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超级工程》的结构分析.doc
《纪录片《超级工程》的结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超级工程》的结构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纪录片超级工程的结构分析 【摘 要】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画面呈现方式的关键环节,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国又重磅打造了工程类纪录片超级工程。它不仅有炫目的视觉效果,其叙事结构更使绚丽的画面具有了思想灵魂。本文以纪录片超级工程为例,分析我国纪录片叙事结构。 【关键词】超级工程 叙事结构 悬念引导 逻辑推理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体现纪录片呈现力的重要一环。对于专业性强的工程、科学类纪录片而言,好的结构方式能够使大众领略科学技术的魅力,使影像以更富逻辑性、更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万彬彬在中外科学纪录片叙事结构探析中论述了中外科学纪录片中的三种结构:悬念推理式结构、逻辑推理式结
2、构、回环式套层结构。2013年获得第1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的超级工程-上海中心建筑,作为我国工程类纪录片,巧妙运用科学纪录片常用的悬念引导式结构和逻辑推理式结构,将宏大叙事的工程类纪录片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也是我国在工程类纪录片中的重大突破。 一、悬念引领式结构 “悬念引领式结构,是指影片由单个或多个悬念来引导结构整部影片”。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换言之,所谓悬念引领式结构“就是希求通过悬念的设置来激发观众对影片的好奇心理及收视兴趣”。对于科学纪录片而言,这是致胜的法宝,对于工程类纪录片而言更是如此。悬念引导式结构涉及两方面的内
3、容:悬念设置和悬念的解答。这两方面的内容不可偏废。 1、悬念设置 首先,悬念设置的基点信息差距。“20世纪9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乔治罗文斯泰恩在对众多好奇心研究的心理学理论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差距理论。信息差距理论认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信息差距会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渴望弥补信息差距的反映”。悬念的设置以信息差距为基点,如同科学纪录片一样,这是纪录片超级工程悬念结构的优势。在内容上,极强的专业性赋予了这类纪录片丰富的悬念设置资源。 其次,悬念设置的联结点。若是以受众完全陌生的理论知识和受众一无所知的领域设置悬念也会使受众望而却步。因为“框架理论认为受众用已有的框架或图式来理解新的信息
4、,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结”。如果受众在理解新信息时无法找到与之相连接的知识点,也很难激发其好奇心,并引起持续关注。因此,在悬念设置过程中既要关注信息差距同时也要关注信息联结点,即问题中与受众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和受众对该问题的浅层知晓程度。超级工程以我国著名的五大建筑为主要内容,受众普遍具有对影片题材的浅层了解,易于形成知识的联结点。 最后,“依据信息差距理论来讲,问题分为两种类型,即增值性问题与顿悟性问题。而在乔治的实验表明顿悟性问题比增值性问题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顿悟性问题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核心问题,因而能够持久地吸引观众。 纪录片超级工程分五集分别介绍了中国五个著名的建筑
5、,而悬念的构筑几乎已经成为影片一以贯之的理念。在第一集珠港澳大桥中,影片序幕便以悬念的形式和绚丽的视觉盛宴吸引观众。 影片开头如下: 这将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师们要花费长达6年的时间完成这座巨型建筑,他们每天要避开4000艘海船和1800多架密集航班的通行,用50万吨钢材建造全世界最长的钢铁桥梁,耗费230万吨钢筋混泥土,在深海水下打造世界上最长沉管海底隧道,启用世界上最大的巨型振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他们要全力抵抗台风和地震向大桥的挑战。对环保的苛刻要求也前所未有。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几代人的梦想。而这仅仅是刚刚开始。 在片头结束之后,会引发观众的诸多疑问:为什么说是世界上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级工程 纪录片 超级 工程 结构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