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doc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 【作者】戴 婷 婷 【关键词】诗歌意象女性意识情感语言 【指导老师】杨 爱 平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他们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把对时代的思考和自己的独特感受融入了诗歌创作之中。朦胧诗作为一幅卓然独立的风景,已在华夏大地上留下潇洒辉煌的定格。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代表,是中国当代诗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都说生活是创作的来源,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舒婷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她的诗歌创作不仅
2、有对新颖生动的意象的描写,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让读者耳目一新;而且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怀,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又饱含着丰富的情感,那种忧伤痛苦、失望孤独、欢乐喜悦、坚定执着的诉说散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还以平淡朴实、清新别致的语言使诗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舒婷的诗写出了特色和个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她也因此成为诗坛永久的话题和读者最喜爱的诗人。阅读舒婷的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段难忘的历史,更让我们读出了真诚、平淡、美好、感动。一、新颖生动的意象新颖生动的意象是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之一。朦胧诗的时代是一个诗歌意象的时代。在诗中,意象常常是指用某个词
3、或词组表示某种特定情绪、情感、意义的具象符号。舒婷选取意象的角度十分独特,常常从生活中获得灵感,这位生长在美丽的鼓浪屿海边的南国诗人有着别致的眼光和不一般的感受,在她的作品中,最新颖生动的也是最吸引我的则是“树”“海”“灯”这三种意象。在名篇致橡树中,“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把她的真实情感蕴藏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赋予这两棵树性别色彩,“橡树”象征着男性,“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是高大伟岸的;“木棉”象征着女性,“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1同样高大的树,红硕美丽。诗人如此描写两棵树的并肩而立,采
4、用表白的口吻,为的是将他们人格化,表达出作者心中的伟大的爱情理想。这种既形象又含蓄的抒写使诗歌显得别致精美,更富有内涵。整首诗以“树”的意象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的确是颇具匠心。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象征形象。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你的位置/在那旗帜下/理想使痛苦光辉/这是我嘱托橄榄树/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2这里作者采用的是自白的方式,运用橄榄树这一意象,赋予了橄榄树使命,那就是:为爱人留言。这也体现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外,在心愿中,“愿崖树代我把手摇一摇/愿星儿为我多瞧你一眼/愿每一朵三角梅都送一送你呵/愿你的脚步不要被家乡的泪容牵绕”3
5、这里的代人招手致意的崖树同样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代表了伟大而崇高的理想。我们都知道“树”本身就有遮风挡雨,使人冬暖夏凉的自然属性,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舒婷的诗歌中,“树”这一意象是别出心裁的,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海”也是舒婷诗歌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作为一个在海边生活的诗人,她对大海肯定有着不一样的情结,甚至她已经把海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她用极其敏感而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大海的感受。“海”的意象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海是宽广的,是辽阔的,是神秘的,是变幻莫测的,更是深邃的。海的奔涌让我们想到希望和追求,诗人的欢乐和忧伤都体现在这一意象之中。1973年2月舒婷在致大海中写到:“大海的日
6、出/引起多少诗人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还由海风日夜/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4通过这些诗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在情感的起伏中所要表达的现实中的苦闷与寂寞,追求理想的执着与艰难。在海滨晨曲中,“一早我就奔向你呵,大海,把我的心紧紧贴上你胸膛的风波”“大海呵,请记住我是你忠实的女儿!”5诗人把大海人格化,在诗中扮演的是“海的女儿”的角色,并且是奔向大海,迎接风暴的来临。表现出了内心的渴望。这里的“海”化成了母
7、亲形象。“满潮的海面/只在离它几米的地方/波浪喘息着/水鸟焦灼地扑打翅膀/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6这是船中的“海”,搁浅的小船和大海“隔着永恒的距离”,也写出了一种无力感。这种搁浅的情绪或许正是暗示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再看会唱歌的鸢尾花中一边渴望爱情“涌起热情的千万层浪花/千万次把你淹没”,7一边又希望自己在“晕眩”的时候能得到“永远清醒的大海”的提示。舒婷在诗歌中借助“海”的意象传达的是对生命的追求,对现实的反抗,是心灵深处最无奈的写照。写得如此的传神,如此的醉人。让我们仿佛也走进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内心深处。谢冕先生在文章中曾提到舒婷诗歌中存在着双重声音,即“
8、一半是忧伤,一半是骄傲,一半是反抗的愿望,一半是无法反抗的现实”。8的确如此。除了“树”和“海”,还有一个给人以温暖的意象,那就是“灯”。创作于1976年4月的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反复吟咏“灯亮着”,表现出了对黑暗的鄙弃,并相信光明终会到来。灯是坚定的信念,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9她这里的灯也是一种理想的象征,道出了所有像舒婷一般的敢为“渺小的灯”的人心中所想。那就是哪怕困难重重,也要尽力而为。在舒婷的名作双桅船中,也有着具有明显象征性的“灯”。灯是希望,不仅在激励自己也在激励当时的人们,要充满希望
9、和信心去面对生活。另外,还有象征着友爱、理解、关怀的“灯”。那就是在赠别中的“我但愿每一个站台/都有一盏雾中的灯”“但愿灯像今夜一样亮着吧”10这些诗句,给我们的心灵增添了丝丝的温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树”“海”“灯”这三种新颖生动的意象构成了舒婷诗歌的特殊语言,它暗示了诗人许多内在的复杂情感,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充分的拓展,并使诗歌从写实的土壤上飞腾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意象美。二、鲜明的女性意识鲜明的女性意识则是舒婷诗歌创作的主要审美特征。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与其他同时代的朦胧诗人相比,舒婷独特
10、的艺术个性就在于她常常以敏感细腻的女性心灵去感受外部世界,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她就像一只“报春的燕子”带来了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是她的成名作致橡树,突破了传统观念,大胆提出了女性的自立自强。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11这几行诗句鲜明的亮出了诗人的爱情观,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诗人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同甘共苦的爱情。不再依附也不再痴恋,更不是一味的奉献。对以往旧式的爱情观进行了层层否定,她认为作为一个女性不应该是依偎或者依靠在爱人的身边,应该是自尊、自爱、自
11、强的,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这首诗散发出一种理性的气质,是对女性情感的深刻感悟和诠释。“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表达了一个新时期的女性对爱情的理解,传达出一种全新的现代爱情观,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正如汪剑钊所说:“朦胧诗的起点之一,就是人道主义的张扬和主体意识的凸现,作为女性诗人,舒婷正是以这首致橡树参与了这一场恢复人的尊严的诗歌运动,从而使读者在品味一种纯真的情感的同时,又听到了那更为深刻的女性解放的呼声。”12创作于1981年的神女峰则是一首歌颂“人”的价值的动人篇章,鲜明地表现出对传统爱情观念的反思与批判: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
12、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3神女峰位于长江三峡,一向被文人视为女性坚贞的化身而备受称赞,千年传唱。可是当这一美景呈现在诗人舒婷眼前时,她并没有像其他游客那样激动和兴奋,而是感到了阵阵的心酸“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诗人以女性的慈悲和仁爱看到了“风景”背后的痛苦和残忍,并发出了深深的疑问:“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对生命的呼唤。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以作为封
13、建礼教与男权的祭品而为人礼赞,却永远也不能享受到生命的欢乐。在她后来的女祠的阴影这一散文中明确写道:“从五四反封建至今,80年过去了。我们对女性的奉献、牺牲、大义大仁大勇精神除了赞美褒扬之外,是否常常记住还要替她们惋惜、愤怒,并且援助鼓励她们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发扬一下男性自己的民主意识和奉献牺牲精神?我不是个女权主义者,在我的事业与女人职责中,我根据自己的天性与生活准则比较侧重家庭,我清清楚楚我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可以损失时间,错过一些机会,在情绪和心境中遭到一些困难。但我不放弃作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14于是,诗人写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对传统道德观念
14、的强烈反思与批判,鼓励女性大胆地追求幸福,这在当时是多么地难能可贵。诗人第一次以诗歌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想法:那化为石头的神女不应该再这样下去,寻找新的幸福比把自己化为石头更重要更有意义。整首诗充分地张扬了现代女性意识。在惠安女子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的视线转移到了当代社会,以沉重的笔触展现出了中国当代女性的现实处境: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的琥珀色的眼睛里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呵,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15、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15诗人深情地描绘了经常被视为封面和插图中风景和传奇的惠安女。“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这是奇特的服饰文化,给惠安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优美的形象,引得世人瞩目,但是却隐隐地透出一种伤感。“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诗人用最深切的语言体现了惠安女子内心潜藏的悲凉,有着淡淡的忧愁。他们有着优美的姿态,却只能成为许多人猎奇的目标,从未有过“人”应有的待遇。诗人从独特的人性观念出发,关注的是他们的命运,因此把自己的愤怒融入了图画之中:“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这样一幅美丽的画
16、面背后隐藏的是苦难和忧伤,是那些只懂得欣赏封面和插图的男人们所无法体会的。几年后,舒婷在一篇题为惠安男子的散文中呼唤到:但愿“千百人将猎奇的目光从杂志封面、摄影展览收回,沉思在他的群雕之下,从惠安妇女腕上银镯的叮当声里,倾听被咸涩的海风和潮音所掩盖的年代悠久的颤栗和微语”。16由此可以看出,舒婷对中国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并且在关注中高扬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与主体精神。总的来说,舒婷以自己敏感的笔触表达了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反思了女性的现实处境,关注她们的历史命运。站在女性的立场呼吁人们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女性内心世界,拓展了诗歌内涵的深度。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今
17、天再次回味尤其深刻。三、丰富真挚的情感丰富真挚的情感是舒婷诗歌创作的又一个审美特征。所谓情感,就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对自己独立的个人态度。舒婷的诗歌创作正是这一定义的最佳体现。有人说,“爱是舒婷情感和意识供养的神明。她虽然直面特定年代人们共同的爱心的匮乏,但更多的是用诗歌去唤醒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爱心。有人形象地描述她的诗作:对于忧愁的心,它是温柔亲切的笑容;对于痛苦多于欢乐的生活,它是扶助人们进取和追求的手。对爱的咏赞和歌唱构成了舒婷诗作一道亮丽的风景,铸造了坚强的诗魂。”17(一)写给祖国的篇章舒婷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的经历,她把自己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带着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舒婷 诗歌创作 审美 特征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