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红楼梦》中宝钗黛玉形象新探.doc
《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红楼梦》中宝钗黛玉形象新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红楼梦》中宝钗黛玉形象新探.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红楼梦中宝钗黛玉形象新探【论文提纲】本文主要论证了宝钗、黛玉性格的形成与所处环境及社会经历是分不开的,而这样的性格也直接导致了最终的爱情婚姻悲剧。一、1.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2.论证环境对宝钗、黛玉性格的主要影响,论证这种性格对悲剧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二、(一)环境造就性格1黛玉性格的形成(1)寄人篱下的环境使黛玉形成了孤生女儿的娇气;(2)教育真空使黛玉形成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性格;(3)家庭生活的落差形成黛玉多愁善感、泪水终日的性格;(4)高攀贾府的心理压抑形成黛玉多疑、爱恼人、小心眼的个性;(5)对爱情的渴望和大胆追求形成黛玉说话尖刻的个性.2
2、宝钗性格的形成(1)封建礼教思想的根深蒂固形成宝钗守节安贫的淑女个性;(2)商人家庭出身和大观园的复杂关系使宝钗形成崇尚功利、圆滑世故的性格;(3)贾府的势利环境形成宝钗处心积虑、机诈权谋的处世个性;(4)封建礼教的教条主义直接导致了宝钗的“冷酷”性格;(二)性格决定命运1黛玉性格对爱情悲剧命运的影响(1)语言尖酸刻薄损害了黛玉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从而加剧了悲剧的产生;(2)敏感多疑的个性疏远了别人,孤立了自己,使黛玉不但成为封建礼教的背叛者,而且成了封建礼教下人们的敌人;2宝钗性格对婚姻悲剧命运的影响(1)宝钗圆滑世故、虚伪机诈的个性虽然迎合了封建礼教,却与宝玉反叛的性格格格不入,这直接加剧了
3、宝钗婚姻悲剧的形成;(2)宝钗冷酷无情的性格,让最终强制的婚姻成了没有爱的婚姻,最终注定着悲剧上演;三、宝钗、黛玉二人的不幸命运,固然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因素,我认为更重要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两人的不同性格造成的,而性格又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造就出来的。试想,如果黛玉也有万贯家资,父母健在,她就没有寄人篱下的那段悲痛经历,也就不可能形成她那种畸形个性和叛逆的性格;而宝钗若不出于极为重视封建礼法的皇商之家,假如有良好舒适的环境使其自然成长。她的个性中决不会有那么多的功利性,也不会被封建礼教毒害的那么深,其二人的结局很可能要另当别论。而造成两人性格分歧的原因,主要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成长环境,所以说:“环
4、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论文摘要】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红楼梦中宝钗、黛玉的人生经历和爱情婚姻悲剧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观点。黛玉两进荣国府,前后表现的孤高自许和泪水终日的畸形个性,与其前后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个性,虽争得了宝玉的爱情,但最终也只能泪尽而逝。宝钗“圆滑世故”、“会做人”的个性特征也是由其商人家庭的出身所决定的,虽赢得了贾府统治者的欢心,但却和宝玉的人生追求格格不入,最后只能青春守寡。本文试图通过社会的视角来梳理出宝钗、黛玉二人的生活环境、个性和命运之间的联系,深入分析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内在因由,探寻旧时期环境对女性人格的影响,为封建礼教
5、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做一些探讨。【关键字】 环境;性格;命运;泪水终日;青春守寡 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红楼梦中宝钗黛玉形象新探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典型形象,其中主要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具有更加典型的意义。两人的生活环境的迥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正是这种与生活环境格格不入的性格注定着二人的悲剧命运,不是人生捉弄了她们,也不是人们抛弃了她们,而是环境造就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是社会悲剧,也是个人悲剧。一、环境造就性格人的生存环境对其性格和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的熏陶对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林黛玉多愁善感,坦率任性,泪水终日;薛宝钗则理智正统,办
6、事崇尚功利实际,圆滑世故。她俩迥然不同性格的形成都和她二人的生活环境及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我们都能从她们的生命旅程中找到充分的论据得以论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徇情者。她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终日以泪洗面,又“孤高自许”、“好弄小性儿”、“多疑尖刻”、“小心眼”,鄙视封建文人,走“仕途经济”之路,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是一个上层社会中孤芳自赏的具有名士气质的叛逆典型。她是林如海,贾敏的独生女,由于夫妻膝下无子,故爱女如珍,自幼教她读书认字。温暖舒适的环境,使她心理上自小就有别的女孩不可比拟的优越感,比其他同龄人有更强的自尊心。但六岁上时,黛玉之母一疾而终,她无依无靠,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姊妹
7、扶持,贾母随迁都中船来接,这样黛玉七岁就孤身寄住在贾府。当然黛玉是极不愿离开自己的家的,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时她才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背井离乡,远走他方,在这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个“自已身世不幸”的情结。但贾母面对这袅袅婷婷,幼小失恃的亲外孙女,竟疼得胜过了亲孙女儿。在外祖母的爱抚下,黛玉并没有立刻感到家中与贾府之间有多大的温差。相反,还有那面若春花,目如点漆的表兄弟相伴,是颇不寂寞的,老扶幼伴,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过多流露出的是孤生女儿的娇气。林黛玉出生在一个已衰微的封建家庭,祖上曾封列候,到她父亲一代便已不能袭爵,父亲是科甲出身,官做到巡盐御史。林家支庶不盛,门庭单薄。林黛玉没有兄弟姐
8、妹,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父亲请了家塾先生教她识字读书。又因她身体怯弱,课读也就不甚严格。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也就很有限。在黛玉的身边,就形成了一个教育真空,正是这种教育真空,成就和保持了黛玉纯真的天性和自然人格,她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己后果得失。也正是这个教育真空,形成和加固了黛玉的悲剧性格,使她终生都被摒弃于世俗的幸福之外。这种性格最不宜寄人篱下,可她因父母相继去世,偏偏不得不依傍外祖母家生活,她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使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9、;使她用真率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以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使黛玉幼小的心灵早早就铭刻着自卑,内心有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然其又秉绝对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加之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才思和敏感,这就在潜意识里形成了她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性格。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影响着个体性格的形成。如在一个富裕环境中长大的人来说,可能性格中就比较有优越感,而家庭的衰落就可能给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带来自卑感。林家的家道中落除了直接冲击着黛玉的心灵之外,还间接地影响着她爱情的成败,这反过来,又影响着黛玉性格的形成。待到她的父亲病故,第二次重进荣国府时,她已成了一个无父无母地
10、孤女,在人檐下依栖了!在那时“都是一双富贵眼”的贾府,上至贾府的主子,下至管家嬷嬷竟没有人真心实意、知冷知热地去和她进行思想交流,去说知心话。父母兄弟地亲情温情,黛玉是没机会也无处去体会的。而周围的人情冷暖,却时时利剑般地刺痛着她那颗稚嫩的心。主子奴仆们一个眼神,一个次序,一声冷笑都会让敏感多疑的黛玉感到细微而又分明的具体内容。任性天真的黛玉每走一步都会听到那不明显的摩擦声。她的自尊心随时会受到那虽不明显,但又对比鲜明的挫伤,她的心里很不好受。是的,她心里的愤懑之情和不满只能靠此去排遣而别无他法。就在同一天里,凤姐见一个唱戏的小旦扮起来像黛玉,爱恶做剧的凤姐不由得笑说道:“你们看这里的戏子很像
11、我们这里的一个人”并让大家猜。在封建社会“娼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娼妓,优伶处于十分卑下的地位。而拿来和黛玉相比,这对她来说是奇耻大辱。这些侮辱性的话语,对一个失去人的尊严便会失去一切欢乐的黛玉来说,却更是一种心灵的伤害。在这样的环境中,真叫人恼又不是,气又不是,因此黛玉“起身便走”,但她既没有一个躲避风雨隐晦,人情冷暖的恒温环境又无处向人去诉说内心的苦闷,只能在墙角悲凄呜咽起来。再者外祖母家又远非林家所能攀的富贵,加上其母亲的遗训“外祖母家自与别处不同”,致使黛玉幼小的心灵感到最沉重的压抑。于是,她在贾府的生活中时常小心翼翼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行一步路,不多说一句话”,深恐“被人耻
12、笑了去”,可见黛玉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奈。正因为身世如此,林黛玉时时都谨小慎微,深怕授人以耻笑的把柄。六七岁的幼童,正是天真活泼、撒欢膝下尽享天伦之际,偏落得如此际遇,不得不生活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正是这种畸形社会环境塑造了她的畸形性格,多愁善感,泪水终日;语言行动“爱恼人”、“小心眼”的个性。在大观园中,随着黛玉年龄的增长,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封建礼教的无情束缚之间的矛盾,又是其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黛玉初来贾府年龄尚小,贾府就安排她和宝玉同室居住。后来元春下令让宝玉和众姐妹们一同搬进大观园去住。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大观园这个新天地里爱情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二人
13、争吵更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黛玉在竭尽全力捍卫爱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试探,另一方面是黛玉头脑中,受封建主义“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清”等封建礼教的束缚,热烈追求爱情,但又不愿公开。经过多次试探,证实宝玉对自己忠诚后,她出于对爱情的防护,对史湘云与宝玉谈“金麒麟”之事,对宝钗与宝玉谈“金玉良缘”等话题极为敏感,使她进一步陷入苦恼悲愁的重围,从而表现出在语言行动方面“尖刻”、“多疑”的个性特征。面对大观园环境的阴冷,前途的昏暗,黛玉除反抗外,并没有别的出路,她只好一头扎入书堆中去,从书本中寻求精神的食粮,从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吸收营养,形成了她不尚虚伪,表里如一,率直刚正等美好的品质,更形
14、成了她藐视封建权贵,敢于抗争的叛逆精神。黛玉的父亲是前科探花,母亲是侯门千金,自幼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于书她不仅阅读,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和领悟。正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她的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中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具有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总之,黛玉形象的最可贵之处是,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荣国府里,她始终能保持一片纯真之情,玉洁之心。率真刚直,表里如一,不尚虚伪是她性格的灵魂。黛玉虽然体弱多病,弱不禁风,但对爱情却没有丝毫的犹豫退缩,她径直朝着那束亮光,笔直地走过去,每走一步都表现出和封建时代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而这一切性格都是在一定的时代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与林黛玉相映衬,曹雪芹
15、又以如椽巨笔,精心塑造了另一悲剧人物薛宝钗。她生于书香续世之族,且拥有巨万之富的皇商之家。她从小就被认定是棵好苗苗而加以精心培养。绘画、医学、书法知识她无所不通,棋艺也相当精湛,上自国典朝章,下到雕虫小技无不精通。她父亲望女成凤,在智力方面大力投资,为她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她心灵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更深,为她的婚姻悲剧埋下了深深的祸根。从德育方面来说,她虽然是个拥有百万之富皇商家的千金,但颇又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素养。衣服穿的是“一色儿半新不旧”,门上吊着“半旧的红袖软帘”,闺房内的陈设也十分的朴素简单。这些正显示了封建士大夫阶级“守节安贫”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衍化。而这一切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环境 造就 性格 决定 命运 中宝钗黛玉 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