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困场屋的寒门举子.doc
《久困场屋的寒门举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久困场屋的寒门举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久困场屋的寒门举子 久困场屋的寒门举子(一)屡试不第的晚唐举子罗隐晚唐从总体上说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时代,是扼杀希望走向绝望的时代。此时的唐王朝,已不具备盛唐时强大国势与国力。安史之乱暴发后不久,吐蕃即乘虚出兵占领河陇,泾陇以西的万里江山,都沦入敌手,边境大幅度内移,疆域大减于前,京城长安距离西北前线不过数百里,吐蕃、回纥精骑,一日一夜可至京师,帝国京都处在敌人的直接威胁之下,以至烽火屡惊,代宗初,吐蕃甚至攻入长安,銮舆东幸以避其锋。自公元829年开始,四川等地也经常遭到南诏攻掠。而地方藩镇也“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 ,久而久之,形成据地自专,动辄叛乱的割据现状,使得唐王
2、朝直接控制的地区更加狭小。而且水旱灾害连年不断,政府财政紧张,不得不加紧对人民群众的压迫和剥削,弄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如懿宗初年的浙东裘甫起义,桂州的戍卒叛乱,僖宗时王仙芝、黄巢所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真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晚唐时代,最高统治者都缺乏治国安民的能力,政治危机愈发严重。穆宗沉溺游畋声色,大臣甚至“不知乘舆所在” ;敬宗“视朝月不再三”3;宪宗、武宗因迷信求仙相继病亡。最高统治者的昏愚失德,导致朝野动荡,政治混乱。宦官挟主乱政,敬宗、宪宗都是被其所害。朝臣的进退,也常被宦官操纵把持。从文宗到昭宗几十年间,宦官与朝官之间的权
3、力斗争愈演愈烈。朝官内部则朋党倾轧,排挤攻讦。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政治环境中,士人们仍然怀着挽狂澜于既倒的愿望,特别是寒门士子,仍然希望通过科举登第,改善生活环境,一展救国抱负,罗隐就是其中的一个。据湘南应用集序载,罗隐二十七岁已入贡籍。年轻天真的罗隐踌躇满志,虽处在晚唐时代,仍幻想凭借自己的才学,博取功名,进士及第。一方面光宗耀祖,享有特权,脱离以往的贫困生活,另一方面跻身仕途,一展抱负,这是他和众多寒门士子共同的理想。科举制,在隋唐是作为豪门世族把持政权阻止贫寒才子进入仕途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并正式确立下来。科举及第者,其本人或全家皆可免除沉重的赋役,其中登进士第者不但能享受一定的特权,同时还有
4、其他的升迁机会,于是成为唐代士人注目的所在。至晚唐,科举格局基本承继中唐,为笼络士人,还有“敕赐及第”、“恩科”、“追赠及第”等几个变化,然而腐败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强藩、权臣、宦官头子常将科举视作插手政治,培养私人势力的工具。家世不显缺乏有力援助的寒门举子,几经磨难之后,得偿所愿的人凤毛麟角。罗隐并不是跃龙门之幸运儿中的一个。罗隐的大半生,流离各地,为举业而奔忙,空有一身才学,却只能在屡试屡败的阴影中度过。湘南应用集序写道:“隐大中末即在贡籍中。命薄地卑,自己卯至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去年冬,河南公按察
5、长沙郡,隐因请事笔砚,以资甘旨。”其间因为饥寒交迫,才在长沙幕府谋得一职。852年罗隐20岁就参加科举考试,见沈崧罗给事墓志和罗隐诗南康道中(学术界有学者坚持罗隐二十七岁才参加科举的说法)。从二十八岁至编定谗书(860867)这八年间,他一共应举六次,皆落第。投秘监韦尚书启曰:“十年索米于京都,六举随波而上下。”实际上他呆在长安只有七八年。谗书序云:“及来京师七年,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在这八年中,罗隐可能东归数次,东归别常修、东归别所知等诗,即东归期间所作。咸通九年(868),罗隐三十六岁,第七次赴举,仍然落第,因故归江东。谗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场屋 寒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