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电视电影的存在价值及发展策略.doc
《论中国电视电影的存在价值及发展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电视电影的存在价值及发展策略.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中国电视电影的存在价值及发展策略 摘要:电视电影最早是在西方兴起的。至今在词典上还无法找到“电视电影”这一词条的具体定义,国内大多数学者专家认为电视电影本质上仍是属于电影,是用胶片拍摄和仅供电视台播出的电影形式,不过是很多不适于电影市场需求的影片又一种获得社会认可的新途径。由于电视电影在叙事上采用二元对立的叙述结构且有一定的强度感,视听修辞上呈风格化,同时为适应屏幕播出的需要而有独特的表现形态,因此,电视电影兼取电视、电影所长而避二者之短。当前中国的电视电影在创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剧本环节薄弱,部分作品制作质量不高等。面临这些问题,找到合适的发展策略是刻不容缓的,类型化的生产方式和系列的创
2、作模式应该是两种比较好的生存发展途径。关键词:电视;电影;电视电影;类型化;系列化Abstract:Telecine was first emerging in the West. In the dictionary we are still unable to find any entry of the specific definition about TV movie, Most experts and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essence of television is still on the film, just used only for film s
3、hooting and broadcasting on TV with the form of TV. It is a new way for those films that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film market demands to accept recognition of the society. Since telecine in the narrative used dualistic structure of the narrative with a certain sense of strength, rhetoric was on the
4、audio-visual style, as well as broadcast on the screen adaptation to the needs of a unique form of expression. Therefore, Film and television from television, film director and avoiding both weaknesses. At present, Chinas film and television writ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weak links
5、 in the script, produced some works of higher quality. Facing with these problems, to find an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a matter of priority. Types of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serialization of creativity should be both better way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for it.Keywords: Television;
6、Movie;Telecine;Types;Series 1 绪 论电视电影在中国属于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且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电视电影概念的界定是众说纷纭,一种就是大多数赞同的,电视电影本质上仍是属于电影,认为电视电影是用胶片拍摄和仅供电视台播出的电影形式,不过是很多不适于电影市场需求的影片又一种获得社会认可的新途径。而另一种意见则从电视电影的传播媒介和受众特点出发,认定电视电影是电视节目的一种。这两种观点从自身研究的对象来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有一定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即是都过分地放大了自身研究对象对电视电影的决定作用。前一种是艺术内容,后一种是传播形式。本文结合了这两种观点的
7、科学性,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从艺术的本位定义出发,电视电影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电影的一种特殊样式,它与电影的区别仅在于传播媒介(银幕和荧屏)和发行方式(影院消费和免费观看)上,而与电视的区别则在于生产材质(胶片和录像带)、生产工具(摄影机和摄像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影像质量和艺术特征上。对于电视电影这一全新艺术形态的特点和前景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很多学者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对电视电影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策略都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综合来说,对电视电影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视电影,这种与电视、电影都不一样的新的艺术形式,作为电视与电影两种艺术形态的结合体,电视电影兼具了电视与电影两种
8、艺术形态的优势,它既继承了电影的概括性、艺术性,又具有电视媒介的大众化、生活化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对电视、电影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给观众带来了一个新的视听领域,给电视注入了艺术的气息;这种为电视而拍的电影拓展了电影的生存空间,为中国电影的后继人才提供前沿阵地,给电影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给我们民族电影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电视电影又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需要呵护,需要培养,需要扶持。本文将就电视电影的由来和定位,以及它的发展特点及趋势,作出自己的论述和总结,并对电视电影的发展策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2 正 文2.1 电视电影的出现2.1.1 电视电影
9、的由来电视电影最早是在西方兴起的。西方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为电视电影的诞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1.1.1 西方电视电影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电视传媒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受众被电视的魅力所吸引。电视成为当时公众最为时尚、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消费标志之一,在不断地改变着亿万受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接受心理等。那些形式各异的电视播出台,以及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栏目和节目,深深滋养了美国电视传媒业的茁壮成长,也更加刺激和悬吊美国乃至整个英语世界亿万观众的欣赏期待。为了满足观众的热切期待,也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许多电视台除了制作大量日常时事新闻报道栏目、电视专题栏目外,
10、把竞争和吸引观众的焦点聚集到利用电视播出电视剧和电影上来。然而,迅猛发展的电视业,大量空白的时间段,即便庞大的、年产数百部影片的好莱坞生产厂商也似乎难以满足其胃口。当然,好莱坞电影业出于同已显峥嵘的电视市场竞争的原因,在电视播出电影问题上设置了种种限制,致使观众在电视上收看到的电影,一般多是早已超过放映档期的影片。此外,好莱坞电影由于制作成本颇高,致使其将收回成本、赚取利润的目标紧紧盯在影院票房上面,而对电视播出电影多带有抵制行为和轻视情绪。迫于无奈,美国一些电视台、电视制作机构便着手自己拍摄一些成本颇低、但又兼具电影故事片艺术特质的节目在电视上播出,于是,一种被称作“电视电影”的影视艺术形式
11、就这样在电视与电影的“竞争夹缝”中应运而生了1。事实证明,这种影视合流的艺术形式,后来竟被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所看好。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商业电视网黄金时段的节目几乎全部是电视电影,观众平均一周能看到5部,每年可看到约200多部电视电影。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电视电影后,也迅速成为电视传媒业一个突出的新增长点,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2.1.1.2 中国电视电影的诞生中国电视电影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与美国当年电视电影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大致相近。自1995年起,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电影频道开播,这一专业化电影频道迅速吸引了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关注和期待的目光,并逐渐培育着观众在
12、电视上收看电影的接受方式和接受习惯。来自各方面的调查已经显示,中国当代电影观众的主体已经在向家庭方面转移,中国观众观看电影的最主要方式已经变成从电视里收看。调查还显示,一部中等水平的影片在电影频道播映的收视率高达2 000万人次,远远高于同等影片在电影院的观众上座人次。因此,电影频道此举,无疑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观看方式和习惯是一次重大的挑战,抑或是变革与创新。据有关部门1998年的统计数字,全国能够收看到电影频道的观众约达4.3亿人,占全部电视家庭的40%以上。白天平均有1900万人,晚间有4600万人收看电影频道。为了满足广大电视观众收看电影的需要,电影频道仅在1995年底到1996年底的
13、一年时间里,就购买了建国后拍摄的3600部国产影片总量的61%,约为近2200部影片。虽然国内各电影制片厂每年都有不少佳片新作,但与电影频道每天近20个小时的节目播出时间、日吞量约10部影片,年吞量约3600余部影片的“海量”需求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国产影片同样也存在先争取影院票房、争取收回成本、赚取票房利润的“首要任务”,因此无暇顾及电视也就理所当然了。于是,电影频道于1999年起开始自行制作电视电影。为此,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每年投资6000多万元拍摄电视电影。由此,中国的电视电影应运而生了。2.1.2 电视电影定义的界定至今在词典上还无法找到“电视电影”这一词条的具体定义,而国内关
14、于电视电影的定位问题,目前基本上存有两种观点:一种就是大多数赞同的,电视电影本质上仍是属于电影,认为电视电影是用胶片拍摄和仅供电视台播出的电影形式,不过是很多不适于电影市场需求的影片又一种获得社会认可的新途径。如蒲剑认为:“电视电影就是为电视播出制作的电影故事片,它具备如下两个特征:第一,必须用电影胶片拍摄(无论是16毫米胶片还是35毫米胶片),后期制作既可直接在胶片上完成,也可以胶转磁完成。第二,在叙事上遵循电影故事片严谨有意味的叙事方式。2而另一种意见则从电视电影的传播媒介和受众特点出发,认定电视电影是电视节目的一种。只要是拍得精致细腻、有文化底蕴就应该属于电视电影,哪怕是摄像机拍的电视短
15、剧。如许同均在一文中指出:“有一批电视短篇作品特别是两集的电视剧居多,虽不是用胶片材料完成的,但它们的设计制作的精良程度都可称为电视电影的作品。3这两种不同的定位其实正反映了他们对电视电影在本质功能问题上的认识分歧。选择电影院还是选择电视播放,不仅仅是不同播放途径的选择,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播媒介的选择。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电影与电视是两种不同的大众传播媒介。按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观点,在大众传播模式中,传播媒介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承上启下,影响到信息传播的全过程和质量。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传播者,传播者在适应媒介特点的前提下施加对媒介的控制和影响。媒介制约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信息组织形式、传播技
16、巧,每一种媒介都有各自的要求。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传播对象,所产生的影响也大不一样。具体到电视电影,“专为电视播放而拍”就说明电视电影以电视播放为第一传播途径,必须要满足电视播出的要求,它的首要目的即是为电视媒介服务的。这样,电视电影受到电视媒介的传播者出资并提出拍摄要求的电视业的直接控制。电视电影的信息内容即题材选择,信息组织形式,也就是所说的艺术特征以及传播技巧,就必须适应电视媒介的传播特点。电视电影的受众不再是电影观众,而是电视媒介的受众电视观众。电视观众的收视环境、收视状态及心理感受方式都与电影观众有明显的不同,这也会对电视电影作品产生影响。电视电影的传播效果也不同于电影的传播效果。比如
17、,凭借电视媒介的传播范围,一般来说,一部质量平庸的电视电影的观众人数通常要多于相当水准的电影影片的观众人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传播媒介的改变,电视电影的整个传播过程都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发生了这些改变之后,电视电影还是原来意义上的“电影”吗?这些改变一定会带来电视电影作品本身的改变,使这种样式形成了有别于电影的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与电影有了本质的差异。从电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电视传播媒介对这种样式吸收、容纳和改造的过程。如果说最初的电视电影还只是一种“小制作电影”,是一种凭借电视播出的电影影片的话,那么,随着电视电影成为电视节目体制中的常规样式,它已经离电影越
18、来越远,是作为一种电视节目而存在了。4我以为,综合分析两种观点,从艺术的本位定义出发,电视电影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电影的一种特殊样式,它与电影的区别仅在于传播媒介(银幕和荧屏)和发行方式(影院消费和免费观看)上,而与电视的区别则在于生产材质(胶片和录像带)、生产工具(摄影机和摄像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影像质量和艺术特征上。如果将制作精良的电视短篇作品都算作是电视电影,那么,很显然由于“精良”二字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电视电影与电视短剧的区分就十分模糊了。从电视电影的英文名“movie made for TV”一词也可以看出,它首先是“movie”电影,而不是TV电视。而从片长来看,事实上,电视电影也可
19、以以连续剧、系列剧的形式出现,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集电视片十诫就是举世公认的电视电影的名作。当然,电视电影连续剧在形式上较为松散随意,每一集之间可以没有情节上的必然联系,更像是一种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的系列电影。2.2 电视电影的存在价值2.2.1 电视电影的独特之处任何一种事物形态的出现和发展,都是有一定的条件和背景的,而它自身必须具有适应这个世界需求的特点和性质,拥有自己的生存价值。电视电影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特点,才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发展壮大。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与电影两种艺术形态的结合体,电视电影兼具了电视与电影两种艺术形态的优势,它既继承了电影的概括性、艺术性,又具有电
20、视媒介的大众化、生活化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对电视、电影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不妨将电视、电影、电视电影的特性做个简单的比较,这样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电视电影的价值所在。2.2.1.1 电视、电影、电视电影电影是超日常经验的,电影追求视听的“奇观化”、叙事的“复杂化”、审美的体验有限的“陌生化”,电影的观影经验是“梦”的经验;电影是一个“梦”,那么电视更像是一扇“窗”,电影提供的是超日常经验,那么电视提供的则更多的是一种日常经验。电视剧一般来说不追求场面的奇观、不追求人物和事件的超日常性,多数的电视剧都让我们日常的生活空间为背景,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即便是帝王
21、将相,也要还原其普通人的生活状态。5 由于物质手段的限制,电视电影在题材、体裁、制作、表现手法等等方面,与电影或电视剧相比,存在着一些差异。电视电影具有快餐式的制作特色。它在播放形式、投资制作上均与传统电影不相同。电视电影的投入要比影院电影小得多,一部标准清晰度电视电影的投入为50万-60万:一部高标准清晰度电视电影为80万-120万。 电视电影没有制作拷贝、发行等过程,剧本通过审查后,一般一个半月就可完成。由于这个特点,电视电影的一个优势是可以跟上社会热点,拍些很时尚的东西。在关注现实、关注百姓生活方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及“短平快”特点是传统电影无法比拟的。由于有电视这个强势媒体,一部中等水
22、平的电视电影,在CCTV首播的观众是2000万到3000万,4.2%的年平均收视率,意味着在CCTV-6一露脸就拥有5000万观众,这是影院电影想都不敢想的惊人数字。2.2.1.2电视电影的艺术形态特征电视电影是专门供电视播出的电影,它与电视上播出的影院电影不同,它几乎不提供影院放映,而它与数10集的电视连续剧也不同,它必须在相对固定的一小时左右的时间中叙述完成故事。因此,电视电影是介乎电影与电视剧之间的一种叙事形态。这种形态具有自己的特征:(1) 叙事有一定的强度感电视电影由于时间长度与电影相似,因此,它不能像电视连续剧那样通过时间跨度的延长,通过与观众建立日常的心理和情感联系来博取观众,而
23、必须依赖故事、人物和情节的非常性来创造一种叙事强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并且尽可能地抗拒环境的影响和遥控器的诱惑进入叙事体验的过程中。所以,电视电影的故事必须具备一定的超常性或者说故事本身要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这也是国外许多电视电影采用当下新闻事件为题材的原因。而且,在叙事上,电视电影对叙事节奏的要求、对叙事强度的要求甚至要超过电影,它几乎不能允许叙事积累过程的延长。(2) 二元对立的叙述结构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普遍急躁。传统文化中“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生境界被物欲横流的生活现实冲击得荡然无存。在人潮涌动的大街上,人们一脸紧张,神色匆匆。短缺经济的后遗症还没有消除,新的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加剧了人们
24、的焦虑。在紧张的生活压力之下的中国人收看电视时,心态变得相对简单以娱乐、缓解压力为目的;价值判断也变得直接非好即坏。因此,观众在家通过电视观看电影时,不可能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那样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不得不去思考、判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简单、矛盾突出的二元对立的叙述结构,正好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超强度快节奏的叙述方式反而未必适合。在上述收视率较高的电视电影中,差不多都遵循了这一叙述方式。在杨守敬和吕蓓卡中,一男一女,同是大学教师。杨守敬国学功底深厚,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吕蓓卡西方留洋归来,教授外国文学。两人在教学上的冲突演绎成生活中的矛盾,最后白热化到立下婚姻赌注。在各自经历一翻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电视 电影 存在 价值 发展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