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后现代思潮与英语电影关联研究.doc
《文学论文后现代思潮与英语电影关联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后现代思潮与英语电影关联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后现代思潮与英语电影关联研究 后现代思潮与英语电影关联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后现代思潮与英语电影关联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后现代思潮与英语电影关联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电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下后现代社会语境中,后现代主义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合流的产物应运而生,它往往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英国小说
2、作品一直以来都为英语电影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一直到19世纪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小说的创作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也成为英语商业片创作的基础。关键词后现代;英语电影;小说一、后现代主义影视的内涵解读根据美国后现代电影批评家伊哈卜哈桑的考证,“后现代”为一个术语,最早由西班牙学者费德里科德奥尼斯于1934年在其编辑出版的西班牙和拉美诗歌选集:18821932中提出。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缩写本中用到这一术语时,指从1875年起西方文明开始的新一轮变迁。而批评家欧文豪(Irving Howe)和哈利列文坦于1959和1960年再使用这一术语时,指的是“现代主义伟大传统的一种旁落。”到
3、了20世纪60年代,莱斯利菲德勒则用其指“向现代主义正统挑战的通俗文学。”而哈桑贝尤其探索由他所称的“归于寂寞的文学的自我消解”这一现象。也就是说,“后现代”一词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意,要把它的意义固定下来看来是不可能的。“就其理论建构而言,后现代主义没有统一的模式,甚至没有相互连贯的观点,它不过是众多观念的无序组合。”所以,“后现代”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一种新的精神与价值体系,一种正在重新建构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其特征是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零散化、无深度。后现代主义对神圣性、秩序、常规、传统甚至一切概念、符号都深感怀疑。它不仅怀疑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怀疑现实主义的真实性,甚至
4、也怀疑现代主义所包含的各种剧烈的感情:焦虑、孤独、无法言语的绝望和形而上的追问。对于后现代主义来说,任何深度都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强加给现实的,因而是可疑的。于是,对深度的拆解、消解,就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二、英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1消解“元话语”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中认为“元话语”和“宏大叙事”没有意义,并指出今天是消解“元话语”的时代。但在导演那里,还是张扬主体性的,影片的内涵层大于叙述层,至少是能指和所指的对称或呼应。而在新生代导演这里,自我意识是个体化的,主体精神是萎缩甚至分裂的,他们热衷于自我情感的把玩、个体经验的书写。以“重返个人”的方式与“巨型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拉开了距离
5、,顺理成章地走进世俗的小叙事。观众在这种讲述语法中,以狐疑的眼光打量着个体与团体乃至国家的关系,怀疑个体做出牺牲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甚至浸染着某种自恋的情绪。2叙事的断裂英国电影的框架结构遵循“三一律”的基本思想,以理性作为叙事基础,认为所有细节只有在被编织进合乎逻辑的因果关系中才能形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完整影片文本。在传统的英国电影中,叙事结构一般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全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主线,沿着这条主线,故事慢慢展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电影导演按照故事的因果联系,通过剪辑把不同的镜头连贯地接在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影片。而在“第六代”电影中,传统的思想观念与艺术观念被冲击了,叙事结构由几个
6、过去的或现实的或想象的小故事与片断组合而成,解构了传统电影情节叙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电影由非因果、非逻辑的画面、时空串联在一起,抛弃了因果主导的缜密的理性叙事,追求碎片化的形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经历了某种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为从“叙事的电影”模式向“景观的电影”模式的转变。英国社会学家拉什直接提出,“叙事的电影也就是写实的电影,服从于电影自身的叙事性(文学性或话语中心);而景观的电影则相反,它关注的不是叙事成分,而是场面、画面的视觉性。因此,电影的逻辑发生倾斜,叙事让位于画面,景观支配着叙事。叙事电影是现代主义艺术,而景观电影则属于后现代电影。”后现代电影利用景观真正实现了“
7、假的比真的更真实”的原则,用现代电子媒介的高科技手段寄托对人类现存困境和未来世界的深深忧虑,它们提供的影像世界作为我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构成,又加重着后现代生活现实与虚拟、历史与假说的混淆,为大众通向想象的乌托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它在镜像语言上往往给人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而其途径有二:一是拼贴的碎片;二是极致的特技。影片中迷离的色彩、跳动的结构、个性化的造型、摇滚的节奏、情绪化的人物是导演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让观众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本能体会到似曾相识的生活经历,满足了体验的快感。一些“第六代”导演还在他们的影片中运用了多种多媒体视听语言:如Flash、DV纪录片、MTV、话剧等,以及超广角镜头、
8、晃动镜头、动荡不平衡构图、装饰性影像、主观化色彩、MTV节奏等视听语言技巧,使“第六代”影片的风格更加多样化,给人造成一种视觉迷乱。三、英国小说对英国电影的影响文学创作的终端是读者的接受,任何一个作家的成功都必须有一个读者群,而一类文学现象的出现则更需要社会的广泛的承认。19世纪英国作家因为作品的内容是适应19世纪英国的文化,追求人格的独立和家庭的幸福与稳定,所以拥有的是以家庭为基础的读者群。19世纪的作家的创作有以下特点。首先,多以写家庭婚姻为主,写作家的亲身经历。其次,站在自身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特点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因为:第一,在19世纪的英国,受过相当教育的年轻女人的出
9、路最好的是婚姻。所以写家庭和婚姻就成为作家永远的话题。纵观19世纪英国文学,几乎都是描写生活在乡间的中产阶级的青年的婚姻恋爱。她们几乎人人都是博学的,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尊严,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小说又都是以有情人最终结成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婚姻而结束。第二,虽然她们的小说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各方面独立的看法,但是因为生活常规的建立和仲裁者是男性,其话语有意无意之间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并将这种常规内化为人生的自觉追求。19世纪英国小说的这些特点和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此为题材的英语电影的主题和定位。因为商业化的需求,英语电影在两个方面传承小说的特点并将其模式化。概括来说,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论文 后现代 思潮 英语 电影 关联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