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诗集序》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圣俞诗集序》习题及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梅圣俞诗集序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欧阳修“穷而后工”说与韩愈“( )”说,两者互相补充,殊途同归,皆千古不易之论。2、梅圣俞诗集序以( )旨意统领全篇,形散而神不散。3、梅圣俞诗集序说梅圣俞的文章“简古纯粹”,但人们却只知其诗,这是以文之美来衬托( )。二、选择1、对“穷而后工”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 凡“穷”人一定能“工”诗 B “工”诗能使人变“穷”B 只有“穷”人才能“工”诗 C “穷”人易使诗变“工”2、梅圣俞诗集序行文起伏跌宕,长于变化,这主要体现在( )A 说理先设对立面 B多手法地证明论点C 虚实抑扬写感慨 D 叙事设置各种悬念3、 下列说法与“穷而后工”说的精神实
2、质一致的是( )A 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 B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 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三、简答1、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到的“穷而后工”是什么意思?四、论述1、何谓“穷而后工”?是否凡“穷”的人一定能“工”?“不平则鸣”和“穷而后工”两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试说明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以“穷而后工”贯穿全文的特点。3、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说梅诗之工?一、填空1、不平则鸣2、“穷而后工”3、诗之工二、选择1C 2ABC 3ABD三、简答1、言为心声,穷则忧思感愤郁积,发而多为佳作。四、论述1、“穷而后工”: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梅圣愈诗集序中
3、提出的文学观念,这里的“穷”,不是专指诗人及文学家物质上的贫穷,而主要是指他们精神上的困窘,如仕途失意、人情难圆、人生苦短等忧思感愤之情。这里的“工”,既指诗人及文学家的精湛的艺术才能,又指作品的精巧的艺术成就,二者是统一的。“穷而后工”说,深刻地揭示了文学家的生活遭遇与人生体验对其艺术成就的决定作用。“穷而后工”是中国文学史上带有普遍性的一种文学现象,反映了作家的生活遭遇对其创作的重要作用。但是,不能把“穷而后工”说简单化、绝对化,因为“穷”只是“工”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一个作家要创作出工巧精美的作品,除了具备“穷愁”之类的深刻的生活体验外,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文化知识
4、、独特的艺术才能等其他方面的丰厚素养。“诗穷而后工”说主要概括了艺术创作的动力机制与生命价值。“不平则鸣”与“穷而后工”两说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平则鸣”说强调这激情来之于心中的不平之气,而“穷而后工”说则强调这激情、这不平是源之于人生的穷困郁积。其实这两说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发挥,共同建构了一个关于文学创作本源论的系统学说。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这两说都是聚焦于创作主体的内在积累和情感。胸中有,笔下才能有,这是必然。但这两者也没有排斥客观现实的本源意义:“不平”从何而来?特别是欧阳修强调“穷”,就把“不平”与社会人生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所以说,以 “
5、不平则鸣”、“穷而后工”两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学创作本源论,是一个既抓住要领、又相当全面的学说,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发扬。2、文章一开头就从理论上阐发“穷而后工”的创作思想,从而形成一个高屋建板的主旨,并始终扣住“穷”、“工”二字,将序中应有的其他内容都贯穿起来,这是颇具匠心的。第二段写梅圣俞的生平和创作,写生平着眼“穷”,写创作着眼“工”,因穷而后工,可谓首段说理的实例演绎。第三、四段虽然是写诗集的成书过程,但其间处处流露着作者对梅圣愈其人其诗的爱重,可以看作是对梅诗之工的侧面衬托。其中有赞美,有喟叹:赞美的指向还是其诗之“工”,喟叹的指向还是其人之“穷”。而且作者行文的好处在于:虽欲紧扣“穷工”,却并不急切、黏滞;虽是写成书过程,却又总是不忘记“穷工”。这就是不即不离、从容不迫的大家手笔。3、为了突出梅诗之“工”,作者先说他自幼出语惊人,这是铺垫手法;次说他的文章“简古纯粹”,但人们却只知其诗,这是以文之美来衬托诗之工;再说 “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这是借公众的推崇来赞扬梅诗之工;接着又写到王文康公对梅诗的赞叹,这是借名人名言来旁证;最后还通过作者自己对梅诗的热爱来侧面烘托梅诗之工。如此多样的论证和表现手法,集中在一篇短文的一个论点之上,其思路之灵动,变化之能事,确实是“一往情深,淋漓尽致”(王念存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