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龙八部》的悲剧及其审美效应毕业论文.doc
《论《天龙八部》的悲剧及其审美效应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天龙八部》的悲剧及其审美效应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天龙八部的悲剧及其审美效应摘 要悲剧一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新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作为一部具有崇高悲剧精神的悲剧,它通过反映宋哲宗时代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个体恩怨和民族矛盾,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非人世界,不仅展现了萧峰、虚竹、慕容复、游坦之等人的家庭悲剧、爱情悲剧、人生悲剧,还深刻揭示了这些悲剧背后的历史的残酷现实、人性的贪、痴、嗔以及文化的矛盾冲突;蕴含着独特的审美娱乐效应,深刻的心灵净化效应和强烈的教育激励效应。关键词: 天龙八部; 悲剧; 审美效应AbstractTragedy has always been the eternal t
2、heme of literature. Tian Long Ba Bu, a moving tragedy with sublime spirit of tragedy by master Jin Yong of new Kungfu novel, describes an inhuman world of “everybody is wronged,all of Love are evil”for common people by reflecting personal grudge and national conflicts among the State of Song, Liao,
3、Dali, Xixia, Tubo and Jurchens in the time of Song Zhezong. It not only shows the family tragedy, the love tragedy, and the life tragedy of Xiao Feng, Xu Zhu, Murong Fu, You Tanzhi and other people, but also profoundly reveals the historical harsh reality, the human nature of greed, silliness, anger
4、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hind those tragedies. Besides, it also contains the unique effect of esthetic and recreation, the profound effect of purification of soul and the strong effect of educational incentives.Key words: Tian Long Ba Bu; Tragedy; Aesthetic Effect目 录摘 要 IAbstra
5、ct II绪 论 1一、天龙八部的悲剧体现 2(一)家庭悲剧 2(二)爱情悲剧 3(三)人生悲剧 4二、天龙八部的悲剧成因 6(一)历史的残酷现实 6(二)人性的贪、痴、嗔 7(三)文化的矛盾冲突 8三、天龙八部的悲剧所蕴含的审美效应 10(一)痛感与快感独特的审美娱乐作用 10(二)恐惧与怜悯深刻的心灵净化作用 11(三)崇高感强烈的教育激励作用 12结 语 14参考文献 15致 谢 16绪 论“天龙八部”是佛教术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都是“非人”,“非
6、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所表现的并非正常社会秩序之下的人类社会,而是在正常社会秩序之外的江湖豪客的世界。金庸先生在为这本书“释名”时就说:“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就像水浒中有母夜叉孙二娘、摩云金翅欧鹏。”1可见这些“非人”的精怪,虽不是小说描写的对象,却象征了小说的人物、现实中的人生。因此小说里的世界,就成了人与非人的世界。在天龙八部中,朗朗乾坤到处藏着魍魉和鬼蜮,人的爱恨情仇、贪痴嗔欲,构成了谁也无法摆脱的“共业”,人们在这“共业”之下,又各
7、种其因,各得其果,最终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演化出一幕又一幕的悲剧。陈世骧先生曾说:“(天龙八部)这样的人物情节和世界,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大超脱,时而透露出来。而在每逢动人处,我们会感到希腊悲剧理论中所谓恐怖与怜悯。”1天龙八部中的悲剧,无不展现着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无不透射出人类的灵魂,又无不令人唏嘘叹息不已。中国的许多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大都喜欢以“大团圆”作为故事的结局。故事中的正面人物虽历尽艰辛,饱受磨难,最终却有惊无险,善有善报;反面人物虽能得逞一时,但最终必定是邪不胜正,恶有恶报。所以正面人物的悲剧结局是不多见的。但金庸的小说,以天龙八部为代表,虽是用传统手法来写的通俗小说,
8、却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突破了一贯的“大团圆”传统,以独具魅力的手法描写了宋哲宗时代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个体江湖恩怨和集体民族矛盾,通过浓郁的悲剧意识、悲悯的咏叹深刻地展现了社会人生,反映了“非人”世界的众生相,给人一种苍凉悲凄之感,可谓是一部沉宏博大、悲天悯人的具有崇高悲剧精神的悲剧。鉴于天龙八部彰显了历史的残酷、人性的丑恶以及文化思想的矛盾,反映了朗朗乾坤之中的众生悲剧。本文拟从书中所体现的悲剧切入,探究其丰富的内蕴,通过较系统的论述分析,解读天龙八部的悲剧体现、成因以及其蕴含的审美效应等等,以便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一、天龙八部的悲剧体现纵观天龙八部,可谓是一部众
9、生悲剧组合的史诗。陈世骧先生曾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1八个字概括天龙八部的题旨。无论是萧峰、段誉、虚竹、王语嫣、玄慈、段正淳、阿朱等英雄侠士、温柔仕女,还是“四大恶人”、丁春秋、慕容复、康敏、白世镜、游坦之等恶毒小人、阴险之辈,都无法逃脱悲剧的人生。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他们辗转曲折的身世,还有他们的情感经历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精神内涵,既是产生天龙八部的悲剧的源头,又是天龙八部的悲剧的有机组成部分。解读天龙八部,其悲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悲剧天龙八部作为一部极富宗教情怀的杰作,隐约宣扬一种因果报应的佛学。书中无时无处不充满着怨和恨,而仔细分析这些怨和恨,又多数是源自上一代的家庭的恩
10、怨情仇。事实上,天龙八部里的家庭都是不圆满的,正是有了这些不圆满的家庭,使得上一代的恩怨情仇得以延续至下一代,甚至使得悲剧代代相传,除非家族彻底的灭绝,或者当事人超越了他的家庭,才能结束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天龙八部中的这些家庭悲剧,在萧峰、虚竹等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先看萧峰。萧峰的悲剧,是其父萧远山的悲剧的延续,甚至可以说,萧峰的悲剧,也是其父萧远山间接造成的。萧远山自从雁门关外无缘无故惨遭横祸,妻子死别,儿子生离,便心怀复仇之念栖身少林寺几十年,迟迟不肯与萧峰相认,其目的就是等待时机,报仇雪恨。在萧峰追寻身世真相的时候,萧远山假扮儿子萧峰大开杀戒,疯狂复仇,连杀乔三槐夫妇、玄苦大师等人
11、,故意陷萧峰于不义,致使萧峰背负欺师灭祖的罪名,为世人所不容。从萧峰的那句“这些人既是爹爹所杀,便和孩儿所杀没有分别,孩儿一直担负着这名声,却也不枉了”1可见,正是由于萧远山所种下的“因”,才有了萧峰悲剧的“果”。萧峰是不能背叛父亲的,或者说那个时代的人是不能背叛自己父亲的。因为那是一个“父为子纲”的年代,而萧峰又是自小在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下长大,所以他不得不延续家族上一代的恩怨。当然,如果萧远山适时站出来,那么萧峰的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但萧远山却是有意让其子延续自己的恩怨,直接把复仇之念加诸萧峰身上,对此,萧峰不能超越自我,不能得到超脱,他的悲剧也就由此而生。再看虚竹。虚竹虽然是最后得到善报
12、的主人公之一,然而其成长经历也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悲剧。他本以为自幼无父无母,却在被逐出少林的那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生父是一直在自己身边的少林方丈玄慈,生母是江湖人称“无恶不作”的叶二娘。与父母相认,一家团聚,虚竹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然而片刻之后,亲生父母即双双死在他面前。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悲痛的惨剧呢?深入探讨虚竹的家庭背景,不难得出:这个悲剧,源自虚竹的父母,即其家庭上一代的恩怨。由于玄慈当年误中慕容博的奸计,导致萧远山家破人亡,由此招来萧远山的蓄意报复。萧远山把玄慈与叶二娘的私生子虚竹抢走,扔在少林寺,原本的目的是要让玄慈经历其本身的痛苦,不料间接刺激了叶二娘变成每天都要虐杀一名婴儿的“无恶不
13、作”的“四大恶人”,虚竹也由此成了名义上的孤儿,由少林寺抚养长大。此后,玄慈因曾犯佛门淫戒的隐秘被萧远山当众揭穿之后身败名裂,领罚完后自刭当场,而叶二娘也随即以身殉情,造成了虚竹才寻回亲生父母,回归家庭片刻就再次变成孤儿的家庭悲剧。假如没有上一代的恩怨执念,虚竹虽说是私生子,起码还可以拥有母爱,享受快乐的童年。但因为他生长在上一代恩怨漩涡中心的家庭,其父母种下了“恶因”,加之当时江湖中“父债子还”的观念,作为下一代,他不得不承受家庭悲剧的延续,自幼以孤儿的身份在少林寺长大,才至亲相认片刻即至亲双亡,从大喜到大悲,饱尝上一代恩怨的“苦果”。(二)爱情悲剧爱情作为一个永远说不清的话题,自古以来便贯
14、穿于文学作品之中,天龙八部作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小说,自然也不能除外。不同的文学作品,对于爱情往往有不同的阐释。金庸擅于写情,其笔下的情爱,总是能写透人们心底最脆弱的地方。严家炎先生曾说:“金庸作品这么吸引人,从内容上说,似乎可归结为三管齐下,错综交融:一是写义,把侠义精神写得很感人;二是写武,即武功打斗写得动人;三是写情,将男女爱情同样写得很迷人。义、武、情构成了金庸小说内容的三大支柱。”2所以,作为金庸的得意之作,天龙八部可谓是“刀光剑影转瞬逝,悲欢离合总关情”。书中最震撼人心的爱情,莫过于游坦之与阿紫;而最令人惋惜的爱情,莫过于阿朱和萧峰。游坦之与阿紫之间的爱情故事并不是悲剧本身,而是游坦之
15、在走向最终毁灭前所承受的苦难;阿朱和萧峰的爱情悲剧,则纯粹在于造化弄人。游坦之是聚贤庄少主,胸无大志,文不成武不就。由于讨伐萧峰的聚贤庄一役惨败,致使游坦之家破人亡,他的一生也从此改变。他试图报不共戴天之仇,却多次未能成功,反而是初见阿紫,他便陷入爱恋之中难以自拔。如果阿紫对他还有一分情份也就罢了,可事实上阿紫只把他当作虐待的玩偶、发泄的对象。他因爱成魔,因爱发狂,心为情役,走火入魔,已经成为了一种病态。阿紫的变态折磨将游坦之摧残成一具行尸走肉,而游坦之却感到很快乐,觉得只要能守在阿紫身边,就算是做牛做马也在所不辞。游坦之一生之中的最高理想,纯粹就是博得一个歹毒少女的欢心,为了她而残害自身乃至
16、杀人放火都在所不惜。诚然,作为追求爱情的人,游坦之是令人感动的,但是为了爱情,他失去了立身为人的最基本的气节和人格,没有原则、没有限度地牺牲自己,明知爱人复明之后定会弃他而去,却依然心甘情愿地奉献双眼。最后,即便是如此盲目和彻底地付出,爱情也没有为游坦之带来美好的人生,反而令他在绝望之际冲下悬崖,结束了自己的性命。纵观游坦之的一生,最可悲的并不是其家破人亡、身体残疾,是非不分、自甘堕落,而是他那种爱到极致的心灵麻木和盲目付出。游坦之为他的爱情付出越多,悲剧的凝聚力就越强,到最后,悲剧的爆发必然导致游坦之及其爱情的灭亡。同样,阿朱与萧峰的爱情,也是典型的悲剧。本是美女爱英雄的爱情绝唱,却因为萧峰
17、的仇恨和命运,使得两人的爱情成为了千古悲剧。当萧峰错手杀死了假扮段正淳的阿朱时,就注定了他的爱情悲剧的开始,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这个温柔美丽、聪慧机灵的女子:是她在萧峰孤苦无依的时候,给他的生活注入了阳光;是她在萧峰众叛亲离的时候,依然坚定地守护着他。阿朱陪着萧峰一同经历了血雨腥风、生离死别,她是萧峰这一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爱过的女人。然而萧峰却因为仇恨的心魔混淆了是非,以为段正淳是“带头大哥”,而段正淳又恰巧是阿朱的生父,所以阿朱假扮成段正淳去赴萧峰的复仇之约,以致萧峰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一掌将阿朱送给了死神,亲自导演了这一出令人扼腕痛惜的爱情悲剧!(三)人生悲剧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
18、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因此,当剧中主人公长期处于不可调和的冲突的人生状态直至悲惨结局,其人生悲剧便无可避免。天龙八部中,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论是英雄侠士还是恶毒小人,“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人生悲剧俯拾皆是。首先,慕容复的一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风流倜傥、风度翩翩的慕容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其少年时便在武林中声名鹊起,江湖人称“北乔峰,南慕容”,王语嫣为之心折,段誉因之自卑,真可谓人中龙凤。然而,如此龙凤之才的慕容复,却没有一个圆满的人生,他终生在无奈中挣扎,在理想前彷徨,始终不能实现心中所愿,因此一生不得解脱,最后以癫狂收场,留给世人一个典型的人生悲剧。生于
19、慕容家族的慕容复就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姑苏慕容家作为大燕皇族的后代,复兴大燕便是这一家族历代的最高使命,而作为这个业已没落的家族的唯一希望,慕容复自小就被灌输“复国”的思想,在其母亲的严厉教导下成长。一个“复”字使慕容复背负了永远也卸不下的枷锁,他的一生都在为“复国”打拼,都被锁定在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匡复大燕的历史使命中,权势欲望迷失了他的双眼,他就只能在这个帝王梦的泥沼中不停地攀爬争斗,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挣扎求生。然而,在这个明显是无法完成的使命面前,慕容复失去了一切:为了“复国”,他杀害情同手足的包不同,致使其复辟路上孤身一人;抛弃青梅竹马的表妹王语嫣,致使其情感世界形单影只;改头换面委身于
20、西夏一品堂,放下尊严认“天下第一恶人”为父,致使其由一代侠少沦为人所不耻的小人。最后,他做了一生的皇帝梦也破灭了,成为坐在坟头陶醉于无知小童三呼“万岁”声中的疯子。由此看来,慕容复的一生是残缺的。由于其背负的过于沉重过于单一,以至于他的整个人生都在这份沉重压抑下失去了光彩,演化成令人唏嘘的人生悲剧。其次,天龙八部的人生悲剧还体现在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两人身上。天山童姥和李秋水是逍遥派的同门师姐妹,却一起爱上了师兄无崖子。如此一来,为了得到无崖子,两个女人便成了生死仇敌。由于天山童姥幼年练功时走火入魔变成残废,仅有的一次治愈残疾的机会也被李秋水打断,从此终身不治,身形如六岁小孩一样,再无得到师兄无崖
21、子的爱的可能,所以,天山童姥对李秋水恨之入骨。为了报复李秋水,天山童姥练成神功之后,也在李秋水的脸上划下纵横极深的数道剑痕,致使李秋水彻底毁容。源于这些恩怨情仇,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两个女人的一生便都在彼此报复中度过,似乎她们的宿命就是互相摧残,她们的人生意义就是置对方于死地,伤及无辜也在所不惜。从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人生中,我们看到的只有痴嗔怨恨。她们因为爱情纠结一生,非但从未得到过别人的同情和爱,反而被别人因其歹毒敬而远之。至于她们作为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而且又是残废的女人,更是可悲可叹。两个人纠结于人生中的恩怨情仇直至临死前,才发现师兄无崖子真正爱的却是李秋水的小妹!不得不说,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
22、人生,是一段残忍不堪的迷途,更是一个令人感慨的悲剧。总的来说,家庭悲剧、爱情悲剧、人生悲剧在天龙八部中或独立体现,或交错叠现,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蕴,也增强了小说的悲剧震撼力和感染力,有着丰富的审美效应。二、天龙八部的悲剧成因天龙八部以展现“非人”的世界反映了一系列离奇深刻的悲剧。所谓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天龙八部所反映的种种悲剧,可以说是金庸对现实世界所理解的典型化的浓缩。深入探究,那一幕幕看似偶然性悲剧的后面,实则隐伏着深刻的渊源。而所有的悲剧在这深刻的渊源支配下,都变成了一种必然性的悲剧。(一)历史的残酷现实历史是人的历史,人的活动与发展构成了历史。历史在长期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虽然形成
23、了一套自身的规律,但始终无不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离开了人的活动就无所谓历史。金庸的小说,对中国历史的悲剧揭示得异常深刻。虽然小说的主题并非写史,但金庸选取的历史背景,往往是民族纷争、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特殊时期,因此更能透彻地认识历史的本质及其悲剧的根源。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看,天龙八部如史诗一般再现了辽、宋、西夏、吐蕃、大理以及女真、旧燕等政治实体的纷争,在这种纷争的背景下,演化出种种悲剧。因此,天龙八部的悲剧,究其成因,首先就离不开历史的残酷现实。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悲剧的根本性质就是“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3这就意味着,在悲剧中起决定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龙八部 论天龙八部的悲剧及其审美效应 毕业论文 悲剧 及其 审美 效应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