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原文及译文.doc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原文及译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原文及译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部文言文检索原毁及翻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轻以约2。重以周,故不怠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4;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5!”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6。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
2、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注释】1重:严格。周:周密、全面。2轻:宽容。约:简少。以上二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3不怠:指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4舜: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君王。仁义人:符合儒家仁义道德规范的人。句出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5句出孟子滕文公上:“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6周公:周文王子,周武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由周公摄
3、政。多才与艺人:多才多艺的人。句出尚书金縢:周公有言:“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事神。”【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
4、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又说:“能
5、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1。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2!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注释】1廉:少。2已:太、甚。【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
6、很难去做好事情。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抓住别人的一点,而不管人家的其他方面;追究人家的过去,而看不到人家的现在,提心吊胆地只怕别人有了声望。这不就是对别人求全责备吗?这就叫做不拿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这是在尊重自己。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
7、能修,而忌者畏人修1。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2,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3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注释】1修:进修,求上进。2说:同“悦”,高兴。3是故:因此。【译文】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有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嫉妒。懈怠的人,就不会有上进心;而嫉妒别人的人,却又深怕别人有所造
8、就。我曾经试验过。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好人。”那些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厉害的人就一定会说出愤怒的话,懦弱的人就一定面带怒色了。我还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不是好人,某人不是好人。”那些个不应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厉害的人就一定会说出高兴话,懦弱的人就一定喜形于色了。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了,诽谤也就随之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指望着名誉显畅,
9、道德推行,真是难啊!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译文】打算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的人,听到我的话并牢记在心上,国家大概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2。桐叶封弟辩 柳宗元古之传者有言1: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2:“以封汝。”周公3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4。【注释】1传者:书传。此指吕氏春秋重言和刘向说苑君道所载周公促成桐叶封弟的故事。2成王:姓姬名诵,西周初期君主,周武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小弱弟:指周成王之弟叔虞。3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朝开国大臣。4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译文】古书上记载说:周
10、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和年幼的弟弟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玉邽封给你。”周公入宫庆贺。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周公说:“天子不可以随便开玩笑。”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1,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2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3,亦将举4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5;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6。【注释】1不中之戏:不适当的游戏。2苟:轻率,随便。3妇寺:宫中的妃
11、嫔和太监。4举:指君主的行动。5病:弊病。6遂:成。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如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可随便罢了,哪里一定要听从成王的玩笑,并促成它呢?如果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拿了桐树叶子与妃嫔和太监开玩笑,周公难道也要按这种玩笑去办吗?大凡君王的恩德,要看实行得怎样。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
12、玩笑呢!如果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样做就是周公在教唆成王铸成过错。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1,从容优乐2,要归之大中3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4。又不当束缚之,驰骤5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6,况号为君臣者耶?是直7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8,史佚9成之。【注释】1道:指思想和行为的规范。2从容:此指举止言行。优乐:嬉戏,娱乐。3大中:指适当的道理和方法,不偏于极端。4辞:解释,掩饰。5驰骤:指被迫奔跑。6自克:自我约束。克,克制,约束。7直:只是,只不过。8唐叔:即叔虞。9史佚:周武王时的史官尹佚。史佚促成桐叶封弟的说法,见史记晋世家
13、。 我认为周公辅佐成王,应当用适当的原则去引导他,是要使他的举止行动和嬉乐恰如其分而已,一定不会去迎合他的过错并替他辩饰。又不应当对他管束太严,使他终日奔忙,像牛马那样,急于使他成长反会坏事。而且家人父子之间,尚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还有君臣之别的人呢!这不过是那些见识浅薄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所干的事,不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3。朋党论课文及翻译 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2。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3,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
14、朋者4,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5,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6,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7,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8。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9,更相称美,更相推让10,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11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12;周有臣三千13,惟一心。
15、”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14。后汉献帝时15,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16,目为党人17。及黄巾贼起18,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19。及昭宗时20,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21。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22,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
16、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23。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24!【注释】1 本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欧明修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是宋仁宗时欧阳修为驳斥保守派对革新派的诬隐而写呈仁宗的。2 惟:只。幸:希望。3 大凡:大体上。道: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4 党引:勾结。5 贼害:残害。 6 之:指代上文的“道义”、“忠信”、“名节”。修身:按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修养。济:取得成功。 7 共(gng公)工兜(hun欢du都)等四人:指共工、兜、鲧(gn滚)、三苗,即后文被舜放逐的“四凶”。8 八元:传说中上古高辛氏的八个才子。八恺:传说中上古高
17、阳氏的八个才子。9 皋(go高)、(k葵)、稷(j记)、契(xi谢):传说他们都是舜时的贤臣,皋掌管刑法,掌管音乐,稷掌管农业,契掌管教育。史记五帝本纪载:“舜曰:嗟!(汝)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10 更(gng耕)相:互相。11 书:尚书,也称书经。12 惟:语气词,这里表判断语气。13 周:指周武王,周朝开国君主。14 用:因此。15 后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逮捕,囚禁“党人”应是桓帝、灵帝时的宦官所为。16 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一些名士如李膺等二百多人反对宦官被加上“诽讪朝廷”的罪名,逮捕囚禁。到灵帝时,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杀,六、七百人受到株连,历史
18、上称为“党锢之祸”。17 目:作动词用,看作。18 黄巾贼:此指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贼”是对农民起义的诬称。19 朋党之论:唐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年),统治集团内形成的牛僧孺为首的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朋党之间互相争斗,历时四十余年,史称“牛李党争”。20 昭宗:唐朝将要灭亡时的一个皇帝。杀名士投之黄河本发生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哀帝是唐代最后一个皇帝。 21 “此辈清流”两句:这是权臣朱温的谋士李振向朱温提出的建议。朱温在白马驿(今河南洛阳附近)杀大臣裴枢等七人,并将他们的尸体投入黄河。清流:指品行高洁的人。浊流:指品格卑污的人。22 诮(qio俏):责备。23 厌:满足。24 迹:
19、事迹。【译文】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议论,从古时就有,只是希望国君辨明是君子的朋党还是小人的朋党。大抵君子与君子,因志同道合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因为私利相投而结成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但我认为小人之间没有朋党,只有君子之间才有朋党,什么原因呢?小人所喜爱的是地位和私利,所贪图的是钱币和财物。他们在私利一致时,暂且互相勾结在一起成为朋党,这是虚假的;发现有利可图就争先恐后,无利可图时交往就疏远,甚至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全。所以我认为小人之间没有朋党,他们暂时结成朋党是虚假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节。用这样的准则来修身养性,就志同道
20、合,相互得益;用这样的准则来为国效劳,就同心合力,获得成功,自始至终如一。这就是君子间结成的朋党。所以作为君主,只要贬退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天下就可太平了。尧的时代,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成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结成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了“四凶”等小人结成的朋党,而重用被称为“八元”、“八恺”的君子的朋党,尧的天下很太平。等到舜自己成了天子,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在朝中共事,他们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二十二人结成一个朋党,而舜信任他们,天下也因而非常太平。尚书上说:“商纣王有亿万个臣子,就有亿万颗心;周有臣子三千人,只有一条心。”商纣王时代,亿万个臣子各有不同的心思,可
21、以说是不结成朋党了,但商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三千个臣子结成一个大朋党,周朝却因此而兴盛起来。东汉献帝时,把天下的名士全抓起来,视他们为“党人”,等到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后来才悔悟,渐渐兴起关于朋党的议论。到唐昭宗时,将朝廷上的名臣斩尽杀绝,有的还投进了黄河,还说:“这班人自称清流,现在可以投到浊流里去了。”而唐朝也就此灭亡。前代的君王中,能使人人怀异心而不结成朋党的,没有谁能比得上商纣王,能禁止贤人结成朋党的,没有谁比得上汉献帝,能屠杀“清流”结成朋党的,没有哪一代比得上唐昭宗时期,可是他们的国家都因动乱而灭亡。能互相尊重、谦让而不猜疑的,没有谁比得上舜的二十二个臣子,舜不怀疑而非常信任他
22、们。但是后世的人们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欺骗,反而称颂舜是一位圣明的君主,这是因为他能够明辨君子和小人的朋党。周武王时代,全国三千个臣子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朋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没有哪个朝代比得上周朝的,然而周朝却因此而兴盛起来,这是由于贤才再多也不满足。这些国家兴盛衰亡、太平动乱的历史事迹,当国君的应当引以为鉴。4。留侯论课文翻译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1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2,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3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注释】1人情:人之常情。2见辱:被侮辱。3卒:通“猝”,突然。【译文】
23、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天下间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大志,目标高远。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1警戒之义。而世不察2,以为鬼物,亦已过3矣。且其意不在书。【注释】1相与:互相。2察:察觉,明白。3过:过错,引申为荒谬。【译文】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 散文 选读 原文 译文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