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代玉器中的人物形象毕业论文.doc
《浅析汉代玉器中的人物形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汉代玉器中的人物形象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汉代玉器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人物形象出现在玉器的装饰图案中,与其它纹饰、图案相比较,虽不是最多,但仍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玉器的装饰艺术。玉器发展到两汉,受独尊儒术及黄老之学等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而且数量丰富,在此做一总结,以探讨汉代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文化背景。关键词 :汉代;玉器;人物形象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人物形象经常被运用在陶瓷、铜器、玉器、绘画、服饰、建筑、竹木牙角等不同造型和装饰中。人物形象出现在玉器中,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清代结束,一直没有间断。从每个时代的人物形象中,亦可以释读出很多文化信息和社会信息。两汉时期玉器上的人物形象相对丰富,有仙神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形象,有
2、翁仲等传说中的形象,有舞人等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形象。本论文试图将汉代玉器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进行汇总、分类,逐一分析各种人物形象在汉代出现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同人物形象出现在玉器中的功能用途,释读各种人物形象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本文分别从现实中的人物形象、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神仙形象三点来做探讨。一、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此类形象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贴近生活,题材广泛,朴实无华,以玉舞人为多,其它形象亦偶有出现。1、舞人舞人形象在玉器中主要以佩的形式出现,也有少数圆雕作品。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制作玉舞人佩。及至汉代,此类舞人佩则更为兴盛,大凡当时贵族墓一般都有遗物出土,甚至一墓就出二三件至五六
3、件。玉舞人佩,尽管数量最多,但就具体到每一件(对)而言,却又很少有绝对相同者,姿态各异的玉舞人佩一般为女舞人形象。她们是专供帝王或大贵族使役的舞人,长裙短袖,身薄细挑;舞步轻盈,飘逸欲仙。其舞姿是上层统治阶级宴飨、礼乐或祭仪中歌舞场面的生动写照,所谓“嫱媛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绮室”后汉书宦者传。根据对已经出土玉舞人资料的掌握,玉舞人的造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简单型。如徐州石桥2号汉墓出土者徐州博物馆徐州石桥汉墓清理报告文物,1984(11)(图1),刀法简率,形象概括。第二类:普通型。如北京丰台区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者大葆台汉墓发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葆台汉墓文物出版社,1
4、989:12(图2),形象写实,刀法较精细,服饰造型较清晰。第三类:繁化型。如南越王墓二者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南越王墓玉器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1:98。其一,身佩玉璜,在玉舞人中及其少见,有战国遗风(图3);其二,圆雕,蹲式,头有螺壳形发髻,长宽袖,舞姿婀娜,“圆歌宛转激情征,妙舞左右曰纤腰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最为传神,精美至极(图4)。由上述三种不同的类型可以归结出汉代玉舞人的特点是:第一,造型概括兼夸张,刀法简洁有力;第二,都作长袖舞过头顶,恰如“长袖善舞”之谓;第三,舞姿多变,动态突出。工艺上似有规律,即由简到繁的三种类型,雕琢技艺自粗向精发展。 图1 玉舞人 徐州
5、石桥2号汉墓出土 图2 玉舞人 北京丰台区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 图3 玉舞人 广东南越王墓出土 图4 玉舞人 广东南越王墓出土2、圆雕长衣拖地式玉人这类圆雕长衣拖地式玉人,并未有出土品,都是早年出土或出土地点和时间不详的传世品。Alfred Salmony 萨里莫尼(Alfred Salmony 1890-1958),美籍德裔汉学家,热衷于对中国的绘画、玉器、雕塑、铜器、墓葬陪葬品、陶瓷等艺术的研究。著Carved jade Of Ancient China一书载一件 Alfred SalmonyCarved Jade of Ancient China Han-Shan Tang, 1982(图
6、5),书中描述此玉人高三寸,圆雕,头戴帽,以阴线琢饰目和口,着拖地长袍,拱手而立,光素无纹,应为女性像。北京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一件 那志良古玉论文集(台)故宫博物院,1983:33(图6),形式与上述一件相似,是用上等的和田白玉制作,琢磨圆润,简朴无华。此类玉人,虽没有同期出土玉器为证,但造型风格与汉代的陶俑相近,确为汉代人所做;虽然饰纹简朴,形象不甚具体,但从长衣拖地裙及同形陶俑看,应该为女性形象;玉质较优良,甚至用和田羊脂白玉作,且均为圆雕,似贵族妇女之像。故推测其器当为上层显贵之物。此期的这类玉人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此类玉人皆无穿孔可供系配用,但其下端的拖地长衣裙接触平面处均圆宽平素
7、,置于一定的平面物上,皆能稳固直立面不会倾倒,是知它们原都是一种桌案上置放的陈设物,或有纪念某人之用。第二,此式玉人,衣着虽高贵,但均饰纹简朴无华,除局部必须的冠帽,口、目和拱手等处用数道阴纹表示外,通体光素无纹。第三,玉人头戴圆折帽,脸面只饰口、目纹,着束腰拖地长衣裙,拱手,呈停步直立状。 图5 长衣拖地式圆雕玉人 拓片 图6 长衣拖地式圆雕玉人 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3、圆雕凭几而坐式玉人迄今所见仅于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陵山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一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满城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162(图7)。高5.4厘米,出土时置于棺椁之间,玉质洁白晶莹。玉人作发髻于脑后,头
8、戴小冠,冠两侧有带系于颔下,脸面呈瓜子形,上以斜平行线饰眉毛纹,阴刻橄榄形目,且目珠略突,直鼻小口,口上下留须。着右衽宽袖束腰长衣,腰系斜方格纹带,双手十指平伸并凭于其腹前的一小几上,呈跪地而坐态。器立雕而为,底面平并阴刻铭文五行十字“维古玉人王公延十九年”。值得指出的是,此式玉人虽目前所知仅有一件,但有许多情况和特点是前所未见和突出的,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此器玉质精良,制作讲究,发现时置于中山靖王刘胜的棺椁之间,是知它是一件男性墓主珍藏品,很可能为墓主生前的一件有某种纪念意义之物;其次玉人前有一小几,是迄今所知玉人与家具复合在一件器物上的最早一件;另外此玉人底面阴刻十字铭文,其字体为当时流行
9、的隶书,表明玉人是与墓主同时代制作,是今所见最早一件玉人上琢刻铭文之器。图7圆雕凭几而坐式玉人 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4、残断玉人头像圆雕残玉人头一件,于陕西省咸阳市新庄一西汉遗址出土 王志杰等汉茂陵及其陪葬冢附近新发现的重要文物文物,1976(7)(图8)。高8.4厘米、最大径5.7厘米,用新疆和田产青玉制作,圆雕,头戴圆箍形帽,瓜子脸,结发于头顶,细长眉,小嘴紧闭,上唇有短须,直鼻梁鼻下有穿而不透的两个小孔以示鼻孔,头侧有浮凸的耳,下有残断的颈。此件玉人头像,从无穿孔且较厚重和颈下方有残断折口看,原似一件完整的玉人,惜未见全貌,未知其作直立还是前述一件那样作凭几而坐。此件圆雕玉人
10、头像,从头像看,与前述一件玉凭几而坐式人的头部有些相似,但细加分析,二者之间还有一些不同:第一,此两器目前所知均只各一件,圆雕,用上等玉料做,玉人为上层贵族男性像。此外,凡髻发、戴冠、直鼻梁、瓜子形脸,唇有须等都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二,此件玉人头像是残像,仅有头部而不知其身姿和穿着,与凭几而坐玉人进行比较的项目较少,但仍可看出一些差别:所戴冠,此件玉人头像是戴宽边圆箍式帽,而凭几而坐玉人是系带于颔的小冠;眉毛,玉人头得眉毛细长,凭几而坐玉人眉毛较粗;所留须,此件玉人头像仅于上唇留须,凭几而坐玉人是上唇和下唇均有;面相,此玉人头像较年轻,呈略向上微视态等,凭几而坐玉人的双目较大,有目珠,且下视。图
11、8 残断玉人头像 陕西省咸阳市新庄西汉遗址出土二、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汉代玉器中不仅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也有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出现最多的就是阮翁仲的形象。翁仲,在有关文献记述中,早期不甚祥记其身世生平,只是到了明代才较全面记述其身世。从这些文字记载综合分析,知翁仲姓阮,安南人,身高体大为秦代英勇善战的武将,对当时的匈奴作战,屡建奇功,匈奴士兵闻之皆胆战心惊。翁仲卒,秦始皇铸高大铜像立于宫门口外,以作永久纪念。秦朝灭亡后,当时仍为外族人之匈奴,仍屡犯中原。为威震匈奴,汉代翁仲形象物仍有所作,并延伸为辟邪驱鬼和立于门前墓道上的守卫神塑像。玉翁仲,其用除作纪念性之外,亦与门前墓道的翁仲形象同
12、,兼有压胜辟邪之用。汉代玉翁仲,所知科学发掘的出土品只有两件,这就是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汉墓出土的一件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发掘的四座东汉墓考古与文物,1999(1).(图9)和江苏省邗江县甘泉山二号汉墓出土一件 故宫博物院古玉精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195.(图10),前者器高约3.5厘米、长宽约1.5厘米、厚约0.8厘米。形似圆雕略扁,头戴方形帽(或髻)。以两道横线示双目,以一横线表示口。不作眉,耳和鼻纹。身着右衽束腰长袍,呈拱手而立,似是长者状。器于中腰两侧对钻一圆孔,以供配挂用。后者高4.1厘米,形作立体直立像,头顶有一长方形块表示发髻,三角形脸面,阴线刻倒八字目和眉、鼻、口,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汉代玉器中的人物形象 毕业论文 浅析 汉代 玉器 中的 人物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