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试谈.doc
《【doc】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试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试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试谈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试谈曹兵武内容提要:作为一种考古发现与考古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已经进行了14年,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和积极作用.由于评选活动涉及考古学界,媒体,政府,公众等不同方面,对评选活动的定位与程序等有着不同理解和认识,评选活动也存在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考古学自身的发展需求,考古学与社会及公众的关系,文化遗产的发掘,研究,保护,传承和创新中的考古伦理学等角度,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对评选活动的继续开展,对考古学的进步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关键词:公众考古学考古伦理学考古发掘考古新发现2004年
2、4月l1日,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着名考古学家宿白,徐苹芳,严文明,黄景略,邹衡,张森水,张长寿,叶学明,孙机等评委与活动主办单位的有关领导等一起,投票推选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郑州大师姑夏代域址,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陕西扶风周原铸铜作坊遗址,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陪葬坑及陶窑,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内蒙古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等l0项考古新发现为2003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今年的评选活动中,评委与各地的考古精英们不但认真地品评了参评发现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做出了公正的
3、判断与选择,同时会议还专门安排时间对评选活动本身进行了总结,反思和研讨.一种普遍的认识是,评选活动应当进行改革,应该以更加公平,公正,82公开的姿态谋求新的发展,加强考古发现与考古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这次讨论是相当激烈的,因为评选活动已经成为考古学界的一个品牌,受到专家,媒体,公众包括政府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评选活动的认识和改革不但关系到评选活动向何处去,同时也关系到考古学科的社会角色与现实定位.考古学所面对的古代遗存能够留到今天完全是一种偶然.它们首先在当时就是有幸被以各种方式保存起来的人类创造物的一部经过自然和社会的变迁,在流失的时间中存留到今天的遗存不知道有几分之几,可以被考古学家发掘,
4、研究,又纯是一种偶然的机遇.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说,我们面对的永远只是古代遗存的冰山一角,而古代的物质性遗存又只是古代社会与文化的构成部分.古代的遗存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考古学界面对的古代遗址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们挖一个少一个,将会变得更加稀缺和宝贵.而且,从整个的人类历史来看,古代?伞国t大考古新发现选活动试谈?遗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空前之多的破坏性因素.除了考古学家的挖掘,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蚕食它们在大规模的机械化建设中,自古以来适合人类生存并有希望留下他们生存遗物的地方很少没有受到掘地三尺的扰动;大坝背后的水库湮没了火片大片古代人类生存的土地;城市中高楼的基
5、础往往要打到十几米深的地下;下水管道和经常开肠破肚的马路,让古代的堆积早已荡然无存.现在不少国家都制定了关于开展经济建设过程中进行地下文物普查和抢救发掘的法律,但是在仓促的发掘和推土机的等待中,考古学家又能够弄清多少古代的秘密呢?更严重的破坏来自环境的变迁.由于人为与自然的原因,如人口增长,过度的城市化,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等,古代遗存和周边环境在千百年问达成的平衡状态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不复存在.而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如酸雨,硫化物,碱性物质和水土流失等对野外文物造成了较大的破坏,金字塔前矗立了几千年的斯芬克斯石像突然开裂,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中长出了腐蚀性的青苔,更多的出土文物在库房
6、了发生霉烂与病变,而现代科技与文物保护专家近乎束手无策.更要命的是人们对古代遗存性质与价值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保护在很多地方,很多情况下还没有被提上议事Et程,甚至有赤裸裸的犯罪行为在肆意劫掠破坏古代的遗存,为了卖钱进行有计划的文物盗掘,盗窃和走私活动象毒瘤一样在各地蔓延,已经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公害.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中国农村曾经流传要想富,去挖墓的说法,也出现过成百上千座墓葬的墓地在一个晚上被盗掘一空的惨剧.今天和未来的人类面对古代并能够参透其中秘密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并且将越来越少.因此,一场前所未有的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运动正在全方位地展开.从国际范围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
7、考古学家会再像以前那样.只要你可以筹到足够的经费,就可以在科学的旗号下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进行发掘.相反,等待今天的考古学家的是民族主义,殖民主义者等各种各样的帽原来的地方士着民族比如美国的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的土着在觉醒,他们要求分享自己对文化遗产的权力,要求考古发掘应该取得他们的同意并获得法律的支持.一个印第安人形象地比喻说:考古学家,您至少应该敲敲门得到允许再进来.因此,美国和澳大利亚已经通过法律规定,许多与人体和宗教有关的遗存被限制发掘或者必须在发掘之后得到回埋.考古学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考古学的资源面临危机.考古学安身立命的基础面临危机.以前考古学家只顾埋头发掘,只管研究,用不着听别
8、人对考古的资料说三道四.今天不同了.不仅是考古学家才对考古遗存拥有权力,土着人同样有这样的权力,其他人也有这种权力.考古发掘不仅是用纳税人的钱处理祖宗留下的遗产,这些遗产本身也是属于全社会乃至子孙后代的.考古学家必须学习由更少的资料提取更多的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也必须更好地与其他人分享考古发王见,分享古代遗存的价值.古代遗存所具有的不仅是历史与科学的价值,它还拥有艺术审美价值,社会认同价值,情感价值甚至是创造力的价值.考古学家必须和所有的人共同学习如何善待人类的共同遗存文化遗产.目前的考古学界已经有了发掘就是破坏的共识一种只不过是有准备的,由专业人士进行的,比被动的盗掘和开采略
9、微好一点的破坏而已.那么,发掘就应该是极其审慎的.在进中国鹰史支?20045期?行学术发掘与研究的同时,考古学也必须担负起如实公布并让其他人共享发掘资料的责任,担负起保护文物,展示文物,普及考古知识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认识,考古学中一个新的分支一公众考古学成为今年以来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成长极快的一个领域.公众考古学主要是从责任与伦理的角度,研究诸如考古学是否不可避免地应该公众化?考古发掘与研究以外的考古教育,考古知识普及,文化遗产管理等是否应该成为考古学中合法的分支?如果是,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应该如何进行?交叉学科之间应该如何合作?考古学与政治,意识形态,新闻媒体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考古学与
10、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考古学如何在这样的社会互动之中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不断实现自身的完善?如何在历练自身的同时,提高对古代遗存的理解能力.公众考古学不仅仅是让考古学家做老师,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它更深层的关心是考古学的社会角色,考古学的伦理责任和考古资源管理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问题.2001年,一本国际性的考古学学术季刊公众考古学(PublicArchaeology)由詹姆士和詹姆士(James&James)科学出版社创刊,刊物的宗旨就是探索考古学与世界政治,伦理,政府,社会问题,教育,管理,经济,哲学等的关系.当然,举凡考古学的伦理道德,考古学与社会
11、的关系,考古资源的管理,出版研究,共享,展示以及考古遗址遗存的保护和利用等,都是公众考古学关心的范围.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实际上正是一次公众考古学的活动和实践.真正的考古学家并不需要通过评委和评选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他什么是重要的考古发84现,一个考古发现的价值与意义在什么地方.评选活动是一座桥梁,它以考古发现为媒介,连接起考古学家,传媒,公众和管理部门等与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与人类关于古代的知识与情感有关的社会群体.从1990年算起,今年的评选活动已经是第l4届了.尽管目前各行各业的评选,评奖活动已经多到泛滥的程度,但是考古学界的评奖,评选活动却相对很少,而且十大考古新
12、发现评选活动是真正老资格的评选活动.在20世纪的最后l0年,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苏秉琦先生的区系类型学说指导下,中国主要地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与编年谱系基本建立,考古学研究面临新的课题与转机;建国以来与国际考古界最新进展的隔膜被逐渐凿破;考古学方法与理论逐步多元化;考古发掘的主体逐步基层化和分散化;同时由于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配合基本建设使得考古发掘工作的数量急速增加,考古知识的积累呈现爆炸式膨胀.然而,由于新的考古发现来得太多太快,连考古学家自己都有些目不暇接,穷于应付,认真的研究思考并没有跟上,许多考古项目甚至连考古的发掘报告都来不及撰写和出版,加上缺乏适当的宣传和沟通渠
13、道,发现的成果难以被人共享,甚或由于口耳相传,媒体炒作,引起不少的误解和误导.在这种情况下,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时任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的彭卿云先生等联合考古学界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主办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从每年中国文物报报道的数以百计的考古发掘中评出lO项学术价值显赫的重要发现,逐渐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中一道亮?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试谈?丽的景观,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实关注的主要不是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本身,而是出自于对中国考古学学科进步和学术成就的深切关注,是对人类童年经历的回顾与眷恋.考古学作为一门回头看的
14、学科,它刷新人类对于自身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不是依靠书斋里的皓首穷经,而是依靠手铲和野外发掘.可以说,每一次考古发掘或多或少都会有新的发现,它或者是填补了人类某一方面的记忆和知识空白,或者是重复与验证了已有的发现和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以下特点使得中国考古学的新发现在目前的情况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第一,中国考古体宏量丰,在全世界无可比拟.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连绵不绝,今仍存世的硕果,并且经历了人类起源,食物生产和文明起源以及文化演进的各个重要阶段;在文明社会产生以后,中国历史又具有着无与伦比的连续性.如果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必极具概括性的文明史观,中国文明无疑应该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史上最大的一个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oc 全国 大考 新发现 评选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