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1.doc
《泥河湾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河湾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1.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泥河湾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 论4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41.2可研报告编制单位41.3报告编制的依据、范围、原则和过程41.3项目概况61.4结论9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背景和必要性92.1 项目背景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163.1需求分析163.2建设规模17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204.1项目选址204.2 建设条件21第五章 设计方案225.1 建筑设计225.2 结构设计265.3 给排水设计275.4 暖通设计285.5 电气设计方案31第六章 环境保护、抗震与消防366.1环境保护366.2抗震376.3消防376.4绿化38第七章
2、节能387.1编制目的387.2编制依据397.3节能措施39第八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防疫408.1 编制依据408.2劳动安全防护措施408.3卫生防疫40第九章 土地利用419.1土地利用依据419.2土地使用权和使用性质42第十章 组织机构、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4210.1组织机构4210.2劳动定员4210.3人员培训42第十一章 项目的招标方案4311.1 项目招标的依据4311.2 项目招标的范围4311.3 项目招标的方式4311.4 项目招标的组织形式43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44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413.1投资估算4413.2资金筹措46第十四章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3、4614.1 社会效益评价4614.2 经济效益评价46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4815.1结论4815.2建议48附件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泥河湾遗址博物馆、承办单位概况单位名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单位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建华南大街82号联系人:韩立森联系电话:850829881.2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法人代表:郜刚 证书编号:103200700101.3报告编制的依据、范围、原则和过程1、编制依据2005年8月河北省阳原县文化局编制的泥河湾保护开发文化旅游“十一五”总体规划泥河湾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调度会会议纪要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协调推进河北省泥河
4、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有关情况的报告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方案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阳原县泥河湾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用地的初审意见。张家口市规划局关于泥河湾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张家口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关于阳原县泥河湾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委托我院编制泥河湾遗址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2002年7月国办发2002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泥河湾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国发200127号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的通知。国家、有关部门及张家口市、阳原县有关的法规、政策。2、编制范围本报告对项目的建设
5、的必要性、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建设进度、投资估算、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3、编制原则合理确定泥河湾遗址博物馆建设规模,统筹考虑建设和管理,要科学使用。通过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使其成为研究、保护、旅游、展示的重要场所,将其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遗址博物馆。4、编制过程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委托,我们承接了泥河湾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并与建设方就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工作编制了本项目泥河湾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1.3项目概况1.4.1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蔚县境内,面积约100
6、0余平方公里。通过中外地质古生物学者、考古学者对泥河湾的持续考查,发现了大量的爬行、哺乳、软体动物化石。其中小长梁、侯家窑、虎头梁和马圈沟等遗址的发现,确定了早更新世时期泥河湾一带曾经生活过人类,特别是马圈沟遗址首次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迹象,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证明了泥河湾遗址群是我国以至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基地。1997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泥河湾列为全省第一个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1998年,于家沟遗址的考古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泥河湾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国务院批准泥河湾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5月份以来,
7、刘云山、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先后视察泥河湾遗址,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泥河湾人类活动遗址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完全有可能是人类早期活动的场所;认为中国或者亚洲应该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发祥地,人类起源多元论是站得住脚的,我们的发掘保护工作力度整体上来说很不够。2012年9月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方案;9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方案(冀政办函【2012】92号),其任务目标是:“建设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人类探源工程”、“综合开发工程”。2012年12月11日,张庆伟省长在河北师大调研时指出,泥河湾的发掘和保护:一是要抓紧立项。泥河湾东方人类
8、探源工程要争取在国家科技部立项。泥河湾的发掘保护不是三五年就能解决的,我们既要考虑目标,又要准备打持久战,中间要出一些成果。二是要落实机构、场地和资金。三是要加强组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阳原县城市规划的要求,而且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总体部署,有利于充分发挥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作为文物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是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泥河湾遗址群的重要一步,是阳原县乃至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1.4.2 建设地点:泥河湾遗址博物馆选址在马圈沟、侯家窑、虎头梁三个区域。该场址为考古遗址原地建设,节约土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一个理想的建设场所。1.4.3 建设规模:建设总占地100
9、亩,建筑面积12000,分马圈沟遗址、侯家窑遗址、虎头梁遗址三个片区。1、马圈沟片区:7000m2 遗址剖面、遗迹、遗物展示:2000m2 场景复原阐释区:2500m2 发掘工作区:1000m2 模拟考古体验区:500m2 服务中心:1000m2 2、侯家窑片区:3000m2 遗址剖面、遗迹、遗物展示:1000m2 场景复原阐释区:1000m2 发掘工作区:500m2 服务中心:500m2 3、虎头梁片区:2000m2遗址剖面、遗迹、遗物展示:500m2场景复原阐释区:500m2发掘工作区:500m2服务中心:500m21.4.4 建筑功能:项目定位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省级遗址博物馆架构,集
10、科学研究、文物收藏、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学实验、旅游观光、信息宣传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使其成为研究、保护、旅游、展示的重要场所,将其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遗址博物馆。工程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规范,满足绿化、环保、安全、卫生、消防抗震等要求。1.4.5 环境保护: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污染物有生活垃圾、生活污废水,经处理可达排放标准,满足环保要求。1.4.6 节地及补充耕地措施:本项目符合阳原县城总体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规划占地。1.4.7 绿化:集中绿地和分散绿化巧妙结合,辅以小品形成丰富的景观,并充分利用城市景观绿化带,既美化了环境,又可以达到防尘、降噪的目的。1
11、.4.8本项目估算总投资2003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38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2828.64万元;预备费1821.36万元。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和省财政投资。1.4结论本项目占地100亩,建筑总面积12000平方米,投资20035万元。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河北省当前的产业政策,符合阳原县城市规划和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实现建设文化大省目标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为人民提供一个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的场所,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总之,项目建设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背景泥河湾盆地位于张家口市阳原县
12、桑干河畔,地层古老而全面,由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构成。在泥河湾新生代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从20世纪20年代起,泥河湾即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注意,成为世界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地点。更为重要的是,建国以后,我国考古学家陆续在泥河湾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中期的人类化石和遗迹,以及约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遗迹,不仅形成了贯穿整个石器时代完整的考古文化系列,而且引发世界考古界对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单一起源说进行新的思考。目前在全国已经发现了30处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就有26处在泥河湾。泥河湾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上的重
13、要地位,不仅在全国、而且在亚洲乃至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1982年,泥河湾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其中的侯家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成为河北省地质保护区;1998年,于家沟等遗址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0年,泥河湾旧石器时代考古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泥河湾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泥河湾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泥河湾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早已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公认,不断有世界各地的学者到泥河湾进行考察研究。2012年5月份以来,刘云山、李长春等中央
14、领导先后视察泥河湾遗址,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泥河湾人类活动遗址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完全有可能是人类更早期活动的场所;认为中国或者亚洲应该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发祥地,人类起源多元论是站得住脚的,我们的发掘保护工作力度整体上来说很不够,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这项工作涉及到中科院与其他单位之间的横向合作,甚至需要国际的跨国合作,建议作为国家主管部门的科技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力量,做好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二要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规划,提高立项层级,规划的重点放在200万年人类活动遗迹的发掘上,请科技部把它作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并行的考古立项,保证可持续性;三是要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
15、,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大硕士生、博士生等高水平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现场服务方面,河北省要制定一个得力的保障办法,为中科院开展工作提供方便的配套服务。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经过几代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地质学家的不懈努力,泥河湾遗址在考古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10余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170万年前的人类生活遗迹,基本确立了泥河湾遗址近2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的年代序列,泥河湾遗址基础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2.1项目的建设是文物保护的需要泥河湾遗址群出土文物数量较多,除部分文物保存在阳原县城的泥河湾博物馆
16、外,大部分文物都不宜移动,散落在遗址现场。由于泥河湾遗址群位于远离城镇山区,不适宜长期居住生活,现场文物无专人负责看管,造成人为的损坏和盗窃严重,加之经受长时间的风吹雨淋,部分文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严重影响了文物的科学保管和“寿命”。早在2003年,在省文物研究所、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举办的泥河湾旧石器考古现场汇报交流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柱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的30多位旧石器考古和第四纪地质研究专家、学者联名呼吁:加强泥河湾保护和研究,尽快建立泥河湾遗址博物馆。专家学者们在阳原县实地考察了考古发掘现场后发现由于泥河湾遭受水土流失等自然力作用,许多遗址
17、面临被毁坏的危险,出土的文物部分被直接堆放在现场,经受日晒雨淋后已经出现破损情况,亟需得到有效的保护。专家提出:泥河湾遗址面临着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破坏,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护;泥河湾遗址非常重要,建设一座适合遗址及文物标本保护的高水平的遗址博物馆是当务之急。2.2.2项目的建设是文物展示的需要文物的作用,是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文物对社会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因此,文物对于一个国家及其各族人民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这也是文物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物的价值是通过科学研究认识的,发挥文物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8、是通过教育手段实现的。文物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其教育作用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难以代替的。同时,运用文物,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整个泥河湾遗址群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年度跨度大,几乎覆盖了旧石器时代的各个方面。泥河湾遗址群由于没有合适的展示场所,加之安全防护没有保障,因此大多数文物由于条件所限不能展出,严重限制了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为更好的实现文物自身的价值作用,让人们通过文物的宣传更好的了解泥河湾文化,需要建设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遗址博物馆,为这些文物提供一个更高水平的展示舞台。2.2.3项目的建设是培养专业考古人才的需要泥河湾遗址博
19、物馆的建设有助于整合考古发掘专业队伍,博物馆建成后争取每年在泥河湾有六支考古发掘队伍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形成整体和规模效应,力争产生具有影响力、轰动效应的考古成果,在东方人类探源工程上有所突破;二是充实考古专业力量,集全省之力,选拔业务能力突出,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员充实到东方人类探源工程工作中来,并发挥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专业特点,通过在泥河湾遗址群培训、实习等手段培养专业人才,充实专业队伍,全面推进泥河湾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三是深入开展综合性研究,开展人类起源、生物进化、生态环境、地质演变、气候变化等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及时发布研究成果,举办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泥河湾综合性研究不
20、断深入开展。泥河湾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为探寻东方人类起源及文明发展的轨迹,造就一支精干的专业队伍,打造河北历史文化名片,提供了重要的平台。2.2.4项目的建设是文物整理修复的需要文物的研究和修复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也是保护文物的自身需求。文物的价值是由它的结构和所承载的信息所决定的。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一但被破坏、消失,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它所蕴含的信息、价值、及其功能也不是复制品可以替代的。文物的这些价值与作用,我们可以享用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我们的后代得以享用。由于科学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我们无法一次性认识文物的所有信息,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的后代去探究。这要求我们必需把文物永久的保
21、存下去,因此,我们就是要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一种稳定的、安全的状态之中。文物老化消亡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不同的外界环境、不同腐蚀状态,文物的腐蚀速度是不同的,因而为了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文物进行必要的干预,即进行保护修复工作。面对着大量的已经出土和未出土的文物,文物修复已经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保存研究这些文物,泥河湾遗址博物馆也应该设立相应的文物修复研究的技术室。2.2.5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推动文化发展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2、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建设经济社会文化强省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省“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建设文化大省,群众文化建设是基础、是保障、是标志。文化工作的重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需要建设一批现代化、高品位、健全达标的文化硬件设施和特色鲜明的文化标志物。2012年5月份以来,刘云山、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先后视察泥河湾遗址,并作出重要指示,为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组织编制了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出“把泥河
23、湾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相结合,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全面推进泥河湾遗址群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工作,探索人类文明起源,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泥河湾遗址博物馆的建立,将有利于开展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和研究,探索人类起源和人类活动轨迹;有利于对泥河湾遗址群发掘和研究工作进行梳理,开展泥河湾遗址动物种群、植被和人类生存状态的综合性研究,揭示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古气候、古环境,建立起泥河湾遗址群的年代序列;有利于建立教学和培训基地,培训专业队伍;有利于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举办泥河湾论坛,加强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湾 遗址 博物馆 项目 建议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2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