03版).doc
《卷烟工艺规范(03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烟工艺规范(03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卷烟工艺规范2003版 第一部分 卷烟工艺规范的修订说明 一、原规范对行业贡献 原卷烟工艺规范自1993年制定和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我国卷烟制造工艺技术的完善、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卷烟产品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推动了全行业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至今在某些方面仍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原规范93版贯彻执行对卷烟烟叶消耗的降低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统一了工艺加工思想以加工过程在制品物理性能如填充值、结构等改善为主线提高了加工质量在线加工的工艺指标如温度、含水率等波动范围减小卷制和包装质量如烟支烟丝密度、吸阻等明显提高新的加工技术得到应用。 但鉴于卷烟加工企业加工状况发生了变化加工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对原规范的
2、修订势在必行。 二、原规范的修订势在必行 1、产品内涵及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市场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内涵和品质的要求更高高香气、低危害卷烟将成为主流混合型卷烟、低焦油卷烟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从而对卷烟的加工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技术及新装备应用 随着卷烟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许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使用了片烟投料投料状态明显改变采用片烟制丝工艺使生产线生产出烟片的过程发生了变化即工艺流程的改变。同时膨胀烟梗丝、晾晒烟处理等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再造烟叶造纸法工艺与产品得到应用及即将得到广泛应用。 3、管理水平提高 计算机自控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的大量采用水平更高使在制过程
3、中的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对工艺技术参数的控制更加科学、准确、合理。 4、加入WTO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卷烟工业要与世界接轨形势更加紧迫。进一步降低卷烟危害程度迫在眉睫对卷烟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 考虑到卷烟加工工业上述及其它方面的变化原规范的一些内容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原规范的技术文件进行修订以适应上述客观需要。 2 三、规范修订指导思想 1、强调指导性内容 鉴于目前各卷烟企业的产品特点和工艺装备等差异较大规范内容应较多的侧重于“共性”一些内容与指标给予指导性的规定一些内容与指标具有前瞻性。 2、考虑原料消耗同时强调稳定产品质量及控制与降低产品危害程度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全国原料消
4、耗大幅度降低骨干企业原料消耗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因而应在稳定及降低消耗的前提下把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及控制与降低产品危害程度作为本规范编写的基础 3、强调过程控制确保加工与质量的稳定性 通过对加工过程工序加工质量的控制及工序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满足最终生产效果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对加工过程加工精度及稳定性做出必要规定 4、体现国内先进的工艺思想和工艺技术水平 本规范以实现卷烟生产及产品的“优质、低耗、高效、安全、稳定”为目标体现当前卷烟加工新的、先进的工艺思想及工艺加工技术水平。 四、新规范与原规范具有以下不同点 1、突出理念与发展方向 2、引入了设备工艺性能点检技术 3、强调了工艺控制管理由
5、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由控制指标向控制参数转变、由人工控制经验决策向自动控制科学决策计算机决策支持转变 4、明确了在制品质量检测的职能即由对在制品质量的检验职能逐步转变为在线仪器仪表检测校验的职能 5、提出了对比内加工质量稳定性的要求 6、考虑了卷烟工艺对改进卷烟产品感观质量的贡献。 第二部分 要点和技术经济指标 一、总则 卷烟工艺规范是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的集成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行性对卷烟生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灵活的加工技术和灵活的加工方法及先进的管理方法满足其生产需要提高加工的稳定性达到用较少投入生产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之目的。 3 二、任务 1、制造稳定
6、的、符合设计要求的卷烟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2、提高卷烟产品安全性。 3、降低原材料、能源及活劳动消耗。 三、要点 ?1、原材料 ?2、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3、质量指标间的平衡 ?4、质量与指标的统一 ?5、工艺参数控制质量与控制 ?6、进行批内质量评价 ?7、关键设备工艺性能进行点检 ?8、水、蒸汽、压缩空气质量 ?9、在制品质量检测岗位的职能 ?10、降焦减害 ?11、先进性与经济性 1、原材料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原料烟片、再造烟叶造纸法、烟梗 ?材料卷烟纸、接装纸、成形纸、滤棒、包装材料 2、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精细加工深化分组处理充分发挥原料使用价值改善产品质量 先进
7、的工艺、技术合理的工艺流程 满足工艺要求的先进设备 控制方法 工序质量评价和参数优化 分组处理 1先进的工艺、技术合理的工艺流程 制丝工艺技术水平分析及提高质量的技术集成研究推广项目制丝集成推广 打叶复烤工艺参数优化技术 4 制丝工艺参数优化技术 卷烟生产工序质量评价技术 白肋烟加料与烘焙技术 卷烟控焦技术 提高CO2膨胀烟丝质量技术 再造烟叶应用技术和降低烟叶消耗技术 两项应用技术研究即小叶组配方技术研究、叶丝和梗丝在线膨胀新技术HXD 和STS应用研究。 合理的工艺流程 烟片处理工段烟片预配、加料前筛分 制梗丝复烤梗采用水洗蒸梗、烟梗增温压梗、梗丝加料 制叶丝工段异物剔除、切丝前筛分、叶丝
8、增温增湿 白肋烟处理加里料前烟片增温、两次加里料、白肋烟烘焙过程中湿度的控制 CO2叶丝膨胀过程中切丝后增温增湿、叶丝风选 表:预配柜的设置对卷烟质量稳定性影响 2满足工艺要求的先进设备 ?HXD叶丝干燥、STS梗丝膨胀水洗梗、新型白肋烟烘焙机、微波松散杀虫、异物剔除、 新型切丝机、就地风选 3控制方法 指标转向参数 结果转向过程 手动转向自动 分段转向集中 4工序质量评价和参数优化 ? 工序质量评价分析工艺技术参数对感官质量影响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即定量定性地分析在工序中是什么原因对工序的特性值质量、质量指标给予了怎样的影响也就是说工序评价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调查研究工序的结果特性值与工序加工
9、参数之间的关系。 ? 参数优化根据工序质量评价的结果确定工序较为理想的加工参数。 ?例如对松散回潮工序进行工序评价判定两种烟叶松散回潮前后感官质量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根据质量评价的结果优化松散回潮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 5 5分组处理 分组处理目的 拓宽原料使用范围、降低配方原料和加料成本、有效利用烟叶资源 稳定提高卷烟产品的质量 分组处理方法 建立模块外观、化学成分、感观 工艺参数、加料 方案优化 技术路线 预期目标 建立配方叶组分类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实现配方叶组分组处理。 针对不同企业的库存烟叶进行分组处理使库存烟叶得到有效利用。 通过“小叶组配方技术研究”的开展和实施最终达到拓宽原料使用范围、
10、 降低配方原料和加料成本、有效利用烟叶资源稳定提高卷烟产品质量的目的。 3、以提高综合质量为前提注重各项质量指标之间的平衡 填充值与抗碎性之间的平衡 叶丝干燥时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之间的平衡 物理质量与感观质量的平衡 卷制时空头率与单支含丝量之间的平衡 CO2膨胀过程中填充值、膨胀率与抗碎性、吸味之间的平衡 烟片大中片率结构与叶中含梗率纯净度之间的平衡 例如流冷风门开度增大填充值升高整丝变化率降低单支含丝量增大。在尽可能降低单支重量降低消耗的前提下应当寻求填充值与烟丝耐加工性之间的平衡。 4、提高加工精度达到质量与质量指标的高度统一 加工精度结果、指标 质量精度过程、参数 加工质量指标
11、精度 标准偏差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表征测量精密度的方法。用公式表示 允差指标准值设定指标允许的误差范围以标准值设定指标相应的单位为计量单位。 精度指设定值标定值和实际值之差的绝对值与设定值标定值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 6 如配比精度、加香料精度和计量精度等。 物料流量波动物料在输送过程中通过一定时间最少10min烟草物料最大流量值、最小流量值之差与设定值流量的比率。以百分比表示。 批内卷烟焦油量、烟碱量波动值指一生产批次烟丝制成的卷烟等时间间隔取样n次n30不平衡、不挑选分别进行焦油量、烟碱量测定n次样品焦油量、烟碱量测定结果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以mg表示。 质量与指标的统一 ?1、卷烟质量内
12、质评分问题色6、谐6、香36、杂16、刺16、余20 ?2、烟丝质量制丝5项物理指标相同、消耗、感官质量不同、填充值与抗碎性问题 ?3、加香加料均匀性问题 ?4、烘丝质量抗碎性问题、感官质量问题 ?5、梗丝质量填充值、出烟率问题 ?6、加温加湿均匀性问题与吸味 ?7、水洗梗均匀性与渗透 表 贮梗时间与梗丝质量的关系 5、质量与控制 实行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的必要性 从现代质量管理的角度考虑需要实行过程控制 从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方面考虑需要实行过程控制 结果控制具有滞后性。 结果控制的是指标不能真正控制质量过程控制既可控制指标又能控制质量。 对加工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控制可以实现自控提高加工精度质量精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卷烟 工艺 规范 03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