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藩散文作品分析.doc
《陈之藩散文作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之藩散文作品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陈之藩散文作品分析 摘 要:陈之藩先生(1925-2012)的散文作品文字简洁而有内涵,字里行间感情充沛,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文化发展的高度关注。他对所描写的事物观察细致深刻,对人生的分析有着独特的感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失对人们生活的关心。因而其作品感人至深,深受读者喜爱,陈之藩本身是一位科学家,而在散文的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思路,在文章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感情的流露和理性的思考相结合,使他的散文篇篇如同珠玉般,引起读者内心的激荡,留下无限回响。 关键词:陈之藩;散文作品;分析 一、陈之藩人物介绍 陈之藩(1925一2012年),字范生。河北霸县(今霸州)人,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
2、学)电机系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副研完员,休斯顿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波士顿大学研究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荣誉教授。著有电机工程论文百篇,系统导论及人工智慧语言专书两册,且深具人文素养,擅长写作散文. 散文有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蔚蓝的天、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散步、谢天、失根的兰花与哲学家皇帝等,散文作品入选两岸三地的中学国文课。他的散文作品带有透彻的理性,取材常由生活体验出发,融入丰富的人生阅历。 二、陈之藩作品分析 陈之藩的散文,在文字的使用上非常考究,他将中国古诗的创作风格融入了散文中,即使
3、作品是散文,但却立意于每一个字,在语言的控制上精妙准确、组合完美。文学理论家陈子善在对陈之藩作品评价是说:“最大特点就是浑然天成,他比较讲究怎么把白话文写得漂亮。他的文字很干净,就算是抒情也是很含蓄,非常节制,但一看就被打动。所以他的文章被选入课本是非常好的。他的写作,受到的最大影响还是来自于胡适,但后期的散文有很多哲学理念。”在文学理论家的看法中,剑河倒影和一些散文集反映了陈之藩在外游学的思想变化,是一个不断摸索的灵魂与文化和历史发展在碰撞中产生的火花。陈之藩在其散文集中探索和思考的,不管是长期的社会发展,还是细腻的情感变化,都深刻地体现一个自然科学家的文学素养,一个海外知识分子的真知灼见。
4、将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哲学的辩证思想相互融合,将深厚的文化与先进的科学同时注入散文作品的灵魂之中,使作品在创作中得到了升华,发出了夺目的光彩。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止,人间世事也在沧桑变幻,文学创作领域的新生力量层出不穷,而陈之藩散文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称得上是文化范围中的常青树、不老松。 三、陈之藩散文结构脉络清晰 陈之藩出生在中国近代,战乱频生动荡不安,其早年的生活非常艰辛,饱受流离之苦,在美国留学时进行的创作,当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安慰漂泊孤独的内心。在这段时间里,他已有了在北平、天津、台湾、美国等地丰富的生活经历,于是他将这些感受融入了在春风里文集中,从谢天和春联等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上来看,对童
5、年生活的回忆是创作的主要方向。从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中可以看出,回忆与胡适先生(1891-1962)成为忘年之交的过程与感受也是他创作的重要方向,在这些文章的创作中写作手法以倒叙为主。之后的旅美小简和剑河倒影两部文集,开始着眼于眼前的生活,而其中也会伴有很多的回忆,从整体上看,开始以顺叙的手法为主。可将钓胜于鱼一文为例: 每天早晨我在湖边整顿小艇,常有位银发的老教授蹒跚的走来 我抬头目送他远去,眼前的景色,令人欲醉 日已正午,老者的扁舟又悠悠划回来了,照例的提着他的两条小鱼老者的背影消失在山坡的绿丛里,惟日光照去,他的发色与鱼的鳞色偶闪银光。 这篇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整体上看是描写的是一位老者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散文 作品 分析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