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doc
《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二、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二、写作背景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他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次年春夏,密州天旱,旱蝗灾害相继发生。苏轼曾到位于东武(今山东诸诚)西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后果然得雨,他再往常山祭谢,并开云泉、建云泉亭。同年十
2、月,常山之庙整修一新,苏轼再往祭谢,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苏轼写下了一系列作品,这首江诚子密州出猎最为人们称道。作者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曾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三、文学常识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为杰出
3、的词人,他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后人,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2.苏轼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散文辨析说理,精到透辟,富有气势,后人有“韩潮苏海”之说。他的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意境深邃,富有情味。他的词摆脱崎丽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沁人耳目,又不拘格律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四、加点字1.江城子:词牌名。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
4、聊:姑且。 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驾着苍鹰。 6.锦帽貂裘: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7.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形容从骑很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8.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9.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
5、阔,胆气横生。尚:更。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汉
6、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会挽雕弓如满月:会,会当,将要。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11.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密州:今山东诸城。五、典故用意1.孙郎: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2.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3.天狼:表达了作者爱国,想要为国杀敌,报答国家的胸怀。 六、译文姑且让老夫我表现一下少年的轻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锦
7、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你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敌人。七、课下笔记狂的表现:装备齐全,随从众多;百姓倾城,出行观猎; 上阕写景,出猎场面,气势宏大自比孙郎,亲自射虎。狂的原因:两鬓微白,壮志不改 自比魏尚,杀敌报国 下阕抒情,建功立业,豪情壮志八、理解性默写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 北宋 (朝代)的 苏轼 。2.描写太守形象的语句:
8、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3.描写出猎队伍的语句: 千骑卷平冈 4.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语句: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5.表现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句子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九、诗词鉴赏这首词,写的是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轼在山东密州任上的一次似乎狂放无羁的狩猎生活。写的是生活,叙述的是情感,描绘的是人生的底蕴。喜欢诗的人,也是喜欢、热爱生活的人。这是很值得阅读的好诗。全词可分为上下两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豪放的思想。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起句陡兀,“老夫聊
9、发少年狂”, 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词中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的这种威风,这种豪气,与东吴孙郎亲射虎的情景相比,毫不逊色。“狂”统领全诗。苏轼当时胸怀报国志向,虽然暂时受挫,但并未彻底灰心,仍旧对建功立业抱有希望。年岁不算太大,还来得及发一发少年一般的“狂”傲之气,作出一番事业来。一个“狂”字,写尽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过人的胆识和豪气。 “为
10、报”句写出太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颇为自负的豪情。下阕由实入虚,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的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英雄本色。怀激情而又报国无门的沉闷胸怀的恣意发泄:“鬓微霜,又何妨”,希望像冯唐一样,“挽雕弓,射天狼”的慨叹。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能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辽和西夏。此处用典,在做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轼词二首 城子 出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