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 观后感2篇.doc
《心术 观后感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术 观后感2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术 观后感2篇偶像剧贴上医患标签36集电视剧心术在四大卫视落幕。尽管题材劲爆,编剧大牌,演员阵容和宣传都相当强大,但该剧还是收视平平,遭遇不少观众吐槽。普通观众质疑“现实中哪有这么帅、这么好的医生”,职业为医生的观众则认为“我们远没这么光鲜”、“它被强行加上了缓解医患关系的使命”。记得心术开播前,轰轰烈烈的造势吊足了观众胃口,不少人对其如何“曝黑幕”、“直面医患关系”充满期待。但播出后才发现,剧中充斥大量宣传式台词,内容也无外乎“医院的那点事儿”;在表现医患纠纷时,大都将医护人员塑造成了“受难天使”,患者及家属却成了无理取闹者。医务人员当然需要理解与尊重,但在真正的医患关系中,由于患者不懂医
2、术且有求于人,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而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所谓医疗事故鉴定多由当地卫生部门进行,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鉴定体制,让患者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这才是医闹不断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遗憾的是,心术在揭示医患矛盾时,并未关注如此核心问题。其实,如果去掉“医疗剧”的外衣,心术与其他热播剧并无多少不同之处:名编、名导打造,明星、偶像撑场,再加上小品化表演、重口味台词,更高明的是借助当下热门社会话题,引发关注、制造效应。这样的策略也的确得到了优厚回报:除了无处不在的植入广告,36集的心术虽然拍摄成本不算太高,但在搜狐视频和几家卫视上映的单集价格却卖到了100多万元,总价近5000万元。
3、当下中国是“电视剧第一生产国”,年平均生产量约400部、1.4万集。但繁荣表象背后是残酷的竞争:真正能进入播出平台的电视剧只占总产量的30%多,60%以上的找不到出口,投资基本打了水漂。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往往以保险起见,喜欢购买以往收视较好的同一类型的,或者是有大牌演员参演的片子。而制片商出于生存考虑,也往往是什么走俏就拍什么,对寻求突破十分谨慎。这就是近几年,打开电视为何老是偶像剧、谍战剧、穿越剧,面孔总是张嘉译、林永健、海清、吴秀波等人的原因。另一方面,那些受电视台青睐的制片商,也在想方设法追求利益最大化。因为电视剧集数与收入成正比,他们在缩短制作周期、制作成本的同时,也在极力拉长拍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术 观后感2篇 观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