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含混的奇想——晚清科学小说《新纪元》研究.doc
《新旧含混的奇想——晚清科学小说《新纪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含混的奇想——晚清科学小说《新纪元》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旧含混的奇想晚清科学小说新纪元研究1908年3月(光绪三十四年二月),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的小说林社出版了碧荷馆主人的长篇小说新纪元。作者的真实身份暂不可考,但小说本身的内涵却相当丰富。作为晚清颇为流行的“科学小说”,小说以宏大的想象力,构想了未来已然繁荣昌盛的中国与白种国联盟的一场世界大战。细察之,可以从中发见诸多错综交织的时代因素。既可接触到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绪,对西方科技、制度认识的发展也暗蕴其中;而具体考察小说的文类特征,又能剖出文学在历史中发展的脉络。职是,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便成为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纪年之争:革命隐喻中的悖论 这场发生在世纪末(西元一九九九年)的战争,起因竟是一
2、个形而上的事件:中国改用黄帝纪年。书中写到,此时中国久已改用立宪政体,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因为自汉、唐以来一径用世主的年号纪年,不便之处甚多:一则国内纪事之历史多所参差,二则除中国之外,其余同种诸国,势不能遵用中国年号,其必各用某国之君主年号无疑。设使三国订一约章,必并列三国君主于上,颇为烦琐。三则同种之国既各用各年号,即势涣情暌,不能如白种诸国之联络一气。四则同种诸国因未有统一的年号之故转使同种之感情缘此减损。” 中国君臣经过商议,一致决定使用从此废去年号,改用黄帝纪年,就以明年(即西元二零零零年)为黄帝四千七百零九年,并通电地球上同种诸国、及附属于中国之各贡献国,一体遵照。这一“内政”引
3、起了白种诸国的极大恐慌,“中国人的团体异常团结,各种科学又异常发达,所有水陆的战具,没有一件不新奇猛烈,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今日中国要使黄种诸国及附属中国的各贡献国,一概都要改用黄帝纪年,明明是要联络黄种的先声!况且中国政府于此事竟独断专行,全然不与我白种各国先行商榷,其用意所在,已可想见!我们白种各国到了此时,若再因循观望,不肯同心协力筹一个抵制黄祸的善法,将来必然受制于中国,为中国所鱼肉了。”基于此种担忧,白种各国代表齐集何来国,制定了十条办法对中国的改制进行抵制。但这个“万国和平会”却将地处欧洲、国内尚有三分之一百姓为白种的匈牙利国排斥在外。匈国国内黄白两种为此事大动
4、干戈,几至酿成内乱。欧洲各国便要派军干涉,匈王向中国求援。中国出于同种之情,派大军前往保护,遂与白种联军展开大战。 小说中的“纪年之争”,其实是现实中的中国社会“纪年之争”的反映。清末,朝廷无能,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渐严重,同时皇权也渐渐倾颓。许多仁人志士对皇权的象征年号发出了挑战。康有为率先提出,中国应采用孔子纪元。1895年,上海强学会成立时,康有为署“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张之洞等人闻之大惊。在1902年成书的大同书里,康有为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凡人服从君主之权势,不如服从教主之道德,且以教主纪年,于义最大,于力最省。”他还认为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孔子卒后百二九年”就是以孔子纪
5、年,从而为自己的主张寻求历史根据。康的学生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一文中,总结了孔子纪年的四大优点,支持老师的主张,并大胆地预言:孔子纪年“殆将易天下矣”。梁启超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但“纪年之争”却没有结束。在梁文之前,严复就在1898年的有如三保一文中使用了“开国自黄帝至今四千三百八十六年”的提法。1903年7月,刘师培发表了黄帝纪年说,认定黄帝为汉民族之祖,大力宣扬黄帝纪年:“康梁以保教为宗旨,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欲保汉族之生存,必以尊黄帝为急”,“欲继黄帝之业,当自用黄帝降生为纪年始”,如此“可以发汉族民族之感觉”。刘还在文章最后署明“黄帝
6、降生四千六百一十四年闰五月十七日书”。“黄帝纪年说”为正欲同满清皇权彻底决裂的革命党人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即使在民国采用西历之后,学者中仍有不同声音。1912年1月5日、8日,章太炎连发两个宣言,反对采用西历,而主张使用以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为开端的共和纪年。与此同时,康有为建议“改宣统年号与有清国号,但称中华或中国,用孔子纪年或黄帝纪年”。此后康有为创办不忍杂志时,仍使用孔子纪年。章、康二人的言行可以说是晚清“纪年之争”的余波 高强清末的纪年之争,华夏文化2000年第三期,P21-22。考虑到写作新纪元的时代背景和纪年本身的重要性,“改历”一事被作者作为小说的楔子,实具有深意。“改历
7、”似乎是强大中国为了自身外交内政方便而进行的改革;但对于文本之外积贫积弱的中国,“改历”却是带有革命号召意味的隐喻。 “黄帝纪年”作为革命党人提出的皇帝年号替代品,具有“民主/民族”的双重理想。年号是皇权的象征,中国历代王朝无不在年号上煞费苦心,使用美妙的字眼,以寄托皇权千秋万代相传的愿望。每次政权更替,年号就会随之变化。而使用黄帝纪年,就淡化了“当前政权”的威严;这在“名不正,言不顺”的中国,无疑消解了皇权的力量。这样的消解就为进一步对皇权的颠覆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性质相近的“孔子纪年”,遭到了顽固派的猛烈攻击:“欲人不知本朝也。” 王云珠孔子纪年刍议,孔子研究1998年第三期,P123这就
8、从侧面反映了统治者对改历的警惕和恐惧。另一方面,当时在很多革命党人的意识里,腐朽的皇权要打倒,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亦必须制止,最终要建立的是一个独立、自强的新中国。新纪元中白种诸国“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的恐惧,显然是作者受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激励,以幻想方式曲折表现出的强国愿望。一个强大的中国,自然会彰显自身的价值观;如果接受外国通行的西历,就在极为重要的象征上向西方投降,而这是无法接受的。所以,“纪年之争”被作者作为战事的发端(同时也是世界秩序重组的开始)加以渲染,正是“内争民主,外争族权”的时代思潮在文学中生动的反映。 继续推究下去,改历的革命意图在深层上却潜藏着矛盾。相
9、对于西方以耶稣诞辰为纪年起始,使用黄帝纪年的确彰显了中国人自己的传统;但相对于只表征朝代更替的年号,黄帝纪年在时间观的演进上,与西历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封建王朝的政权更替,古人仅仅是理解为上一个王朝“气数已尽”“天命已终”,历史只是一个又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在这样的时间观中,“进步”是不能得到确定的概念,这也是很多古人对原始的大同社会充满憧憬的一个原因。“只有在一种特定的时间意识,即线性不可逆的、无法阻止地流逝的历史性时间意识的框架中,现代性这个概念才能被构想出来。” 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2,P18所以黄帝纪年的兴起也表明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于新的
10、时间观的接受。基于新的时间观,社会是向前发展、不断进步的,新生的力量一定会蓬勃发展,将文明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时间观于此时已在中国取得很大影响的达尔文进化论结合,给予了革命党人莫大的鼓舞。因而,采用黄帝纪年,表面上看既摆脱了王朝更替的历史阴影,又独立于世界,但从根本上说却是对西方的学习和认同。由此,黄帝纪年所昭示的革命意图和本质意义发生了断裂和冲突,使文本变得复杂起来。这种出发点与实际效果的矛盾,在下文论述科学技术时还有涉及,足为小说所体现之时代意识中一个引人注意的层面。黄白大战:国/种/族的原初想象由于纪年问题而引发的世界大战,到第二十回“终战事黄白分胜负,定和局世界息纷争”落下帷幕,智
11、勇双全的黄之盛率领着配备“高科技”武器的中国海军出海迎战白种联军,此时同为“黄种”的亚洲诸国如锡兰、新加坡、日本纷纷大力援助,甚至派军舰助阵;而“美洲、澳洲两洲华工后裔所立的两共和国,与南洋群岛的诸黄种国”也四处袭扰,搅得白种诸国后院不宁。最终,在“黄种”同仇敌忾的打击下,白种联军全军覆没。在红十字会的斡旋下,白种诸国无奈与中国签订和约。细察这份和约,由割地赔款、设立租界到河海航权、传教(孔教)办学无一不似足马关、甲午、辛丑等不平等条约的副本。从小说“未来幻想式”的主题结构上看,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与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1902)、吴汝澄的痴人说梦 (1904) 、李伯元的冰山雪海 (1906
12、) 、陆士谔的新中国 (1910)等等,均是受到清末由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为宣传立宪制而引进的政治小说所影响,其代表便是美国毕拉宓(Edward Bellamy,18501895,今译贝拉米)的政治小说百年一觉(Looking Backward,20001887)。这部小说描述了2000年的美国已消灭了私有制,一切按劳分配,科技高度发达,精神生活高尚、充实,人类完全征服了自然。社会上没有犯罪,没有军队,没有不平等现象,为人类展現了一幅无比诱人的前景。大同书的作者康有为曾直言不讳地说:“美国人所著百年一觉书,是大同影子。”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P413然而形式内容上的模仿
13、并没有改变清末科学政治小说在历史、国家、种族观念上的落后、浮浅与含混,这与当时驳杂的思想背景关系密切。首先,尽管纪年之争昭示着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已逐渐接受进化史观,但如王德威所点破的“碧荷馆主人对中国的前瞻,其实是基于一回顾的姿态”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 历史小说叙事,三联书店1998,P60,“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循环往复的逻辑早已深植人心,成为民族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深层次的循环史观指引下,新纪元中的世纪末中国亦只能在强大之后,重演世纪初的列强角色,以暴力强权去扩张势力、播撒文化,甚至以统一纪年的时间专制,来对抗以耶稣纪年为根基的西方文明。这种狂热自大的民
14、族主义论调,事实上并未脱离“华尊夷卑”与“天国上朝”的旧式文化民族思想。尽管新纪元中所描写的1999年的中国国力强大,科技先进,且改用立宪政体,中央地方皆有议院,政党会所自由设立,一派“繁荣、富强、民主、自由”的美好景象,但从其种种行径来看,本质上却仍是将中国放为世界道德教化最优的位置,而其他“异质”文化只能俯首称臣的“华夏中心主义”,这与包容多元文化,推崇普世价值的现代国家精神并无关联。如上文所说,文本表层对线性史观的挪用实际乃是出自对西方的借鉴,这与潜伏在文本内部的旧式循环逻辑构成了乖离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处在历史转折期的晚清社会,其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实际是一种互融互斥的含混状况。其次,正
15、如英国历史学家霍斯邦恩(Eric Hobsbawn)所谓“发明传统”,一个“民族国家”的成立,需要对自身历史进行筛选与重构,从而塑造起具有国族凝聚力的“共同过去”。而新纪元中被立为黄种之先祖的“黄帝”正是这样一种出自从“天下”过渡到“国家”之需要而构造出的“民族肇始者”,它所具有的符号学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而其概念的来源与形成过程也充满了混杂。新纪元中中国废除年号并要求地球上同种诸国、附属国一体改用黄帝纪年的依据,便是黄种皆出自同一祖先黄帝。但实际上,中国人自称“黄帝子孙”,此种概念在中国自称“天下”的大一统时代是不可能形成的。春秋时期及之前的文献皆未提及黄帝,战国时黄帝之传说才大盛 杨宽,
16、中国上古史导论,顾颉刚等编古史辨7册上编,香港太平书局1963,P189-209,后来黄帝成为史记五帝本纪之首,乃是帝系之始,而非“民族国家”的奠基者。直到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倡严夷夏之防,奉黄帝为华夏畛域之奠立者。后法国学者拉库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的学说转日本传入,认为黄帝是两河流域的君主尼科黄特(Nakhunte),他率领巴克(Bak)民族东徙,途经昆仑山,辗转来到中土定居,“巴克”亦即“百姓”,乃汉民族之前身。此说被章太炎、黄节、蒋观云、宋教仁等人采纳,而梁启超、刘师培等人亦因而相信黄帝与中国民族起自昆仑山唐文权、罗福惠章太炎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
17、6,P55-56。清季的汉民族主义分子遂将黄帝转化为民族始祖。可以看出,倘若追根溯源起来,黄帝并不具备充当中国乃至“黄种”始祖的合法性,而其概念的形成掺杂了传统典籍的记述与外来学说的考证。立黄帝为祖,更多的是出于革新立宪的政治目的,而穿透带有民族主义意味的外表,究其本质,乃是中国意欲打破闭关锁国的自我中心格局,接受西方式的民族国家(nation)概念改造,而得以被世界体系所接纳的举动。比民族问题更为复杂的是,新纪元中所表现的混杂矛盾的“种”的观念。如小说首回列举采用黄帝纪年的四大理由中,便句句不离“同种诸国”,而战争爆发焦点之所在“匈耶律国”,也是因为国中“除黄种匈奴后裔外,白种也居三分之一”
18、,而造成国民自我身份认知的混乱。小说情节所围绕的“黄种”说,代表着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国知识界将整个亚洲与黄色人种等同的共识,这显示当时的“种族”概念仍至为模糊。其时,各类匿藏着政治野心的超民族主义论风行于世界各地,如“大亚洲主义”、“大日耳曼主义”、“大斯拉夫主义”、“英美主义”(AngloAmericanism)、“大土耳其主义”(Pan-Turanism)也造成一定影响。连赴英受训练的严复也简单地把黄种与亚洲等同,把白种与欧洲等同 严复保种余义,严复集1卷,中华书局1986,P86-87。章太炎则说:“天地以五大洲别生分类故自唐尧以来,以里海乌拉岭为戎索,以绝亚、欧,以区黄人、白人
19、。” 章炳麟著汤志钧编,论亚洲宜自为唇齿,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P5既然把地理单位与人种单位混为一谈,又把人种与教化混淆,“民族国家”观念显然还未成形。特别是小说中谈到同为黄种的亚洲诸国皆大力援助,而在1895甲午海战、1900八国联军侵华中皆对中国大肆攻掠的日本竟也作为黄种一员派出军舰襄助,作者这种有意对惨痛历史的“忽略”及对邻邦的美化想象,除了显示当时含混的“种族”概念外,还有着更深层的隐意。新纪元第八回中讲到“黄白两种民族因生存竞争之问题上开战,虽然红种、黑种、棕色种三样人尚未绝于世界,然衰耗已甚,不能自立,仅为列强之奴隶。” 这种观念显然源自西方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种
20、族理论,以白种人为最上,黄种人其次,而黑红棕为最下。梁启超曾于1897年6月写道:“彼夫印度之不昌,限于种也。凡黑色、红色、棕色之种人,其血管中之微生物,与其脑之角度,皆视白人相去悬殊。惟黄之与白,殆不甚远。故白人所能之事,黄人无不能者。”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中华书局1989,P13唐才常认为根据进化论“由贱种进良种之为顺天,由顽种沦非种,由非种至亡种之为逆天。” 唐才常觉颠冥斋内言,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P466-467他因而主张黄白通婚的“通种说”。黄白通婚、淘汰黑种的构思后来被康有为纳入大同书中,通种的前提是两个种族地位对等,因此亦暗含黄、白两大人种在全球范围分庭抗
21、礼之意。被白种人歧视为“东亚病夫”的黄种人,本应质疑并打碎这种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逻辑,重新确立“天下大同”的平等思想。然恰恰相反,晚清知识分子如康梁之人,却拾起这种伪科学主义的人种等级观念,移形换影,将黄种抬升到与白种同等高度,而蔑欺其他各色人种。在这种话语移植的周围,实际上笼罩着清末社会浮躁狂暴的气质氛围,从小说最后一回的情节便可得见:当白种联军覆灭后,双方议和签订条约时,唯有英、俄两国不肯签字,“说是签了这字,世界上的白种人就要做黄种人的奴隶。”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将日本这种对中国存在明显敌意与威胁的国家想象成为“同种”的友好邻邦,暗藏着联结可能的政治军事力量,将久有“黄祸”论的白种列强击溃
22、并统治其民族的野心,由此来证明黄种相对于其他人种的优越性。不辨是非真伪,借彼之矛攻彼之盾,清末人心之浮躁迷乱,由此可见。正如尼采所说“历史性概念没有定义,只有历史”,从新纪元浅白甚至略显稚嫩的文字探究开去,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如今看来十分简单平常的概念,如国家、民族、人种,在其发生或者被引介入汉语语境之初,均经过了十分混杂纷繁的嬗变过程。基于各种思想资源的修辞与叙事共同编织着关于历史的记忆与想象,而历史的原初状态,已如海边的沙滩,被洗刷了亿万遍。科技:中心移位的狂想新纪元是一部描写未来战争的小说,势必大量涉及未来的各种先进武器。据粗略统计,书中提到的在当时可以称为未来武器的装备有20多种,海陆空
23、都有;因而战争是立体进行的,战场开阔,各兵种协同作战,场面煞是精彩。从整部小说看来,作者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但要他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进行较为严密、复杂的推理,还是勉为其难的。这也符合很多晚清知识分子关心世界大事,对现代科技很感兴趣,同时具有没接受系统科学教育的先天缺陷的实际状况。小说中涉及的未来武器,虽则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很多也只是已经出现的近代军备的“改进型”。试举几例:“某有一物可以防范,其名叫做行轮保险机,是从前西历一千八百八十六年时美国马加亚君所创造。其后美国又有卫来忒其人者,复就其法大加改良。某在湖北工艺学堂时曾仿照卫来忒之式制了一具,又想出法子在机翅上安装了弹簧,不但遇见他舰自能撑开
24、,而且有万余斤的反势力,能够把水面上几千斤重的东西击至数百步外,叫他(水雷)不能妨害。”“当西历一千九百零五年,日俄战于黄海时,日军屡胜。其所以屡胜者,一则因为下濑火药之功;一则有新发表之知觉器一种同时有比国格致家丹布莱克者,用电石仿照无线电报法,以电石等械配合土匣内,每船各置一具今兼此两机之法,制为此项海战知觉器。此器置于舰内,凡三十海里内有无敌舰来袭,及或与他舰相撞,皆可预防,为海战时万不可少之品。”“当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时,英国技士发明电气探矿法,其法与无线电信送电波于空气之理同,今用其法仿造一机,令电气能通过水面,遇水面上有金类质之物,则鸣动必剧;如系水雷等项须用电气燃烧者,则即立时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纪元 新旧 含混 奇想 晚清 科学 小说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