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维诗歌的佛性情结.doc
《试论王维诗歌的佛性情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王维诗歌的佛性情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王维诗歌的佛性情结冉小凤 ( 铜仁市碧江区杨柳坪小学 贵州铜仁 554309 )摘 要:佛性是王维诗歌艺术的显著特点,他将佛教禅宗义法灵活运用到诗歌中,实践了佛性与诗歌的统一。对深爱佛理的王维的诗歌中,佛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含在真景真境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受。他独特的经历及佛性情结,伴随他的一生。他把佛引入诗,使得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表现艺术更加独特,丰富和完善了佛性在诗歌领域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关键词:王维;诗歌;佛性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文化像一股暖流一样流进文人的生活及创作中。从他们创作中反映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到了唐代,尤其是到王维时期,佛教已经
2、发展到顶峰时期。以王维为代表的中国文人开始把佛文化引人中国文坛,使中国哲理文化更加浓厚,使诗歌具有新的品质即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和淡泊而深厚的意蕴,从而使诗歌境界也得到提升,也丰富了诗歌的审美情趣,对中国的诗歌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一、王维诗歌佛性情结来自于独特的经历 从古到今,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难念的经。无论是伟大也好,还是平凡也好,一个人的经历深深的影响着其成长。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王维,他一生的经历同一般的文人、诗人比较,他一生经历有他个人独特的特点:一是他出仕比较早,他15岁就离家进京,谋求进取;19岁就就成为中解元;21岁就进士弟,随后成为太乐丞。二是学佛较早,其母崔
3、氏虔诚奉佛30年,受其母亲和家庭的影响,王维很小的时候就具奉佛思想,二十多岁就受教名僧,交接僧人;入仕后由于仕途受挫,年仅29岁的王维就正式入寺庙学佛,到他中年后他现实逐渐越来越不满,逐渐远离尘世,亲近森林,以山为屋以水为魂隐居生涯,但他的隐居也是很独特的,他也不是完全的“避官”自守,他也不是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过着半官半隐、悠闲自在的山林生活。即使在他退朝后,他也不会感到无所事事,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为乐,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是遭贬较早,他21岁及第、做官,仅半年多时间就因伶人违制受连累而获罪遭贬(济州司仓参军),这对年轻又是刚起步的王维来讲,确实是巨大精神打击,使他较早感觉到
4、官路的黑暗与漫长。四是他隐居较早,早在王维十六七岁的时候,他曾就与他祖六一起隐居过终南山(哭祖六自虚诗:“念昔同携手南山俱隐逸”),出贬济州后政治失意,心怀不满,又产生归隐山林的思想,并于26岁弃官隐居淇上(今河南北部),34岁时又隐居过嵩山,以待机出仕,而在37岁时因张九龄被罢相贬官,又生退隐之意,并从41岁开始亦官亦隐至终老。1 从这“四早”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的一生的政治态度和人生态度。首先,他不满这黑暗而又残酷的现实,不原意同官场上那些人心险恶的人和全权主义势力同流合污。这虽是正直文人的共同秉性,但王维对此觉悟较早他21岁初次做官,便受累遭贬,就感到官场的险恶,产生了怨愤,写于济州任上的
5、济上四贤咏,就是借永前贤,针砭时弊,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的。偶然作其五通过对比,张九龄直言遭贬李林甫奸臣得逞以后,王维虽然没有与其彻底的决裂,但对奸臣揭露“开天盛世”纨绔贵仕贤才沦落的不公。专权的黑暗势力也愈来愈不满(如冬日游览亦直刺李林甫一伙),总体来说,在王维诗歌里,我们看不到屈原式的愤激、杜甫式的沉郁、李白式的豪愤,也看不到陶渊明式的“归去来”。他没有走抗争、决裂、斗争的道路,没有彻底的辞官归隐,居山林而不出,对官是不离不弃。当他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他发出这样的悲叹:“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那种既怀不满又不敢斗争、既
6、很清高又很庸懦的士大夫典型。那些以山以水以田园为依托的诗境,在那里,他仿佛处在一个自由的天空里,可以任性的向天空敞开胸膛,诉说内心的真情实感,在那里,他仿佛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但事实上他一生都受着那半个官字(即半官半隐)的困扰,处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之中,只是他在诗歌中游刃有余、行云自如,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然。其次,王维的人生态度,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或不可以,也没有什么有或无之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君子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百姓为行动宗旨,那么他就能够成为真正的适者。王维虽然他的文学成就非常高,但他毕竟也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的“达者兼济天下,穷
7、者独善其身”的品质,“又有道家的”亲近自然的淳朴。二、王维诗歌佛性情结的主要表现(一) 融佛性于诗 王维受佛影响较早,对佛理有精深的研究,他曾撰写了能禅师碑2。他也很善于将禅趣融入到诗歌,例如,他在其诗哭殷遥和秋夜独坐中分别写到:“忆昔君在日,问我学无生”、“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这里的“学无生”就带有浓厚的禅趣。那什么是学无生呢?简单的说就是坐禅的时候,让心保持绝对的宁静、让心如湖水一样清澈见底,让思想没有任何杂念,让身心处于虚空飘渺的状态。达到超脱现实,无所谓有无,自个儿都是虚的境界。诗人喜欢把一些佛教语言用到其诗中,如“无生”“梵声”“初地”等字样出现在他诗中,如他在山居即事中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论王维 诗歌 佛性 情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