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罗伯特·福斯特诗歌风格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罗伯特·福斯特诗歌风格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罗伯特福斯特诗歌风格探讨 罗伯特福斯特诗歌风格探讨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罗伯特福斯特诗歌风格探讨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罗伯特福斯特诗歌风格探讨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罗伯特福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一生获得过众多的荣誉,拥有经久不衰的广大读者群。他主张诗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并遵
2、循田园诗歌创作的传统,以细致入微的观察、朴实简洁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村自然风情,揭示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给人类带来的心灵上的压抑、不安、彷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和自己对世界及人生的感悟。他的诗既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折射出普遍真理的光芒,使智慧与情趣完美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一、自然与诗性的融合自然在罗伯特福斯特的诗歌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与他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影响是分不开的,罗伯特福斯特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他的父亲是马萨诸塞州一农场主的儿子,当过记者和政治家,后来客死他乡。其妻带着年仅10岁的罗伯特和年幼的女儿重新返回祖父的农场。与父亲不
3、同的是,福斯特对新英格兰始终怀着一种特殊的挚爱之情。福斯特曾说过,“我将会一直写我的诗歌,我爱这个世界,它是如此美丽”。福斯特的“乡村情结”所带来的许多关于大自然与乡村田园诗歌的创作,也为他赢来了“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的雅号。他笔下的乡村生活是美丽的。他细致的观察他生活的农场和乡村生活的动人细节,并把他们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如摘苹果之后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新英格兰田园风光的回顾性的田园诗。割草歌颂了劳动就是快乐,劳动本身就是报酬这种平和的生活态度。作家笔下的自然亦是冷漠的无情的。在他的诗里,我们发现,他并没有一味地赞美世界,相反,他时常在抱怨世界。他谴责日益膨胀的物质社会给人类带来了创伤,导致
4、了人的分化和隔离。在老人的冬夜里,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在一个寒冷、狂风怒号的夜晚十分害怕,只好在微弱的灯光下顿足壮胆,敲击木桶,向自然表示他的存在。然而,风无视老人的存在,继续征吹乱刮,这也暗示着自然对人类的冷漠,无视人类的存在。总之,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福斯特用他的诗歌在浪漫与反浪漫之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他对世界的态度正如他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我与世界如恋人般地争吵”。但作为一个睿智的诗人,福斯特有自己独特的处理矛盾的方式。他从自然景物当中获得灵感,并把其当作了静观现代人两难境地的独特视角。他用诗歌的描写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对工业社会的谴责及人类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寻找一条出路在美
5、丽的大自然中寻求心灵的解脱。这可以说是他诗歌风格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二、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在福斯特所处的时代,许多诗人热衷于现代主义运动,极力摆脱传统英语的束缚。福斯特则走出一条迥然不同的道。他继承传统,满足于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散文与诗歌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普通人的语言和生活其实更让人感到真切和自然。福斯特受其影响,开始描述普通的事物和景致,并通过朴实口语的表达方式抒发出来。他喜欢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语气平缓、冷静,采用人们熟悉的传统的诗歌形式,如无韵诗、十四行体等。福斯特曾说过,诗歌如不讲韵律,就像打网球不设拦网一样。他对抑扬格似乎情有独钟。他曾说:“对英语诗歌而言
6、,抑扬格和稍加变化的抑扬格是惟一自然的韵律。”的确,用抑扬格写就的诗行,其节奏鲜明而又持续平缓、畅如流水,更适于表现田园风光恬静素淡的美。如雪夜林边驻足。这首诗的基本韵律就是抑扬格四音步。全诗共4节,每节4行,每行8音节,4音步,抑扬格。每行以弱音节开始,弱音节与重音节相间。这种格律节奏感强,读起来顺口,听起富有音乐美。尤其是诗的最后一节,诗人这样写道:“The woods arelovely,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
7、eep。”诗人借助简单的句子结构,轻而易举地把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巧妙地传达给了读者。福斯特亦认为“普通人的口语,经常涌现出富有诗意的词汇,日常的谈话声调是诗歌声调的源泉”。因此他总是力求从民间活的口语、方言中汲取纯朴、清新、富于生命力的营养。如雇工之死中有这样几句诗:“Warren returned-too soon,it se reed to her-/Slipped to her side,caught upher hand and waited/”Warren?She questioned./”Dead”was all he answered.”几个简单的动作,几句简单的对话,却把诗人的
8、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福斯特在诗歌的创作形式遵从了传统英美诗歌的韵律和形式,但是他仍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首先,他善于运用传统的诗歌素材来表现现代的主题,彰显现代化社会中人与自然、与社会的矛盾。其次,善于应用口语入诗。最后,推崇对诗歌的声韵美。强调应以句子声音为基础,培养“听觉想象力”,“而不仅仅是看东西。”他的创新也使得他在现代诗歌席卷诗坛时才能冷静地保持独立的自我意识,从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诗篇来。三、象征手法的频繁运用通过运用比喻与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去说明抽象的思想或概念,这也是福斯特诗歌创作中的又一个突出特点。福斯特特别注意诗歌隐喻语言的使用,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表现其主题人
9、类的孤独、恐惧和渺小,进而揭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福斯特自己曾明白地说过关于隐喻的意见。他在持久的象征一文中说:“我发现我说了其他很多关于诗歌的话。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隐喻,指此物而说彼物。以此物来说彼物,那是秘而不宣的快乐每一首诗里面要么是一个新隐喻,要么就什么也不是。还有一个含义,即所有诗都是同一个古老的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在福斯特的诗歌中比比皆是:未选择的路中的“两条小路”象征着现代人面对生活的两难困境;与夜相识中的首尾重合,象征着诗中人永远在自己的圈子中踯躅,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寂寞和孤独。这种象征手法被作者整体上用于他的文学创作中,内涵只可意会,没有言传,需要读者细细揣
10、摩。福斯特一生经历坎坷。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与孤独、绝望、死亡等关联的意象,如冬、雪、冰、霜、枯叶等。在雪夜林边驻足中,看似普通的景物也有着深刻的寓义。如“黑色的树林”意味着宇宙、自然或人类社会。“马”象征自然。生活的艰辛、世事的沧桑使诗人对生活感到厌倦,因此他借助于诗歌来寻求一条通向理想的道路。在白桦树中,他这样写到:“当年,我自己 也是荡桦树的能手现在还梦想着再去荡一回只是每逢我厌倦于操心世事而人生又太像一片没有小径的森林”可见,诗人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已不堪忍受,他要借爬白桦树来寻找一条出路,一条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四、于隐喻中蕴藏着的深刻哲理福斯特擅于通过象征手法的应用,用具体的事物去说
11、明抽象的思想或概念,通过平淡无奇的小事来表达一个深刻的思想或哲理。从表面看来,福斯特的诗似乎是很随意的日常生活中的瞬间记录,或者是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生生不息的某种植物、动物或现象。但是追究其深层含义,我们可以发现,福斯特的诗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把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事件加以提炼,使之典型化、抽象化,并表现着在人生旅途中出现的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对他来说。人总是在在永恒的真理与眼前的问题之间、在怀疑与信仰、在痛苦与欢乐之间徘徊前进。如修培表现了两种对待“墙”或对待生活的态度。“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 罗伯特福斯特诗歌风格探讨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
12、,罗伯特福斯特诗歌风格探讨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罗伯特福斯特诗歌风格探讨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按诗人的观点,这样的墙是不必要的,但诗人并没有明言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它通过邻居间的对话、通过意象体现出来,从而告诉读者:生活态度的不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沟通,“墙”正是人类存在的最本质的东西。没有被选择的路写在秋天时,诗人在树林里散步,在他面前呈现两条路,同
13、样的幽美,他选了一条草更茂盛的小路,并且坚信“只要有人走动,野草同样会被躁除”。在诗的最后一段,诗人说他将在若干年后的一天告诉人们,他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这个选择造成重大差异。至此,读者自然都会明白,弗洛斯特不单纯是在记述一次林中散步,而是告诉读者生活中一件普通事件带给人的启示:选择少有人走的道路和结果造成的差别这就是抉择的意义。我们不能同时选择两条路,人生经历的可能性就因为抉择的艰难而受到莫大的限制。诗中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正在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则没有任何暗示。诗人所要阐述的仅仅是选择本身。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其中的哲理内涵。福斯特的诗歌
14、总让读者“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结束”。当然,福斯特从来没有明确表明他的诗歌的确切意思,他对别人对他的诗歌的任何理解都表示赞同,因为他的诗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赋予诗歌新的意义。福斯特诗歌的艺术价值也就在于由表及里地给读者以启示,让读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诗的内涵,去领悟到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感情。五、小结福斯特诗歌的名篇大都是以乡村生活为背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诗歌的方式来进行情感表达的。他用诗歌的描写来表达他的情感、对自然的热爱和自己深刻的思考与哲理,这就可以看做是他诗歌创作的典型风格,即以自然生活为依托,用丰富的象征手法将自己对人生、对人与社会的情感与思考寓于看似简洁
15、的诗句当中。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
16、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
17、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