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doc
《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于志涛(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要美国电影塑造了许多暴力女性形象.其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成功展现了女性的暴力,又考虑了暴力形象的两性差异.近年来,有学者采用社会学内容分析法,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本质特性.暴力女性这一不同于传统电影女性的形象,并没有突破电影创作艺术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囿限.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现实中诞生的这些女性形象,有天生的缺陷.暴力女性形象,始终在娱乐受众和追求女性自身解放之间矛盾地前进着.关键词美国电影;暴力;女性形象女性一直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角色载体,但有电影评论家指出,在男性文化占
2、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美国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往往成为男性视角的客体,很少具有独立的精神人格.电影情节囿于男主女副,英雄救美,女性角色沦为男性陪衬,多强调女性形象的视觉和情色感染力.暴力动作角色与男性的阳刚气质更为契合,所以电影多设置男性英雄形象.但现代美国影片中,暴力女性形象也不缺乏.由于其与女性主义的关联,一直受到电影研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相关研究采用社会学内容分析法,通过量化特征研究,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本质特性.一,暴力女性形象的发展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发展,主要受到女性主义思想和美国电影审查制度两方面的影响.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使电影制作人尝试将女性形象放置于男性形象
3、同样的情境中,以拓宽创作主题,扩展受众范围.但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美国电影审查制度,由于受宗教思想的影响,一直将电影中的女性严格限定为贤妻良母形象,以为社会做出正确榜样.(Rosen,1973;Doherty,1999;LaSalle,2000)此前,电影创作的氛围比较宽松,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女性的坚强,独立,自信.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则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只对受众范围进行控制,对电影内容不再严格限制.所以,银幕上出现了各种女性形象,包括暴力女性.与这一历程相对应,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默片时代的暴力女性形象.Gilpatric(2006
4、)指出,美国电影中的第一个动作女英雄可以追溯到惊险黑白默片系列海伦的冒险故事(TheHazardsofHelen).该系列于1914年11月至1917年2月上映,总计119个情节独立的单卷短片,23.8小时.女主人公海伦坚强独立,与火车盗贼有一系列惊险争斗,从楼顶跃下,在疾驰的车轮后翻滚,从飞驰的小汽车或奔跑的马上跳到行进的列车上.在关键时刻,有时需要男英雄的拯救,但大多数情况下海伦靠自己战胜了火车盗贼.该系列在当时很受欢迎,但也很快湮没无闻.一1914年3月还上映了动作默片系列波林历险记(ThePerilsofPauline),总计20个短片,410分钟,情节集中于财产监护人柯纳(Mr.Ko
5、emer)和波林之间的迫害与反迫害.波林与海伦这一形象不同,是一个程式化的落难少女形象.但作为受害者的女性形象更容易被美国观众接受,波林这一形象被奉为默片系列的典型.(Gilpatric,2006)2008年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NationalFilmPreservationBoard)列入国家影片登记部(NationalFilmRegistry)典藏名录.随后有许多电影仿效了该片,如Elaine系列.然而,由于审查制度,作为女性独立精神象征的暴力女性形象自此却销声匿迹.第二个阶段是暴力女性形象的新突破.传统动作电影的颓败,使得好莱坞重新考虑动作女性形象.在1979年上映的电影异形(Alie
6、n)中,西格尼?韦弗(SigourneyWeaver)首次出演暴力女性形象瑞普莉(Ripley),在与异形生物的战斗中展现了女性硬汉形象,成为美国流行文化中女性形象的新代表.(Brown,1996,2005;Clover,1992;Inness,2004;Tasker,1993)第三个阶段是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暴力女性形象.1991年上映的末路狂花(Thelma&Louise),将女性主义与公路电影融合,宣示了对男权的反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暴力电影.(汪献平,2006)自此之后,电影创作的艺术性和商业化逐渐找到了一条融合的道路.暴力女性形象逐渐被受众接受,得到社会认可.这一时期,美
7、国电影塑造了许多成功的暴力女性形象,如不归路(PointofNoReturn,1993)中的瘾君子和政府杀手Maggie,特工狂花(TheLongKissGoodnight,1996)中的SamanthaCaine,霹雳娇娃(CharliesAngels,2000)中的三名女杀手,终结者(Terminator)中的人类救世主之母SarahConnor.整个发展历程中,异形代表了女性形象的转变,古墓丽影(LaraCroft,2001,2003)中的劳拉?克罗夫特集美丽性感,智慧和力量于一身,杀死比尔(KillBill,2003,2004)中的比阿特丽克斯(BeatrixKiddo,新娘)渲染了女
8、性暴力的直接性和凌厉性,奠定了银幕上的暴力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强调力量和暴力行为,打破了美国动作电影中男英雄一统天下,女性形象温柔甜美的传统.二,暴力美学:女性之美与力量的完美结合暴力对力量的追求一度严重破坏电影中女性暴力的美学欣赏价值.美国电影中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成功展现了女性的暴力,又考虑了暴力形象的两性差异.暴力女性形象自然以暴力搏斗为主要特征,早期电影更突出其阳刚力量,抹杀了性别差异.(Herbst,2004)身体的去女性化和动作的强悍甚至影响到了传统的娇柔,曲线等女性之美.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女性突破僵化的性别限制,将力量载体从女性形象的男性化,转移到了女性身体之外的高
9、科技手段.再者,从暴力动作本身来讲,西方格斗强调击打动作的力度,需要格斗者肌肉强健.大块头的男性符合审美习惯,但大块头的女性却破坏了女性形象的美感.而中国武术讲究动作速度和技巧,弱化了对角色形象肌肉块头的要求,使暴力动作不容易区分是男性特征的还是女性特征的,也很难区分是搏斗还是舞蹈.美国动作电影中徒手格斗对女性形象的美学破坏,通过借鉴中国武术使动作细腻化和飘逸化得到了修正.暴力女性形象对身体能力的超越,已在女性的阴柔之美和力量之间寻找到了平衡.古墓丽影系列中,劳拉身着无袖衫,军用短裤和高筒皮靴,配备高科技设备,借鉴中国武术美学.这保持了劳拉作为女性的美丽形象,也使其所具有的力量合乎逻辑.霹雳娇
10、娃中的三位女性,同样集功夫,科技于一身,着三点装或紧身衣,性感又有力量,英姿飒爽又妩媚妖娆.暴力角色形象对力量的需求,不再破坏女性的形象.但这样的美学平衡,也限制了暴力女性电影的题材.也许,在非现实主义题材中,女性的暴力之美才能有最完美的展现.总体来讲,数字技术和中国武术美学的应用,软化了女性暴力行为的攻击性.电影艺术的幻想性,使观众对电影暴力产生可以置身于暴力之外进行观赏的心理距离.由此,暴力女性的暴力成为一种纯粹的美学欣赏客体.但也要看到,暴力女性形象在展现力量,速度,智慧和独立的同时,其衣着暴露程度显着高于男性角色(Richard&Zaremba,2005;Beasley&
11、;Standley,2002).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的角色是依赖于其身体和情欲特征的.三,暴力女性形象的电影社会学解读有西方社会学学者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暴力女性形象确如女性主义的批评,其实并没有突破电影创作的性别囿限.综合相关研究可看出,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大多数情况下是配角,与男英雄常有爱情关系,多处于被支配地位.好莱坞电影已习惯于男性赋权,男性形象往往无所不能,女性形象则地位较低.(Bielby&Bielby,1996;Hass,2005)暴力女性的年龄多为20岁至30多岁.年轻是漂亮的代名词,自然是和角色的观赏性相联系的.暴力女性形象多以死亡终结,这也许暗示了暴力女
12、性的非现实性和女性暴力之后社会认可的归宿.King(2008)对19672006年间291部好莱坞警匪片的内容分析表明,女性主演的仅有24部.女性警察角色通常是新手身份(占41.7%,而男性仅为10.2%),未婚(80%),和男警察角色有浪漫关系.女性警察形象通常从事侦查,卧底,而审问,监视,证人保护,与犯罪嫌疑人对质搏斗则是男性警察的工作.Gilpatric(2010)以IMDB为数据支持,对19912005年间112部美国电影中的157个暴力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发现,暴力女性为主角的仅有24部,占15.3%;辅助男主角的占28.O%;受男主角保护的占25.5%;既辅助男主角又受其保护的占5.1
13、%,女性反派占17.8%.女性只能作为助手或伴侣,多是弱势的求救对象,推动男主角的拯救行动.与男主角有爱情关系的占42%,与男性反派有爱情关系的占12.1%.年轻暴力女性形象占90%多;其中,20多岁的占55%,30多岁的占38%.30%的暴力女性在影片结束时牺牲;另外47%因邪恶行为被杀死.以暴力女性为主角的少数电影,展现了女性的独立行为,但情节设置主要为努力融入男性群体,复仇,超现实任务,如美国女兵(G.I.Jane,1997),古墓丽影和杀死比尔.此类影片中,男性角色已退居从属地位,但其影响力和对情节发展的原动力却始终存在,要么是女性梦寐以求想跻身的目标群体,要么是女性的复仇目标或者隐形
14、老板.该类影片的票房收入远不如男性主演的动作影片,(Gilpatric,2010)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暴力女性形象的接受程度.男性主导的文化意识反映在电影艺术中,更加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和影片表达的男性视角.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突出强调威武阳刚的气质,坚强独立,粗犷智慧,就像人类的起源及性选择中所讲的,强壮有力,肩膀较宽,肌肉发达.这样的男性形象并不凸显情欲色彩.反观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在具有力量的同时,不是被塑造成女性施虐狂,就是被幼儿化,成为大眼睛,爱撅嘴的可爱小女生;这种对女性形象的情欲表征,恰恰是电影创作男性视角的例证.(Ging,2007;Flanagan,1999)四,女性主义的影响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国 电影 中的 暴力 女性 形象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