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沧海桑田》中女主人公艾丽思自我意识的觉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沧海桑田》中女主人公艾丽思自我意识的觉醒.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沧海桑田中女主人公艾丽思自我意识的觉醒 沧海桑田中女主人公艾丽思的自我意识觉醒经历了压抑、萌芽和觉醒三个阶段。其过程映示了在大男子主义横行的社会中,处于男权主义压迫下的女性漫长而又痛苦的自我意识已渐觉醒,其主体性日益明确。 自我意识觉醒 大工业社会 大男子主义 小城畸人,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围绕小城记者乔治维拉德的成长经历,展示了俄亥俄州温斯堡小镇上的“畸人”们的生活。其中八篇以女性角色为主,描述不同的女性“畸人”的形象。这些大工业社会中的女性“畸人”们笼罩在男权主义的阴影之中,失去了话语权。但是,舍伍德安德森却认为女性并非男性的附属品,她们也有自我意识。其中某些女性的自我意识已开始觉醒,
2、沧海桑田中女主人公艾丽思即为其中一典型代表。 一、艾丽思的自我意识觉醒历程 (一)“压抑”或“无语”阶段 此阶段中,艾丽思是一个忠诚的、甘于自我牺牲,心甘情愿地等待恋人归来的女人。 受清教主义的影响,艾丽思像传统的女孩子一样,依赖于自己的恋人耐德。爱情是她生活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耐德离开小镇去大城市时,艾丽思希望可以与之一起创业。但是,耐德作为大男子主义者,只是将艾丽思定义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艾丽思强烈的独立意识,耐德“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艾丽思的请求,无情地否定了她。在耐德的意识中,女人不可能也不能和男人处于平等的地位。耐德将艾丽思定位为一个“听话、顺服”的,一个传统的、站在男性背后的
3、女性,而不是一个可以和自己一起在事业上打拼的恋人。大男子主义已深深地扎根于意识中的耐德,对于艾丽思的这种自我独立意识,采取了压制的态度。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温柔、依赖和温顺的艾丽思,而非一个有独立意识的艾丽思。 由此可见,艾丽思并非天生就是耐德的附属品。正如波伏娃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而为女性,而是变成女性的”。耐德对艾丽思自我意识的拒绝和压制,让她成其为一个类型化的人,一个没有自我的“温顺”的等待事业有成的未婚夫归来的女孩子。为了守候耐德的虚幻的誓言,她逃避现实,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然而,在其内心深处,何尝不知道耐德不会回来。但是她习惯于“耐德的妻子”的身份,习惯了压抑自我。换言之,她习惯了以
4、“他者”的身份生活。这种自虐式的等待,是她生活的意义和内容。在现实中,她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幻想和逃避现实而生活。 在此阶段中,艾丽思的自我意识被压抑了。先是被代表大男子主义的耐德压制,然后是自我逃避、自我压抑。 (二)萌芽阶段 此一阶段中,艾丽思恪守的旧观念开始动摇,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对艾丽思来说,“耐德的恋人”是她的一个身份,且借助于这一他者的身份逃避孤独,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自我的自欺欺人的生活方式。正如波伏娃所说:“女人也会自欺,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她们否定自身作为自由的、富有创造性主体的潜能,而去接受他者或客体角色的时候。” 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她意识到了孤独“这种孤独似乎无法忍受”
5、。艾丽思的这种孤独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意识。她开始意识到周围客观世界的存在,不再囿于耐德的阴影之下。艾丽思的自我意识像一粒种子,在她内心世界破土而出,进而成长为一株参天大树。 (三)觉醒阶段 艾丽思自我意识的最后觉醒不是突发事件。她原本是一个“非常安静,但是内心深处拥有永不停歇的激情”的人。现在“她的想象力,像一个孩子从睡梦中苏醒一样,开始在房间里玩耍。”这种觉醒促使艾丽思面对现实,并且重新考虑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她第一次问自己:“为什么我被孤独地遗留在这里?”艾丽思意识到,自己必须面对现实。“她不再依靠他(耐德)”,“她不再需要耐德或者其它男人”。意识到这一点后,艾丽思不再以“他者”的身份生活,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生活。 艾丽思的自我意识觉醒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在等待的岁月中,艾丽思是一个无语者,现在这种权利的回归让她有一种与别人交流的渴望。有一个声音在她的头脑中越来越响,这种声音发自于艾丽思被压抑的”自我”。她想被爱,想找到一种声音来响应内心中越来越响的呼喊。因此,当艾丽思独自回家时,她有一种和他人交流的冲动,这种冲动让她赤裸身体奔进雨中。尽管最终她也没有找到一个分享孤独的人,但至少她以独立的姿态面对现实,意识到“许多人必须孤寂地生或死,即使在温斯堡,也是一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