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與《黄帝四經》對比研究札記(一).doc
《《三德》與《黄帝四經》對比研究札記(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德》與《黄帝四經》對比研究札記(一).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德與黄帝四經對比研究札記(一)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初讀三德,便興奮難已。因為三德和黄帝四經有很多相像的地方。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帛書乙本巻前古佚書(雖然有不同意見,但學界習慣稱其為黄帝四經、也有學者稱之為黄帝書)為我們提供了研究黄老思想的極為珍貴的,想不到僅僅過了三十年,又有新的類似的材料問世,而且時代更早,怎能不讓人興奮異常呢。下面,筆者主要從用詞、用韻的角度簡單地歸納一下兩者的相似之處,内容上深入具體的探討有待今後。為閲讀方便,無論三德還是黄帝四經,對其中凡能確定的通假字、異體字,不再標注原文,一律使用寛體。 一、用詞之相似 、“天、地、民(人)” 簡云
2、:“天共時,地共材,民共力,明王無思,是謂三德。”李零先生擧大戴禮記四代“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謂三德。”以相對照。黄帝四經中雖然没有“三德”這種表達方式,但如下所示,“天、地、民(人)”共擧的現象極為普遍。 天地有恒常,萬民有恒事。經法道法天地之恒常,四時、晦明、生殺、柔剛。萬民之恒事,男農、女工。經法道法在黄帝四經中,“天地”往往屬于同一級別,有時用“天”一個字也能代表“天地”,而上的統治者往往是參“天地人”三者之“聖人”。或者統治者代表“人”與“天地”相参。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三者參用之,而有天下矣。經法六分主上者執六分以生殺,以賞伐,以必伐。天下太平,正
3、以明德,參之於天地、而兼覆載而无私也,故王天下。經法六分參於天地,合於民心,文武並立,命之曰上同。經法四度日月星辰之期,四時之度,動靜之位,外内之處,天之稽也。高下不蔽其形,美惡不匿其情,地之稽也。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處,任能毋過其所長,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經法四度人主者,。不天天則失其神,不重地則失其根。不順四時之度而民疾。經法論始於文而卒於武,天地之道也。四時有度,天地之理也。日月星辰有數,天地之紀也。三時成功,一時刑殺,天地之道也。一立一廢,一生一殺,四時代正,終而復始,人事之理也,逆順是守。功溢於天,故有死刑。功不及天,退而无名。功合於天,名乃大成。人事之理也。經法亡
4、論吾受命於天,定位於地,成名於人。十六經立命吾畏天愛地親民。吾畏天愛地親民。十六經立命觀天於上,視地於下,而稽之男女。十六經果童兵不刑天,兵不可動。不法地,兵不可措。不人,兵不可成。十六經兵容行非恒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三者既脩,國家幾矣。十六經三禁聖人擧事也,合於天地,順於民,祥於鬼神,使民同利,萬夫賴之,所謂義也。十六經前道故王者不以幸治國,治國固有前道,上知天時,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十六經前道天惡高,地惡廣,人惡苛。高而不已,天闕之。廣而不已,地將絶之。苛而不已,人將殺之。十六經行守天制寒暑,地制高下,人制取予。稱當然,並不是因為黄帝四經多見“天、地、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德 黄帝四經 黄帝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