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的梯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
《《如画的梯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画的梯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画的梯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教学设计各位同学好,孙老师来自宁波北仑,虽然来杭州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每次来了,总还是不自觉地被杭州的美景所吸引。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所以今天孙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很美的地方。不过,在此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梯田?(考虑到杭州的学生可能对梯田并不熟悉,老师作了两手准备,如果学生不能陈述,则由老师自己作简单的介绍:在我们浙闽丘陵地区,在低矮的山坡上,依山势而筑的阶梯状的农田。在这样的梯田上,主要的农作物是茶树、油菜等旱地作物。)今天,孙老师要带大家见识的也是梯田,但绝对是不同凡响的。那梯田到底在哪里呢?老师就不调大家的胃口了,是在哀牢山区。大家都没有听说过吧
2、!显然,哀牢山不是一座名山,但它绝对是一座特别的山。因为在这里有一个小县城,叫元阳,元阳有着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梯田景观。到过元阳、见过元阳梯田的人这样说:你若没见过元阳的梯田,那就不要说你认识梯田。这口气好象也太大了点吧!同学们想见识一下吗?不过我们总得先知道这元阳在什么地方吧。请同学们看老师自己准备的这张地图,对比着中国行政区划图,快速地找出元阳是位于我国的哪个省?注意北回归线穿过云南省,元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地区,附近有一条河流名为元江。我想元阳、元江,它们之间肯定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好,鉴于大家刚才的出色表现,孙老师现在让大家欣赏一组极为壮观的云南元阳梯田的照片。(课件展示)引导
3、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应该有话可说。这时,若有学生提到“这些梯田就像一幅幅的画”,则可顺水推舟地点题:“老师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刚才所展示的都是照片。但他们确实是美丽如画,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如画的梯田。不过,孙老师觉得这梯田更像是另一种艺术品,你们看,它们是那样的有棱角,具有很强的立体感”相信学生能很准确地把握:它们更像是艺术雕塑。“很好,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过我相信其他同学肯定也已经体会到这些梯田的雕塑艺术之美了吧!但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照片只是元阳梯田的一部分。孙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在元阳,从最低的山谷底部到最高一层的梯田,一共大概会有多少级?”“五千级。这会是多么壮观啊!现在请同
4、学们闭上眼睛,回放刚才欣赏过的那组梯田的照片。”教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独白:“水平如镜的梯田从一座座山头延展下来,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地交汇成万顷良田。日出时,红霞满天,波光粼粼,金灿灿,亮闪闪,好似一架直上云霄的天梯;日落时,山村、树林和梯田披着金色的纱巾,千山万壑,如诗如画。最美的要数有云雾的日子,梯田在阳光和云雾的交替变幻之中,更是气象万千,壮阔无比。大家有没有看见成片的云雾缭绕的梯田,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去“发现”梯田上有生命力的东西,如耕地的牛,在田间玩耍的小孩子,还有正在田里辛勤劳动的农民。“老师真的很佩服大家的想象力。老师要把你们想象到的东西补充完整。比如,那些在田间劳作的人身着
5、鲜艳亮丽的少数民族服饰,他们有的正挥锄修整田埂,有的正驱牛犁田。那么同学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吗?”“哈尼族。”“对了,正是哈尼族人,他们的祖先在一千多年前用手和最简单的劳动工具短柄锄头,在崎岖、险峻的哀牢山区开始了一种浩浩荡荡,但又如蚂蚁搬家似的劳作修筑梯田。那大家能想象出当时的劳动场面?这回,我们要借助于集体智慧,看看哪个小组最具有想象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去,一来可以适当的点拨,二来可预先了解讨论的结果,便于对课堂进程的调控。师生交流后,教师提问:“那么从这样壮观的劳动场面中,同学们能否感觉到哈尼族的民族精神?那是什么样的?”(在教师的启发之下,相信学生会
6、说出“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师:很好,哈尼族人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才能开辟出如此壮观的梯田,而梯田的开辟成功使哈尼族人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因为哈尼族人并非哀牢山区的原始居民,他们本来是过着游牧的生活。(课件介绍哈尼族的历史)提问:哈尼人为什么选择“地无三尺平” 的哀牢山区作为新的家园?师生交流后,最终要得出的结论是:一千多年前的哈尼人已经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了。梯田和简陋的村寨是哈尼人生活的全部,虽然单调,但充满生机。一千多年来,哈尼人在青山绿水之间过着鸡犬相闻、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正是这种宁静、这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绝
7、佳方式,是安顿一个不知疲倦的、不畏奔走的民族的最终原因。那么这样的和谐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梯田上种的是什么吧。(水稻)师:在梯田上种水稻?恐怕我们这里从未有种水稻的梯田吧!同学们对此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阶段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哈尼族人梯田稻作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得出结论:哈尼族人的梯田是人地协调的典范,是元阳地区特有的。师:一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了哈尼人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造就的是四季如画的梯田景观。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品味它的美丽和壮观。(师生一起边看图片边朗读。)师:面对如此美景,总有一种想去亲眼目睹的冲动,大家
8、觉得呢?但现在肯定不行,不过,孙老师准备了一位从元阳旅游回来的游记,虽然只是其中很短的一部分,但它让我看到了哈尼族人生活的另一面。(课件显示:走进哈尼族)师:哈尼族人不仅祭树,崇尚树神,各民族还有许多自然崇拜。开山,要祭山神;引水,要祭水神;栽秧,要祭秧神;割谷,要祭谷神。(设问:这些民俗,实际反映了什么?)梯田稻作的生产方式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这些自然崇拜折射出的是:一千多年来,他们在漫长的梯田稻作生产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面对自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态度:感激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课件显示:这正是元阳梯田永不破败之所在)师:不过,孙老师接下去要给大家看的另外两幅梯田的照片可能要让你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画的梯田 如画 梯田 教学 设计 说课稿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