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汪曾祺小说中民俗风情初探.doc
《现当代文学论文汪曾祺小说中民俗风情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论文汪曾祺小说中民俗风情初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汪曾祺小说中民俗风情初探 汪曾祺小说中民俗风情初探侯欣羽(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他用自己的文字描写他所熟悉的市井民情。这与他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的环境以及老师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因此他的小说中包含着大量的民俗风情。他的小说以短篇为主,用平淡的叙述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展现一个地区的乡土民情。汪曾祺的小说风格展现了作家的独特的审美品格,是中国哲学的文学化反映。小说中的民俗风情是作者心中的一处情感港湾,纯朴而美好,蕴含作者内心深沉的情感,亲近而致远。 关键词民俗风情;儒家思想;散文化风格;自然形态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
2、章编号1672-6002(2010)09-0127-02 在中国文学史上,汪曾祺被视为一个跨时代的作家。汪曾祺按照自己的文学理想进行写作,表现他所熟悉的市井民情,情感深厚。80年代以后,回忆童年所生活过的环境,包含很多民俗风情的描写,这是汪曾祺小说的一大特点,也是需要作者具有丰富的艺术储备的。汪曾祺1920年出生在江苏高邮的一个士大夫家庭。祖父经商,父亲参加科考,应当说是一个儒商家庭。因此,汪曾祺在小时候受家庭熏陶下对经史子集非常熟悉。在他的生命哲学意识中,受到过孟子人性本善观念的影响,庄子哲学中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思想对汪曾祺的思想形成也产生过一定作用。究根追底,儒家思想中原始的人道主义精
3、神对汪曾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上的一种富有浓郁人情味的亲子之爱,在普遍的社会人生中建立一种仁爱礼让、亲和统一的人伦秩序。汪曾祺的生命哲学思想融儒释道为一体,这为他创作具有民俗风情的作品提供了思想基础。在1939年,汪曾祺来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文学,当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任教授,对汪曾祺后来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汪曾祺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就有沈从文,沈从文的作品具有唯美的抒情化特征,善于描写家乡湘西纯朴民风。在校学习期间,汪曾祺积累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写作方式。此外,汪曾祺从小生活在市民社会中,接触了各种行业的社会底层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身上都体现着一
4、种传统纯朴的社会民风。汪曾祺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是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小镇,具有典型的中国南方小镇的风俗特征,这样的生活环境和质朴的乡民为汪曾祺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天然的材料和背景。思想的形成、老师的指导、天然环境的影响,决定了汪曾祺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 一、平淡的叙事,诗意的氛围 汪曾祺的小说文本在篇幅上呈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短篇为主,几乎不涉及中长篇,从未试验写作过全景式或史诗性巨作。汪曾祺认为:“我只写短篇小说,因为我只会写短篇小说。或者说,我只熟悉这样一种对生活的思维方式。”汪曾祺专心致志于短篇小说的写作,他赋予小说一种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他用平淡的叙述营造散文化小说的诗意氛围,充满了地
5、方景致和民俗风情。小说的语言、结构以及独特的审美品格都显示了一种成熟的小说文体的典范。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一文中对散文化小说的特征做过这样的描述:“在散文化小说作者的眼里,题材无所谓大小,他们所关注的往往是小事,生活的一个角落、一个片段。即使有重大题材,他们也会把它大事化小。散文化小说不大能容纳过于严肃的、严峻的思想。这一类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性情温和的人。他们不想对这个世界做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拷问和卡夫卡式的阴冷和怀疑。许多严酷的现实,经过散文化的处理,就会失去原有的硬度。”在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中,体现了他对人的生存境遇、生命状态的关注,以及对人情、人性的思考。从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在文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文学 论文 汪曾祺 小说 民俗风情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