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山人海》影评.doc
《电影《人山人海》影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人山人海》影评.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随着人山人海在Rialto Cinema的落幕,我的2012年新西兰国际电影节之旅也宣告结束。在有限的时间里,我看完了南国野兽、月升王国和人山人海这三部电影。虽然错过了包括苦楚我名和你好,忧愁等其它心仪的电影,但就这三部电影来说,已经让我收获颇丰了。 在新西兰放映的人山人海是威尼斯电影节原版,相比国内的观众,我很幸运。看完之后,影片虽没有让我产生如痴如醉的快感,但却让我思索许久,让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一篇详细的观后感。 人山人海,其主题和氛围与三峡好人、落叶归根、盲山等现实主义题材,反映当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矛盾等作品不无类似之处,取材于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事件。它将曾经发生过在贵州山区里的一个真实的
2、追凶复仇事件进行了再创作。如果按照事件本身所具备的条件直接复制在银幕上,那么人山人海可能是一部集结了悬疑、刑侦、公路片和美国西部片风格商业大片,因为这个“五兄弟追凶”奇案的情节离奇,跌宕起伏,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剧本,原本可以像落叶归根那样,将一个千里背尸还乡的传奇稍加艺术创作,直接登上银幕。 但人山人海的导演蔡尚君并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素材中那些有吸引力强的“卖点”,赋予了影片一种接地气儿的质朴,甚至有一种未经琢磨的粗粝的感觉。无论是剧情的推进还是角色的塑造,影片将减法做到了极致,主动去削弱真实案件可能给影片带来的那种紧凑的、令人呼吸急促的故事性。 影片的剧情主线很简单,陈建斌饰演的返乡农民工老
3、铁死了弟弟,而吴秀波饰演的抢劫杀人的凶手在逃。公安部门的搜查进程缓慢,老铁决定亲自上路捉拿凶手,最后与凶手在黑矿窑里狭路相逢。主线之外,发生了老铁赔款、老铁遭遇凶手的寡母、被工友诈骗、追凶无果于乡村法师处算命、重逢陶虹饰演的“前女友”和自己的私生子等支线情节。 影片的现实主义呈现一种仿纪录片(Mockumentary)的感觉,任何起到阐述剧情发展的画外音被全部摒弃,观众对剧情的判断只能建立在片中角色有限的视角之上,就算如此,许多场景中镜头甚至不会去跟进故事,让原本就有限的视角变得更加狭窄。影片几乎没有掺杂过多的艺术性手法,只有在少数几个空镜头中出现起到链接作用的背景音乐,还有结尾处的画面处理。
4、这样的拍摄方法让整部影片成了一个拙舌的叙述者,剧情在描述过程中时断时续,大部分时间甚至会归于沉默,任由观众或期待或急躁地猜测被隐去的片段是什么的可能性。 这样的拍摄方法是一种间离效果(Alienation Effect)的最佳体现。所谓间离效果,就是一种使观众无限贴近剧情,却永远置身于剧情之外的手法。比如在黑矿窑中,工头动用私刑,用高压水枪喷死一名工人的这一幕里,影片完全不试图去交代这名工人所犯何罪,甚至对黑矿窑中存在私刑这个现象进行任何的铺垫,直接带入镜头。在工头处死了犯事儿的工人后,我原本以为他会杀鸡儆猴般教训一下围观的工人们,但却没有,他了结了一条人命后甩手走了,而围观的工人中没有一人窃
5、窃私语或发表任何意见。整个片段中,唯一传达信息的竟然只有在逃嫌疑人吴秀波的眼神,还有监工们手中挥动着带有强烈的警告意义的铁棍。 当影片摒弃画外音,将剧情的发展交给角色来完成,却又不给任何角色以大篇幅的叙述性表达,那么我们只能从他们的心声中去试图建立理解。即便如此,影片仍然以不正面描述任何可能存在的人物的心理描写,来斩断观众对影片的被动理解的最后渠道。你对影片的理解,只能通过认真的观看和独立的思考来完成。这样的做法使得影片丧失了面向大众的普及能力,同时拔高了对观众素质的要求。在今天的中国电影文化中,这是一种非常大胆,自负的做法,使你要么因影片的枯燥和压抑放弃观看,要么就得被迫动用可能生锈的思考能
6、力,进行推理和判断。所以就票房来说,哪怕没有遭到公映前的阻力,它也注定将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但正是这种不面面俱到,不趋附于大众的“自负”般的风骨,是让我对蔡尚君导演产生敬意的原因。 前面提到了这部影片在艺术手法和故事性上所做的大删减,其实影片也在另一方面大做加法,影片对一些镜头的表达几乎奢侈到了好像胶片不要钱一般,丝毫不吝啬对一些“无意义”的场景和动作的拍摄,比如对于老铁这个角色所进行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动作,如劈柴,影片完全没在乎这些无意义动作对剧情毫无推进作用的现实,而是将大量类似镜头收录在影片里。比如一个拍摄老铁蹲在桥下石墩边抽烟的移动镜头,自右向左推进,右边是他的摩托车,左边是抽
7、烟中的老铁,中间是粗石墩的特写。表现粗石墩对剧情来说有任何意义吗?没有。那上面连一句可以做为讽刺手法的小广告都没出现,只是一个不新的石墩表面上粗糙的细节。 这些看似与主支线剧情都无关的空镜头,以及对一些如劈柴在内的重复性动作的表达,实际上从另一方面加深了影片做为拙舌的叙述者的沉默,以及老铁的沉默而老铁的沉默是这部片子和这个主角的一个重要的灵魂,待后面再解释。 除了这些毫不吝啬胶片的“闲笔”之外,还有大量做加法的,传达出庞大信息量的描述性镜头。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老铁携工友在重庆棚户区搜索凶手的片段,跟进镜头随着他们在棚户区里挨家挨户地搜人而快速切换场景,并传达出大量极其用心的对细节的表达,几乎每
8、一次场景的变化,都有着新的信息量倾泻而出。这种客观写实的描述,让观众几乎直接进入到那些破败、颓唐的陋居之中,令我第一时间想起了蜗居在北京地下室里的那些底层民众的生活。在老铁两人重复进行的搜人的行动以外,你会看到在狭窄居室内相拥看电视的小情人、紧闭着但传出家暴声音的木板门、母亲陪着看电视的儿子、父亲搂着捧大碗吃饭的女儿、简易厨房中某位忙着切菜的妇女甚至可以看到厨房墙上非法私自接出来的电线和插座。我的思维在这期间明显不够用了,我开始跳跃性地思考棚户区内的管理问题、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乃至简陋的电线所可能导致的火灾隐患,等等。这就是我所谓的加法,庞大的信息量使我不得不放弃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因为
9、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最后给我一种很疲惫的无力感,就这么一段,我就立刻疲劳起来。 与棚户区做比较的,应该是黑矿窑的描述。同样是拥挤着底层民众的两个场景,表达方式却如此不同。在棚户区里,镜头所包含的细节是丰富的,一带而过的角色也是各具性格与众不同的,整个场景虽然破败不堪,但是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就像身处黑暗中却生机勃勃的杂草。可在黑矿窑内,影片重新做起了减法,大量镜头重复表达着一些类似粗石墩一般,毫无画外音,毫无意义的场景重复的巡逻、重复的电梯上下矿井、重复的挖煤、重复的下井前搜身,重复出现的乱石、荒山、瓦砾,等等,信息量是贫瘠的。这里有着人数不少于棚户居民的矿工,但是他们脸上都是煤灰和木然的神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山人海 电影 影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