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的比较——兼及唐传奇与唐诗的关系.doc
《(doc)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的比较——兼及唐传奇与唐诗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的比较——兼及唐传奇与唐诗的关系.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恨歌传与长恨歌的比较兼及唐传奇与唐诗的关系长恨歌传与长恨歌的比较兼及唐传奇与唐诗的关系1.长恨歌传与史传的背离1.1”史”邪非邪?郑子成在唐传奇的研究当中,历来有这样一种看法:史传对唐传奇的影响相当深刻.一般来说,论者大都从唐传奇的命名,唐传奇里出现的某些真人真事,以及唐传奇结尾的评论等3个方面来证明.这种看法在长恨歌传中体现得特别明显,而卞孝萱的看法又特别具有代表性.在唐传奇新探一书中,据卞孝萱考证,白居易作长恨歌除了受到李,杨的传说感染外,还把自身的感情经历并人诗中,从而使全诗具有了感伤的意味,因此,卞孝萱给长恨歌定调为“偏于感伤”.而对于长恨歌传,卞孝萱紧密结合唐朝历史,并根据中国的史
2、学传统,唐朝重史的文化氛围,唐太宗提倡”以古(史)为镜”,宪宗不立皇后的史实以及陈鸿的知识背景等几个因素,得出一个结论:长恨歌传注重垂戒.两者比较的结果就是:两个文本最大的区别是由白居易的“文士之识”与陈鸿的”史识”所导致的.换句话来说,卞孝萱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差别其实就是”诗”与“史”的差别引起的.不可否认,唐朝的思想氛围和陈鸿的知识背景中”史”的因素确实会影响到长恨歌传的特点,但是不是就像卞考萱认为的那样,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主要的区别就是”诗”与”史”的区别呢?那么我们现在不妨回归文本来看一下是否如此.卞孝萱认为出自太平广记卷四八六杂传记三的长恨歌传,即学界所说的”甲本”是陈鸿原文.卞孝
3、萱在论证长恨歌传注重垂戒时,在文本方面最主要就是以传中一句话为论据:”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唐朝时,玄宗夺媳的事实是国史,实录都不敢言的,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替玄宗掩饰,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来描述杨贵妃的出身.而陈鸿在创作长恨歌传的时候则揭露了玄宗的丑事,言当时国史,实录所不敢言.这种精神确实难能可贵,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国史,实录不敢言,或者说不能言”玄宗夺媳”这一事实,而长恨歌传却说出来了,正是因为长恨歌传是传奇,是在民间传播的,不具备史传的严肃性,也不像史书,实录的作者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长恨歌传敢说出玄宗夺媳这一事实,恰恰说明了它与史书,实录的不同.再者,在
4、现今传世的版本中,还有出自明刊文苑英华所附引的丽情集中的长恨歌传,学界称为”乙本”.在乙本中,”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句作”得弘农杨氏女”.对于这两个版本孰为原文,学界意见也存在分歧,如果后者是原文的话,那么卞孝萱所说的”敢于剥掉玄宗脸上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就不成立了.如果前者是原文,那么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得弘农杨氏女”一句当有所本,如果是后人改编,大可不必改得比原作隐晦,因为作品最终还是冠以陈鸿的名字,改编者不必负任何责任.何况从文风来说,后者的文风更加汪洋恣肆,描写更加淋漓尽致.因此,我有一个推测,丽情集中的长恨歌传是陈鸿的初稿,而卞孝萱所引的出自太平广记的长恨歌传,则是陈鸿在初稿流行
5、一段时间后,觉得该文不足以”窒乱阶”而做出修改的.可是修改后的长恨歌传也还是没有达到”窒乱阶”的目的.因为即便是在卞孝萱所认同的”甲本”中,还有某些内容不可忽视,该文在描写受玄宗所托寻找贵妃的方士上天入地之后有这样的表述:”东极天海,跨蓬壶.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游洞户,东向,阖其门,署日玉妃太真院.”从”最高仙山”这样的字眼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陈鸿对杨贵妃的态度,而且”东向”就更能体现出杨贵妃地位的尊贵,陈鸿如果是真的抱着”窒乱阶,惩尤物”的心态,以批判,苛责的眼光去看待这段误国的爱情的话,他大可像后世一些文人一样,把杨贵妃上天后的情况写得凄苦不堪(后世甚至有人写杨贵妃死后是进了地狱的),
6、来达到他讽喻的目的.但陈鸿不仅没有那样做,还超越了长恨歌中为杨贵妃所设的环境,加上了”最高”这样明显带有褒义的字眼;而且,陈鸿笔下的贵妃形象比白居易笔下的少了几分柔媚,多了几分庄重.试看以下的描写:”见一人冠金莲,披紫绡,佩红玉,曳风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天宝十四载已还事.”如果站在一个史学家或者史传类作品的作者的立场,陈鸿会这样描写杨贵妃吗?所以,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陈鸿对杨贵妃以及他们爱情的态度是惋惜多于批判的.1.2原因分析那么,为什么长恨歌传的面貌会与陈鸿的意愿有那么大的出入呢?一方面是以爱情为内容的传奇所具有的”小小情事,凄婉欲绝”4的特色对陈鸿的影
7、响,一如张若虚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虽然有对人生以及宇宙的思考,可终究摆脱不了思妇荡子的套路.欧阳修的诗爽朗清健,可他的词也没能与当时的风气拉开距离,依旧是缠绵婉约.而且,唐代文学继承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有”以悲为美”的倾向,陈鸿亦会受此影响,因而文体本身就与其”窒乱阶”的主观意愿形成了冲突.其次,长恨歌传中所展现出的陈鸿的创作冲动也是与其”窒乱阶”的意愿冲突的.在唐诗与传奇的生成一书中,吴怀东在论述传奇的抒情性时也认为”陈鸿创作长恨歌传首先还是由于感其事,这种感受性,抒发性以及生命关怀正是文学的审美特性.”吴怀东这一观点不仅指出了陈鸿的创作冲动是受李,杨爱情的感动而产生
8、的,还指明了长恨歌传在本质上与诗歌的抒情性是有所联系的,同时也体现了长恨歌传与史传的悖离.在褚人获所编的隋唐演义中,其最后一回说杨贵妃在”北阴别宅”里受罪,并对前去找寻她的方士道:“我有宿愆,又多近孽,当受恶报.只等这些冤对到齐,证结公案,便要定罪.”见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着下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32传奇与史传的背离不仅仅在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中有所体现,在诸如玄怪录,续玄怪录等有志怪色彩的传奇集中的体现更是相当鲜明.它们与史传相去甚远,其甚者还有侈谈神怪,堆砌藻饰的弊病,就更谈不上与史传有多深的渊源了.即便在其他许多具有史传形式的传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抒情才是作者的最终旨归.
9、例如霍小玉传,吸引人的不是李益负心的轶事,而是霍小玉的用情至深,特别典型的就是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李霍最后一次相会时霍小玉悲痛莫名的心情,而史传是不可能这样做的.2.长恨歌传与长恨歌的差异2.1情节的差异长恨歌传是根据长恨歌而作的,而传中却有许多情节是诗中所没有的.现整理如下:在写杨贵妃到华清池沐浴之后,长恨歌传加入了这样的情节:”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的情节是为了照应诗中”惊破霓裳羽衣曲”句.自居易在创作长恨歌时默认读者知道霓裳羽衣曲的来由,所以在描述安史之乱发生时直接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而没有在前文加以解释.陈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恨歌传 长恨歌 doc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的比较兼及唐传奇与唐诗的关系 doc 比较 传奇 唐诗 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