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本《注千字文》与敦煌本《注千字文》 .doc
《上野本《注千字文》与敦煌本《注千字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野本《注千字文》与敦煌本《注千字文》 .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野本注千字文与敦煌本注千字文2007年第3期(总第103期)敦煌研究DUNHUANGRESEARCHNo.3.2007TOTAL103上野本注千字文与敦煌本注千字文王晓平(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3)内容摘要:上野本注干字文是现存最早的千字文注本之一,与敦煌本注千字文的关系值得探讨.本文论述了这一珍贵抄本的文献学意义,并着重对黑田彰等人着上野本注千字文注解的注释加以补正,为进一步展开与敦煌本注千字文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关键词:上野本注千字文;敦煌本注千字文;敦煌蒙书消疑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3005506千字文的注本,今传有清
2、人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等.然而,在此之前,千字文很早便有注本出现.法国国立图书馆藏敦煌本杂抄(亦名珠玉抄,益智抄,随身宝),是一本幼学书,其中就着有”千字文(钟繇撰,李暹注)周兴嗣次韵,Eli,郑阿才,朱凤玉着敦煌蒙求研究指出,千字文除了白文本在敦煌流传外,唐代敦煌地区也普遍流传着有注解的千字文教科书.这些千字文注是为了辅助童蒙家学之用,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或不同的时空背景,而将内容作部分的增减,不同时代的注本,正可反映出各时代在帮助童蒙理解时所作不同的诠释而呈现出各种不同注解的风貌口.千字文古注有上野本,敦煌本,纂图附音本,而新注则有新版大字本,三注本,三注故事本.在9世纪末,
3、日本藤原佐世所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的小学类中有如下载录;千字文一卷周兴嗣次韵撰千字文一卷李暹注千字文一卷梁国子祭酒萧子云注千字文一卷东驼固撰千字文一卷宋智达撰千字文一卷丁觇注.这里载录有”千字文一卷,李暹注”.另外,其中”东驼固”,”东”字或为”陈”字之误.见在书目载切韵异本(增补本)着者15家,有”陈道固”撰,”驼固”或正为”道固”(小长谷惠吉日本国见在书目).藤原赖长所着台记,在保延六年(1140)学习过的书里,也举出了注千字文一卷.但是,在唐代或者同时期的写本里,尚未发现明确为李暹注释的本子,而学者主要是根据日本传存的所谓纂图附音本(开头有”梁大夫司马李暹”撰写的序)来加以探讨.在现存的
4、李暹千字文注的3个本子,即敦煌本,上野本和纂图附音本当中,后者有室町时代写本,江户时代古活字本,整版本.这些本子中有避宋讳改字的情况,注中还有引用晚唐以后流行的太公家书,唐书字句的,因而很可能是经过改窜的本子,并非初唐原貌.相比之下,上野本和敦煌本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上野本注千字文,今有上野本注千字文注解,根据这个本子封底的题记,是日本弘安十收稿日期:20050315作者简介:王晓平(1947一),男,四川省开江县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日本帝壕山学院人间文化学部教授.?55?年(1287)在幡川佐用乡(今兵库县佐用郡佐用町)的一个寺院里抄写的,而它所依据的原本则是建仁二年(1202)的抄本
5、.与残本敦煌本不同的是,它是现存最古老的千字文注的完本.千字文注写本与李暹日本传存的”李逻注”千字文注写本,前冠有署名为”梁大夫司马李逻”的序文,据研究,其为14世纪时书写的.另外还有江户时代的古活字本和整版本传世,这些都是研究千字文注非常珍贵的文献.上面提到的”李逻注”写本,”李逻”显然是”李暹”之误.上野本与”李逻本”的序言的开头部分(从开头至”至梁武帝受命,令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推其理,为之次韵”)大体相同,内容都是叙述周兴嗣编写千字文的缘起,不同的是述说作者为之作注原因的后面部分.上野本由于写到李暹个人的经历和想法,所以应该说具有特别的价值.这一点Et本学者东野治之关于李暹(注千字文&g
6、t;已经指出.下面将这一部分标点注释,断句和东野治之引文颇有不同.这一部分也正是从对周兴嗣千字文的评价谈起的:盖玄途渊迹,理趣绵长,味之耋(音wei,又音men),寻之郁郁,字简不烦,文约理备,省而易通,妙贯典模.恢恢乎,有物斯在;洋洋乎,有盈耳之美.接着便是李暹结合自己的经历叙述自己为什么要为之作注的部分:暹奇其文理,志传(博)其训.昔东朝武定年内,任秘书郎中.王事靡坚(盟),不暇宁居.奉使楚城,慰抚边蛮.路次颍川,遇大司徒侯景称兵作乱,遂为之维絷,奔梁不可得,还业(邺)无路.岁次大火,被逼入关.遂在西京,经卅余年.由直言惧旨,屡空被褐,鹿裘带索,行歌拾穗.恨时E2-不遇,怀川上之悲.知不可
7、求,从吾所好,退守蓬庐,述经明道.叹日:若彼姬昌,不物差里(拘荧?56?里),周易莫不(不或为衍文)兴.故日:作易者,其忧患乎?孔丘如其不为诸侯.所逐,洙泗之教,曷为得阐?屈原被怀襄所放,离骚552_经,郁尔而明也.寻诸古今,着述士多是不遇而有作斯(有所作)也.或因文申志,或托辞而称情矣.冀来世之君子,察其意焉.由此感怀,故捃摭典模,注赞云尔也.根据这段序文,可以看出,李暹曾在”东朝”即东魏武定年间(543550)任秘书郎中,在奉使楚城(楚州,安徽省凤阳县)时,途中在颍川遇侯景之乱(武定六年,即547年,梁武帝太清元年),既不能回梁,又不能返邺(东魏,北齐的首都),只好留在”西京”(西魏,北周
8、都城长安),一住就是30年.在此期间,退而为千字文作注.序文的最后部分,引姬昌,孔子,屈原为例,阐述”忧患着书说”,以表明自己托词陈情的真义.东野治之认为,这篇序文是可信的.理由之一是通观全序,没有特别不明之处,同时也没有可以断定为伪作者或者改写的地方.如果上述序文可信的话,那么从来围绕李暹注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笔者虽然对原文的断句和个别地方的解释与东野治之有所不同,但也认为,在现阶段,上述序言无疑是李暹注最值得重视的资料,是考订李暹其人其注首先应该加以探讨的.与此相比较,14世纪书写的”李逻注”的序言,则像是将上述上野本的序言的前半部分与另外一篇序言拼接在一起构成.因为在”至梁武帝受命,
9、令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推其理,为之次韵”这些大体相同的部分之后,很像一篇原本独立的序言:夫者盖立身之本,文者乃入官之始也.是以开天立地,三曜于是生焉;二仪既立,四节以上由序.上古玄朴,坟典之诘(诰)未弘;下代稍文,丘索之书乃着.故五经诸字,卷轴弘多,积载累功,用窥其户牖耳.千字文简要略(文字后或脱一“文”字),义括三方(“方”或者”才”之误);包览(揽)百家,意存省约;上论天地,下次入伦;义及九州,泛论五岳.日月星辰之度,建首明王;三皇封禅之书,亦在其内;前汉后汉之事,次第俱论;秦始刻碑之勋,于斯辩释.然王羲之本有余文传通世俗,以为法轨.萧王乃令周兴嗣次韵正之焉,得千字文.悭(悭字疑为”文坚”之
10、误)义奥,诠者难寻,若不解释,无以得悟.寂虽不敏,曾在学门.依据诸处,敢注斯记.意浅义深,如或未周,辄率己情,万无一是,上才其所见,以晓愚蒙.若有智者,望垂更为润色焉.值得注意的是,序文的作者自称”寂”,此为何人,有必要探讨.上野本的末尾,还有一段文字,对于了解千字文的各种注本,或许能够提供某些线索,这里也标点引录于下.东野治之所校,略称东,笔者所校,略称王.五书校本注记千字文卷序并注第二品北平府刑狱参军肯注千字文者,敕大学士周兴嗣之所作.秘书仲(中)有太王书.年月久远,悉皆注败.宝之则无用,弃之则可惜.使周剪取其文,糊之于纸,集为此篇.周雅有精纲,弗大渊传(东:博),辞义总丽,声竞标奇(东:
11、寄),超于万古,实称制.予见而说之,聊为注解.古来少说,皆是教为僮(王:童)幼.陈说幼,识性置(东:真)狭,志用宜须渐染,然后开悟.前汉司马相如作所(王:所作)凡将,灾(东:史)游制急就,后汉祭(东:”祭”乃”蔡”之误)作学劝文,月仪之例.故孔子(东:子夏)云,虽少道(王:即小道),有可观者.(缺二字)代既远,文质不同.各观时俗,更造新音.周之所制,最为典美.行行隆丽,间间富搏(东:博),以短便(东:绠)希(王:汲)彼(东:衍)深泉.如有不逮,存之不(东:衍)(下)问.所谓以蠡测海,以管窥天.若有见者,幸佯(东:详)加释也.嶷作解序云,不以墅,解此千字文,如戴瓮窥天,寸便(东:绠)测海,安能见
12、其高深?千字文又王逸少书(东:衍)(书).嶷解之(东:云):其文足千字而不重,故日千字(东:脱”文”字)也.王羲之,字逸少,晋左将军,能书者称王献之,称羊仰去,古莫Z-王者也.其子献之,能书与父齐名.世人云,二王者也.羲之以为大王,之(东:前脱一”献”字)以为少王.逸少有此千字文遗迹.爱其迹,重其人,故次其成文羲(义)者也.晋元帝处迁江东,在路上千字文坏烂,遂失八字.故寓王羲之以此八字续之,以满千字.故日:谓语助者以下八字,王羲之所续也.正如东野治之所指出的那样,这篇序并非出自李暹之手,与李暹注没有直接关系.作者恐怕就是序文开头出现的那个”北平府刑狱参军肯”.北平府为明洪武三年(1370)以后
13、所置,但若将府理解为官司之的话,即解为”北平郡治”,则当注意北魏,北齐,隋以及唐的一个时期(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置有北平郡.根据”刑狱参军”这个官名,很难考虑是在唐宋以后,文中列举小学书时也没有蒙求,太公家教等唐代以后的书,所以可以说此文的年代可能大为提前.保存在日本文献中的千字文注平安时代末期成书的和汉朗咏集私注已经引用了上野本.千字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注”易日:寒来则暑往.往则寒来.秋熟收敛,冬则盖藏,以拟自供养老济弱也.”信就的和汉朗咏集私注在”春润三月”题注引用了千字文注“闰余成岁”的注文.,在”杂竹”的诗句”进笋未抽鸣凤管”注里还引用了千字文”律吕调阳”的注文.上野本与敦煌本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千字文 上野本注千字文与敦煌本注千字文 千字 敦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