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doc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 一、散文诗是中外在特殊时代契合的产物世界散文诗16世纪就开始萌芽,在法国作家蒙田(1533-1592)、费奈隆(1651-1715),英国作家培根(1561-1626)、德莱蒙德(1585-1649)等人的笔下出现。波德莱尔在1860年前后开始发表“小散文诗”(lespetitspomsenprose),标志着世界散文诗文体的成熟,即世界散文诗已有150年的文体自觉。波德莱尔以后,散文诗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抒情文体,在法国、英国、美国、俄国、印度、黎巴嫩等国流行,世界性的散文诗大师有屠格涅夫、泰戈尔、纪伯伦等。由于散文诗运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流行,导
2、致了世界诗歌的自由化、散文化运动,法国、美国、英国都出现了打破作诗的格律传统的“自由诗运动”,西方20世纪初的散文诗运动和自由诗革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新诗革命。散文诗文体从西方的引进,直接导致了中国的白话诗运动。“诗和韵文的差异很小,介于二者之间的分界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正是这样的差异才使诗与散文两种文体得以区别,也使散文诗文体得以产生。至少可以结论诗的文体通常更凝练,更易于记忆,形式感更鲜明突出,能够对读者产生更迅速的文体感,产生更多的震动。散文诗正是冲破了诗的“形式的专横”和散文的“形式的专横”的结果。法国蒙田、英国的培根等散文大家开创的随笔散文Essay的外形式比诗的外形式自由,散文
3、诗更多地冲破了诗的外形式的专横。诗人波德莱尔和泰戈尔都感叹已有的诗的文体不足以完美地抒发感情,尤其是感觉到诗的外形式的不足,试图寻求一种新的文体的外形式的优势来冲破诗的外形式的专横。也有人认识到散文的内形式的专横,试图借助诗的内形式来掀起散文文体革命。最早意识到这场文体革命的是诗人贝尔特朗,他首先使用散文诗这种新奇秀丽的形式,描写更抽象的现代生活,当时波德莱尔正愁无法“做出个别的和意想不到的玩意儿”,“写一篇充满诗意的、乐曲般的、没有节律没有韵脚的散文:几分柔和,几分坚硬,正谐和于心灵的激情,梦幻的波涛和良心的惊厥。”贝尔特朗的夜郎加斯巴所采用的独特的散文诗抒情形式解救了陷入文体困惑中的波德莱
4、尔。中国是诗的国度,任何文体都被赋予了诗的色彩,中国诗歌也经历了由不定型准定型定型准定型诗体不定型诗体转化的诗体演变过程。因此形同西方散文诗特点的文体很早就存在。如郭沫若认为我国虽无“散文诗”之成文,但是屈原的卜居、渔夫以及南华经中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视为今天的散文诗。王国维也在屈子精神一文中指出:“庄列书中之某分,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1(P784)中国古典文学中接近散文诗的文体有赋、词、散曲、小调以及历代小散文。所以滕固结论说:“散文诗的起源,一面是诗体的解放,一面起源于很精悍的小品文。”2五四时期激进的文学思潮和改革思想极大地催生了散文诗。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敬告青年一文中,向宣传老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世纪 中国 散文诗 文体 建设 历史 回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