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文本与电影的比较.doc
《开题报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文本与电影的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文本与电影的比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名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文本与电影的比较学生姓名 学号 20064021030 学 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年级 2006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指导教师 职称 教 授 填写时间 2010.2 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大潮的蓬勃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发展,随着西方文化和哲学思潮的涌入,女性文学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女性形象作为女性文学的一部分也被更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1922年创作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影响广泛的作品,其中对女性情感的叙述细腻生动,非
2、常有特色,其笔下的陌生女人的“我的一生属于你”的爱情观更值得探究。2004年,中国年轻导演徐静蕾将这部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在不改动原著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作为二十一世纪新时代女性对爱情的理解:“我爱你,与你无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里,女性的地位和姿态也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可进一步探讨新时代女性在爱情中主体意识的上升。同时,对本选题的写作和研究也是对我大学四年专业知识学习的一个总结和升华,有利于我更好地解读经典和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本选题研究论文有:谢琼、袁克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文本及据此改编的电影作品,2006年;张淑娅我爱你,与谁有关?女性视角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6年;
3、陈智慧电视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性主义解读,2008年;戴红稳从性别视角探析“陌生女人”的悲剧原因,2006年;侯学标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解读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爱情观,2008年;陈佑松颠覆的叙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小说比较,2006年;等等。研究论文大多是从单一的人物层面进行比较,认为从小说到电影,女性仍然处于一种被遮蔽、丧失主体的境地。而本文则是从人物层面和创作者层面入手,将徐静蕾导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茨威格的小说原作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女性的主体意识不论是在人物的层面还是创作者的层面都呈现上升状态,这也是本文的独特之处。二、研究内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开题 报告 一个 陌生 女人 来信 文本 电影 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