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下.ppt
《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下.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3/3,第五章 时间数列,2023/3/3,第一节 时间序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 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称为时间序列,又称动态数列。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2023/3/3,表5-1.例举的我国2000-2005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等四个数列,就是时间数列。,2023/3/3,二、时间数列的作用(一)时间数列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二)通过时间数列资料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三)通过对时间数列进行分析可以探索社会经济现发展变化的规模。(四)通
2、过时间数列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统计预测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五)把不同的时间数列进行对比,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2023/3/3,P85,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统计指标不同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是在其基础上的派生数列。,2023/3/3,(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将同一总量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叫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时间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增减变化情况。根据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时期指
3、标时间数列和时点指标时间数列,简称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2023/3/3,1、时期数列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称为时期数列。2、时点数列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称为时点数列。,2023/3/3,(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将同一相对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叫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如,表5-1中我国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将同一平均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叫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4、。,2023/3/3,2023/3/3,四、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的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一)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前后一致。(二)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统一。(三)经济内容要统一,指标的经济涵义要相同。(四)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2023/3/3,P75,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包括: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 增长量、平均增长量。,2023/3/3,一、发展水平在时间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叫发展水平或时间数列水平。它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既可用总量指标表示,也可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表示。时
5、间数列中通常用a0、a1、a2、a3、an表示时间数列中的各个发展水平,a0为最初水平或称首项,an为最末水平或末项,其余各项a1、a2、an-1为中间水平或中间项,n为时期项数减1。有时也把最初水平设为a1。在动态分析中,常将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进行对比,这时,作为比较基准用的基础时间的发展水平称为基期水平,而将所研究的那一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报告期水平。,2023/3/3,二、平均发展水平(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又叫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它与一般平均数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将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6、彼此的区别:平均发展水平所平均的是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它根据时间数列计算。而一般平均数是将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从静态上说明现象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它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2023/3/3,平均发展水平在动态分析中的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所达到的一般水平。2、消除社会经济现象在短时间内波动的影响,从而观察现象的发展趋势。3、解决时间数列中的可比性问题。4、便于进行更广泛的对比。,2023/3/3,(二)序时平均数1、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分为时期数
7、列和时点数列,因此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有两类:,2023/3/3,(1)按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根据时期数列的特点,在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即以时期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之和除以时期项数,用公式(5.1)表示:在计算序时平均数时,为便于公式的表达和理解,用a1表示最初水平,an为最末水平,这样 n就代表时间数列的时期项数,这种表示与前所述略有差别。,2023/3/3,=(568.9+570.3+573.5)/3=570.9(万元),例1已知某工业企业2006年10月份工业总产值为568.9万元,11月份工业总产值为570.3万元,12月份工业总产值为573.5万元,计算该工业企业
8、2006年第四季度平均每月工业总产值。根据公式(5.1):,2023/3/3,(2)按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点数列分为连续时点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它们的序时平均数计算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根据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在连续时点数列条件下,又有两种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即分为未分组资料和已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未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所谓未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是指时点数列中的资料是逐日登记,而又逐日排列,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即用时点指标之和除以时点项数,可用公式(5.1)计算:,2023/3/3,用公式(5.1)计算即可。,例2已知某工业企业2006年12月份每天的职工人数,要计算
9、该月每天平均工人数,可将每天工人数相加除以该月的日历天数。,2023/3/3,或简化为:,已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已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公式,可用每次变动持续的间隔长度为权数(f)的加权算术平均法,用公式(5.2)表示。,2023/3/3,=(32011+32520)(11+20)323(人),例3.已知某工业企业2006年12月1日至11日每天出勤职工人数都是320人,12月12日至12月底每天的出勤人数都是325人,计算该工业企业2006年12月份平均每天出勤职工人数。根据公式(5.2),2023/3/3,第二种:根据间隔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在间隔时点数列条件下,也有两种计算序时
10、平均数的方法,即分为间隔相等和间隔不等的两种情况。,2023/3/3,公式(5.3)是计算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公式。,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当只掌握相邻一个间隔的两个时点的时间数列时,假定所研究现象在相临时点之间的变动是均匀的,可将相临的两个时点指标数值相加后除以2,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即为这两个时点间隔内的一般水平或平均,用公式(5.3)表示:,2023/3/3,=(3250+3400)/2=3325(万元),例4.已知某企业2006年年初固定资产原值为325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为3400万元。则该企业2006年的平均固定资产原值为:,2023/3/3,(注意:分母是n-1,
11、而不是n),由公式(5.3)可以引申出一般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即首先计算各间隔期内的平均数,再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得所研究时期内的序时平均数,这种方法称为简单序时平均法或首尾折半法,用公式(5.4)表示如下。,2023/3/3,例5已知某市2006年人口资料如表5-2所示,计算2006年该市的年平均人口数。,2023/3/3,根据公式(5.4),2023/3/3,P89,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根据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采用以间隔时间长度为权数(f),将各相应时点的平均数进行加权,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序时平均数,这种方法称为加权序时平均法,用公式(5.5)表
12、示如下。,2023/3/3,P79,例6.已知某市2006年人口数资料如表5-3所示,计算2006年该市的年平均人口数。,2023/3/3,=6407.9/12=534(万人),可知:a1=532.0 a2=532.8 a3=533.9 a4=535.3,a5=536.0f1=2(个月)f2=4(个月)f3=4(个月)f4=2(个月)代入公式(5.5),得,2023/3/3,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是计算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现小结如下。,2023/3/3,2023/3/3,2、根据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相对指标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具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时间数
13、列的相应指标数值进行对比得出的相对指标。因此,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就是先分别计算构成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分子和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进行对比。用公式(5.6)表示如下:,2023/3/3,例7已知某工业企业2006年各季度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表5-4所示,计算该工业企业2006年工业总产值平均计划完成程度,2023/3/3,该例,计划完成程度时间数列是由两个时期数列对应指标数值(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与计划总产值)对比形成,所以可用公式(5.1)和(5.6)来计算该企业总产值平均计划完成程度。,2023/3/3,例8.已知某工业企业2006年下
14、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值与月初工人数资料如表5-5所示,计算该工业企业2006年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注:12月末工人数为230人。),2023/3/3,本例,劳动生产率时间数列是由时期数列(工业总产值)和间隔相等间断时点数列(月初工人数)对应指标数值对比形成的,可用公式(5.1)、(5.4)和(5.6)来计算该企业平均月劳动生产率。,2023/3/3,3、根据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根据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实质上与相对指标时间数列一样,先分别计算分子数列和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进行对比,就可求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2023/3/3,P93,三、
15、增长量 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的指标,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由于采用的基期标准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两种。,2023/3/3,(一)逐期增长量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差额,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前一期水平增加的绝对量。用公式(5.7)表示如下: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ai-ai-1(i=1,2,n),2023/3/3,(二)累计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的差额,说明报告期水平比某一固定时期水平增加的绝对量。用公式(5.8)表示如下:ai-a0(i=1,2,n),2023/3/3,(三)逐期增
16、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即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用公式(5.9)表示如下:an-a0=(a1-a0)+(a2-a1)+(an-an-1),2023/3/3,例5根据5-1中的资料,计算我国2000-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根据公式(5.7)和公式(5.8),得结果如表5-6。,2023/3/3,此外,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常计算年距增长量,用公式(5.10)表示如下:年距增长量=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2023/3/3,P94,四、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 从业 资格 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