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意义应用感想.doc
《遥感意义应用感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意义应用感想.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遥感的感想 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教二班 王晨雨 20101135020036目录一、遥感( Remote Sensing )理解遥感-3二、遥感的基本原理 -4三、遥感具有一定的空间特性 -5四、遥感的发展(一)遥感的三个阶段-5(二)、遥感的二大时期-6五、遥感技术的意义和应用(一)、遥感的优点-7(二)、遥感的意义-7(三)、遥感的应用-10(四)、我国应采取的策略-10材料 -11说起来真是惭愧,刚接触遥感的时候,只知道老师在努力的讲,学生在努力的听,然而依然不知所云,但有一次,老师留了一次作业,使我对遥感有了一次深的接触,也是我对遥感的兴趣大大增加。而通过对遥感的学习,我对遥感有了很
2、深的了解,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与现代物理学、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和地理学密切相关。所以,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成为地球环境资源的调查和规划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一、遥感( Remote Sensing )理解西游记中提到过“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位天神,可以认为他们的能力就是遥感。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往往采用卫星、飞机或者气球等运载工具搭载遥感设备,对地球上的数据资料进行识别,并且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为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提供参考;而在抗击自然灾害时,遥感更是能够帮助我们尽早获得详尽的信息,从而有效减少损失。
3、遥感(RS),从字面上来看是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遥感技术是一门建立在空间科学、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信息论等新的技术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技术,为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之一,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多层次、多时相的优势。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遥感技术伴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与完善,服务领域因之而不断扩展,受到普遍重视,显示出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命力。一切地面目标,由于种类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差异,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信息的特性,遥感正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获取目标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
4、物体的技术。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遥感技术及其图像信息处理信息技术集合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学等科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GIS提供全天候的实时的遥感影像,之后GIS便拿这些数据进行利用和分析。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
5、、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可以把它的功能想象成照相机(实际是摄影机、摄像仪、扫描仪、光谱辐射计),只是不叫照相机而叫传感器。把传感器搭载在汽车、三脚架、气球和车船上等就是地面遥感,把传感器搭载在飞机上就是航空遥感,把传感器搭载在卫星、火箭以及航天飞机上就是航天遥感,把传感器搭载在宇宙飞船上就是航宇遥感。自从1972年美国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发射成功并获取了大量地球表面的卫星图像后,遥感技术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遥感技术的出现揭开了人类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的序幕,为人类认识国土、开发资源、监测环境、研究灾害以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
6、新的途径。 遥感是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已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卫星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它超越了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限制,延伸了人的感官;它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它涉及天文、地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广泛吸取了电子、激光、全息、测绘等多项技术的先进成果;它为资源勘测、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概言之,遥感是运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的现代化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生产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二、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所采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要理
7、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先掌握好遥感的概念,如前所言,遥感一词来源于英语“Remote Sensing”,其直译为“遥远的感知”,时间长了人们将它简译为遥感。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遥感的科学含义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泛指一切与目标物不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的解释: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
8、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我们知道,振动的传播称为波。电磁振动的传播是电磁波。电磁波的波段按波长由短至长可依次分为:-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其穿透性越强。遥感探测所使用的电磁波波段是从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到微波的光谱段。离我们最近的最大的电磁辐射源是太阳,太阳作为电磁辐射源,它所发出的电磁波不仅仅包括可见光,也包含其它光谱段。太阳光从宇宙空间到达地球表面须穿过地球的大气层。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
9、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地面上的任何物体(即目标物),如大气、土地、水体、植被和人工构筑物等,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0k=-273.16)的条件下,它们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特性。当太阳光从宇宙空间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表面时,地面上的物体就会对由太阳光所构成的电磁波产生反射和吸收。由于每一种物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入射光的波长不同,因此它们对不同光谱段的光的反射率也不同。这种物体的光反射规律叫做物体的反射光谱,遥感探测正是将遥感仪器所接受到的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与物体的反射光谱相比较,从而可以对地面的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这
10、个过程就像是我们给某个人拍了一张照片,然后拿着这张照片去找到他一样。这就是遥感所采用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依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物理场(如重力和磁力场)遥感技术。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进行遥感的。其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技术。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ks5u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按照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按照遥感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气象遥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 常用
11、的传感器:航空摄影机(航摄仪)、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ulti Spectral Scanner,MSS)、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反束光导摄像管(RBV)、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s)扫描仪ks5u、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ideLookingAirborneRadar,SLAR)。常用的遥感数据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MSS遥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数据、加拿大Radarsat雷达遥感数据。遥感技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地面接收和预处
12、理系统(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地面实况调查系统(如收集环境和气象数据),信息分析应用系WWW.KS5U.COM统。三、遥感具有一定的空间特性遥感作为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观需要,更有其它技术手段与之无法比拟的特点。遥感技术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获取的数据具有综合性 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是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综合地展现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宏观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态与分布,真实地体现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构筑物等地物的特征,全面地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这些数据在时间上具有
13、相同的现势性。 (二)、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 遥感探测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地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同时,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在监视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甚至军事目标等方面,遥感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探测范围广、采集数据快 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为宏观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现状情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地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手工作业相比是不可替
14、代的。 四、遥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从陆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城市扩展动态监测评价,土壤侵蚀与地面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估算,生物栖息地评价和保护,工程选址以及防护林保护规划和建设。到水域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分析,海面悬浮泥沙、黄色物质、海上溢油、赤潮以及热污染等的发现和监测,珊瑚和红树林的现状调查与变化监测,堤坝的规划与水沙平衡分析,水下地形地遥调查以及水域初级生产率的估算。再到大气环境遥感中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大气污染范围识别与定量评价,全球水、气和化学元素等的循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评估等,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系统。(一)遥感的三个阶段最早使用
15、“遥感”一词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局的艾弗林普鲁伊特(Evelyn.L.Pruitt,1960)。1961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和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 Research Council)的资助下,于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威罗兰(Wilow.Run)实验室召开了“环境遥感国际讨论会”,此后,在世界范围内,遥感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获得飞速的发展。5 但是,遥感学科的技术积累和酝酿却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和以下的三个发展阶段1、地面遥感阶段:遥感技术是从19世纪初期(1839年)出现摄影术开始的。19世
16、纪中叶(1858年),就有人使用气球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 2、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年):1903年飞机问世以后,便开始了可称为航空遥感的第一次试验,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并将航空像应用于地形和地图制图等方面。可以说这揭开了当今遥感技术的序幕。 3、航天遥感阶段(1957年开始):随着空间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期,遥感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遥感器从第一代的航空摄影机,第二代的多光谱摄影机、扫描仪,很快发展到第三代固体扫描仪(CCD);遥感器的运载工具,从收音机很快发展到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遥感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从图像的直接传输发展到非图像的
17、无线电传输。 (二)、遥感的二大时期也就是说,遥感的渊源则可追溯到很久远以前,其发展可大致分为二大时期。 1、 遥感的萌芽及其初期发展时期 如果说人类最早的遥感意识是懂得了凭借人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环境的形、声、味等信息,从而辨认出周围物体的属性和位置分布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人类自古以来就在想方设法不断地扩大自身的感知能力和范围。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即是人类这种意识的表达和流露,体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幻想。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研制的望远镜及其对月球的首次观测,以及1794年气球首次升空侦察,可视为是遥感的最初尝试和实践。而1839年达格雷(Daguerre
18、)和尼普斯(Niepce)的第一张摄影像片的发表则是遥感成果的首次展示。 随着摄影术的诞生和照相机的使用,以及信鸽、风筝及气球等简陋平台的应用,构成了初期遥感技术系统的雏形。空中像片的魅力,得到更多人的首肯和赞许。1903年飞机的发明,以及1909年怀特(WilbourWright)第一次从飞机上拍摄意大利西恩多西利(Centocelli)地区空中像片,从此揭开了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初期发展的序幕。 在第一次进行航空摄影以后,1913年,开普顿塔迪沃(CaptainTardivo),发表论文首次描述了用飞机摄影绘制地图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航空摄影因军事上的需要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发
19、展形成了独立的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学科体系。其应用进一步扩大到森林、土地利用调查及地质勘探等方面。 中国3S吧 随着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扩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军事上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使彩色摄影、红外摄影、雷达技术及多光谱摄影和扫描技术相继问世,传感器的研制得到迅速的发展,遥感探测手段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而超越了航空摄影测量只记录可见光谱段的局限,向紫外和红外扩展,并扩大到微波。同时,运载工具以及判读成图设备等也都得到相应的完善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遥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遥感的发展时期。2、 现代遥感发展时期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
20、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遥感新时期的开始。1959年前苏联宇宙飞船“月球3号”拍摄了第一批月球像片。60年代初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从太空观察地球的壮举,并取得了第一批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卫星图像。这些图像大大地开扩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新型传感器的研制成功和应用、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发展,美国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于70年代初(1972.7.23)发射了用于探测地球资源和环境的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即陆地卫星-1)。为航天遥感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至今世界各国共发射了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已超过3000颗,其中大部分为军事侦察卫星(约占60%),用于科学研究及地球资
21、源探测和环境监测的有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测地卫星系列、天文观测卫星系列和通讯卫星系列等。通过不同高度的卫星及其载有的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不间断地获得地球上的各种信息。现代遥感充分发挥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的各自优势,并融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了现代遥感技术系统。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地球,合理开发地球资源和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现代化手段。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遥感应用的领域及应用的深度在不断扩大和延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遥感的发展方兴未艾,前景远大。当前,就遥感的总体发展而言,美国在运载工具、传感器研制、图像处理、基础理论及应
22、用等遥感各个领域(包括数量、质量及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体现了现今遥感技术发展的水平。前苏联也曾是遥感的超级大国,尤其在其运载工具的发射能力上,以及遥感资料的数量及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西欧、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在积极地发展各自的空间技术,研制和发射自己的卫星系统,例如法国的SPOT卫星系列,日本的JERS和MOS系列卫星(版图2)等。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对遥感技术的发展也极为重视,纷纷将其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中,大力发展本国的遥感基础研究和应用,如中国、巴西、泰国、印度、埃及和墨西哥等,都已建立起专业化的研究应用中心和管理机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化遥感技术队伍,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遥感 意义 应用 感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