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白先勇作品的悲剧意识比较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爱玲与白先勇作品的悲剧意识比较 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作为贵族后裔,张爱玲和白先勇具有极为相似的人生经历。两人都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并在时代变迁中体会到辉煌远去后的失落,加上红楼梦“万厦倾”的虚无破灭感的影响,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始终摆脱不了苍凉的梦魇,透露出无可奈何的基调。但由于两人对历史,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在共同的悲剧意蕴和苍凉底色背后却有着不同的悲剧意识。 一、 世俗生活中普通人的生存悲剧 张爱玲和白先勇作为生命的洞察者,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将关注的视角投向日常生活的世俗层面,力图在平凡琐碎的人生中发掘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并着重表现普遍的人性,从而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人类生存的永恒困境。在他们的小说中,显赫的过去不复存在,所有人
2、都徘徊在历史和命运的边缘,沦为时间的弃儿,为生活挣扎,为金钱钻营,却始终无法把握自我的命运,最终走向悲剧的所在。 爱情婚姻是两位作家共同书写的主题,只不过他们没有给这美好的情感以盛放的机会,就算有一些短暂的爱恋,却早已掺杂了破败的成分,并被外在的需求所异化。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是在战争的契机下,成就了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一种相互依靠。 ,他们“没有超脱的理想,没有过人的理性,没有超人的毅力,没有超凡的美德,他们只不过按照世俗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常识处世行事,好与坏都被性格的平庸限制着,干不出惊人的事,只配领略平淡无奇的生活”1P
3、131。而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大班,无法嫁给官宦子弟月如,同时迫于生计的需求,不得不抛弃对她一往情深的船员秦雄,在青春逝去的最后关头抓住了年老的“金龟婿”陈老板,去享受无法割舍的荣华富贵。可以说,张爱玲和白先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爱情婚姻的世俗本质,剥去了原本的浪漫色彩。 同时,两位作家也都善于选取普通人的亲情故事,将一桩桩罪恶原汁原味地呈献给读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悲剧达到了对人性内涵的深入探索。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在自己的情欲得不到释放时,以亲情作幌,肆意践踏儿女的幸福,用鸦片将长白囚禁在家中并操 。最后,控他的婚姻;她凶残地拆散女儿的姻缘,使长安“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所在”她也只能在枕头上
4、缅怀逝去的过往。在白先勇的金大奶奶中,金大奶奶被金大爷所欺骗,不仅被侵吞掉所有田产,而且备受凌辱虐待,最终在孤独痛苦中服毒自尽。这一幕幕的悲剧,都在亲情的虚假面具下无所顾忌地上演,每一个观看的人,都在愕然中不胜唏嘘,嗟叹这血淋淋的场面。 在谈到选取这些人物的原因时,张爱玲认为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平凡的人,不及英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 2P15。白先勇自己曾经也说过:“文学写的是人性,一般的人性,大人物,大将军,大首脑在历史上很重要;但在文学上,一个无名小卒,一个小兵,他的生死可能是一篇了不得的诗,也可能是一篇了不得的小说。”3P85 可见,在张爱玲和白先勇看来,普通
5、人的悲剧才能更好的展示人类生存的困境和无法摆脱的凄惨命运。在他们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找不到自我的支撑点,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只能心甘情愿地束手就擒,注定要走向悲剧的归宿。张爱玲与白先勇以普通人的生存轨迹作为自己叙述的对象,通过他们的脆弱、挣扎、弈我约盎倜穑诨夯旱男鹗掠锏髦姓故静煌宋镄蚊脖澈笏滩氐钠毡槿诵裕佣朔岣欢捞氐谋缟竺酪庠獭?这种悲剧审美意蕴又因为二人都善于在创作中运用细节描写和捕捉经营意象,而使得他们的小说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风范。 首先,张爱玲与白先勇的贵族出身,使他们从小就接受到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具有很深厚的古典文学底子。两人在创作过程中,也曾坦言受到过红楼梦的影响。细读作品,我
6、们会发现他们文章中所借鉴的传统写作技巧,尤其注重语言、环境特别是细节的描写,经常运用细腻的笔触对凡人的平淡生活进行真实地描绘和刻画,以此来突出他们的生存现状。 “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 红楼梦仔 张爱玲曾说过: 、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美和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 4P65 因而在她的小说中, ”细节描写俯拾即是。在小说留情中,张爱玲以物质生活细节来暗示主人公敦凤的命运。“他们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小小的一个火盆,雪白的灰里窝着红碳。碳起初是树木,后来死了,现在,身子里通过红隐隐的火,又活过来,
7、然而,活着,就快成灰了。它第一个生命是青绿色,第二个生命是暗红色”5P65。敦凤的第一次婚姻就好像是死了的青绿色树木,本来枯槁的余生,因为再婚而获得丰厚的物质保障;虽然枯柴再度燃烧,但是终究有烧尽的时候。女人的命运如此被物化,是因为缺少自立的能力,不能把持自我的命运,所以终究躲不掉悲惨的结局。白先勇在梁父吟中写道:“靠窗左边是一张乌木大书桌,桌上的文房四宝一律齐全。一个汉玉鲤鱼笔架,一块天籁阁珍藏的古砚,一只透雕的竹笔筒里插着各式的毛笔,桌上单放着一部翻得起了毛的线装资治通鉴。靠窗的右边,有一个几案,案头搁着一部大藏金刚经,经旁有一只饕餮纹三脚鼎的古铜香炉,炉内积满了香灰,中间还插着一把烧剩了
8、的香棍。 6P88 作者运用这一细节,生动展示了主人公 ”的生活环境,并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主人公深入骨髓的恋旧情结。 其次,张爱玲和白先勇特别“善于捕捉经营意象来加深故事的悲剧性,尤其是文本中月之意象频繁出现。他们笔下的月亮,无不感应着人物的特定情绪、瞬间感受和印象,从而有机地嵌入到了人物的心理过程和感情生活中,充分显示出他们艺术思维的独到和精细。但由于两人不尽相同的生活经历,他们笔下的月也有些差异。可以说,张爱玲的月是华丽里透着无尽凄凉,白先勇的月是悲悯中浸着深切同情。 7P57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在 ” “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范柳原的挑逗下, 。此时的月亮散发着幽幽的光芒
9、,爱情变得飘忽不定,她的内心不得不经受孤独无奈的折磨,流露出凄凉的情绪。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月梦中写到:“昨晚月光是淡蓝色的,蓝的有点发冷。水池中吐出一蓬蓬的银丝来,映在月光下,晶亮的。 8P52此时的月光干净,清亮,将吴医生带入 ”美好的青春岁月中,代表着美好的情感回忆。 总之,两人构建了一个不完满的世界,其中的人们拥有的只是苍凉的结局。张爱玲在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自己的作品中曾坦言对苍凉悲剧美的喜爱: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搭配,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10、9P14于是,在这种参差的对照中,她既看到了疯狂的一面,也发现了合理 ”的一面,因此是非、善恶都被奇异的统一,她没有进行任何褒贬,给予了那些不完全的男女以深深的同情。而白先勇更是站在被放逐者的角度,充分展示了记忆中的繁荣岁月和那些流浪者的茫然无措,在窘迫的现实面前,深陷于对历史变迁的哀悼,透过精神的漂泊,描绘出凄凉的生存悲剧,并对这些弃儿表示了善意的悲悯。 二、 张爱玲:生命悲剧意识 张爱玲很小便失去父母的疼爱,家庭的破裂与冷漠使她以一种人世挑剔者的眼光对人性的自私、软弱有相当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战争的洗礼又使她对命运的不可把握多了几分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传奇再版自序中,她说道:“时代是仓促的,
11、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通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10P135 ” 于是,她将带有仓促感的历史意识作为创作的大背景,以灰色的眼光观察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试图在她们的不幸命运中解读悲剧的主题。创世纪里的匡潆珠,在破落拥挤的家庭中,“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书也不给她念,闲在家里又是她的不是,出去做事又要说,有了朋友又要说,朋友不正当,她正当,凛然和他绝交,还要怎么样?”11P33所以无论她怎样做,都是没有价值的,注定是失败的。花凋中的川嫦得了肺病,可是她的父亲舍不得把钱花在医药上,母亲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私
12、房钱,竟任由女儿的病情恶化,无情地将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在张爱玲的笔下,这些软弱的凡人,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并于最后走向了毁灭。 “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 张爱玲在我看苏青感叹道:我总觉得有无限的惨伤。 12P129 在她的眼中, ”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13P64 ,可以说这是她对触目惊心的人生的精确概括。作为都市的代言人,张爱玲看透了一切疯狂和无奈,运用苍凉的笔调勾勒残酷的命运,在深深的绝望中形成了沉重的生命悲剧意识。同时,这种悲剧意识渗透到小说的创作中,促使张爱玲在艺术手法的选择上也努力为这一命题服务,于是她选用了独到精妙的比喻和绚丽斑斓的色彩描写
13、,来隐喻人物的悲剧处境与命运。 , 在葛薇龙的眼里,梁家那“巍峨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茉莉香片中对碧落所做的概括:或许她早已意识到自己将被埋葬在这座华丽的坟墓内。“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14P54她本该有着自由的生命,终却在一个封闭、压抑、腐朽的家庭中 ”走向灭亡,这是一个人无法抵抗的悲剧宿命。这些比喻与人物的命运形成恰到好处的参差对照,我们在惊讶她奇特写作手法的同时,感受到一股迎面而来的彻骨寒冷。 另外,张爱玲在色彩的
14、选择上更侧重于带有悲观色彩的冷色调,如“白、绿、黑、紫”等。这些色彩使命运蒙上了可怕的影子,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罗杰在经历了新婚之夜的噩梦, “煤气的火光像一朵硕大的黑心的蓝菊 准备自杀时,花只剩下一圈齐整的小蓝牙齿” 蓝色本来是浪漫的,但在这里却被赋予残酷的意义,它不仅代表着绝望、痛苦,更使人从中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张爱玲善于敷色,不过这种敷色不只是停留在感官的敏锐捕捉和色彩的准确运用上,更多的是在色彩的铺陈中艺术地埋进了一层深意。 15P96这种深层的意义,使色彩脱离了表层的视觉刺激,引领读者去感 ”受色彩背后的悲剧意识。 总之,张爱玲作为一个叙述者,尽量保持与人物的距离
15、,她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笔下的世俗男女,不动声色地描绘他们在现实命运中的挣扎和屈服,挖掘出他们隐秘的欲望,在冷眼旁观的叙事中建构起如影随形的悲剧生命意识。人生注定要以不完满收场,从这个基点出发,张爱玲着力表现大众的悲剧生存状态,对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命运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观照,指引着读者在哲学意义的层面上展开自我的理性思考,进而建构起独具特色的悲剧审美意蕴。 三、 白先勇:历史悲剧意识 白先勇作为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后代,经历了家族的没落和时代的涤荡,产生了一种颇为明显的历史感伤情绪。在台北人中,他通过那些或曾显赫一时的上层人物,或挣扎于现实窘境中的各种小人物,展现了那些失去了青春、荣耀、爱人和家园的
16、失落者内心的 :悲痛。作者在卷首借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准确传达了白先勇的悲剧历史意识。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浓重的历史兴衰之感,在台北人的缅怀中突显出凄惨而又绝望的处境, 梁父吟 表现出一种由今昔对比而引发的对命运的思考。 国 中写对辉煌岁月的缅怀,葬写对故土家园的怀念,永远的尹雪艳写人们对过去生活方式的固守。总之,过去的理想与美好已不复存在,现实的混乱与绝望也无法摆脱,所有人都成为历史的弃儿,整部台北人充满了没落命运的悲悼,萦绕着今不如昔、感时伤世的主题,突出表达了“一种繁华、一种兴盛的没落,一种身份的消失,一种文
17、化的无从挽留,一种宇宙的万古愁”16P136-317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史兴亡感时伤怀的追悼,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里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17P400他正是继承 ”了这一特色,营造了深刻的沧桑感。 另外,白先勇笔下的人物在历史的沉浮中远离故土,身处异地却找不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于急剧变更的生存环境中丢掉了理想与寄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感伤的“乡愁”情怀,甚至在精神的冲突中毁灭自我。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的主人公王雄,不
18、幸被国民党拉丁,迫不得已离开了湖南的家乡,辗转流离,最后在台湾一户有钱人家里做工。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母亲和童养媳,经常打听从金门岛能否看到大陆的情景。最后,听说人死后魂魄可以与家人团聚,于是在一次意外的打击后投水自杀,以求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谪仙记中的李彤在西方社会过得一帆风顺,却始终深陷于内心的孤独,寻不到精神的依靠,成为无根的流浪者,因此放荡不羁,最后自沉于威尼斯。白先勇正是通过一个个失去了心灵寄托的游子形象,唱出了深沉哀婉的生存悲歌,并给予这些在历史车轮中消逝的一代人以悲切的凝视。 同时,在悲剧历史意识囊枷拢白先勇选取了现代主义色彩浓厚的艺术手段,于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意识
19、流手法、象征等,来构建人物在历史变动中的迷茫,将由历史引发的悲剧深刻的表现出来。可以说,在游园惊梦中,意识流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钱夫人在游园会的现场只经历了几个小时,而她的思绪却跌宕起伏,以往的美好岁月在宴会中不断浮现,现实和过往的场景混杂在一起,与情绪的波动形成连贯的衔接,构成一段“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心灵流变史,营造出一种由历史突变而产生的苍凉破灭感,并寄寓了作家深深的无奈与同情。 另外,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更加真实地呈现出由历史错位所导致的文化冲突和生命毁灭。在他的小说芝加哥之死中,吴汉魂在美国苦读了十几年书,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但他却始终沉浸在远离祖国和家庭的痛苦中,最后在密歇根
20、湖投水自杀。整篇作品萦绕着乡愁的思绪,母亲实则象征了祖国与家庭,而芝加哥则是异域文化的代表,母亲的去世使主人公失去了根的依靠,不得不在内与外的较量中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白先勇作为“现代中国最敏感的伤心人”(余秋雨)18P236 ,在塑造那些失落者的角色时,继承了自古文人的感伤情怀,倾注了更多的个人情感,携着温热的眷恋与他们一起经受历史的沉浮,带有更多的家国情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另外,白先勇将历史变迁作为更深层面的探讨,通过人物的命运传锍鍪贝淖唬诙轿娜耸降拇乘伎贾校硐殖龆员缫庠痰娜险嫣逦丁?虽然,支撑张爱玲小说悲剧审美意蕴的主要是一种生命悲剧意识,而支撑白先勇小说悲剧审美意蕴的主要是一种历史
21、悲剧意识,但这种区别并非是绝对的。张爱玲的小说中并非完全没有历史悲剧意识,白先勇的小说中也并非完全没有生命悲剧意识,只不过他们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张爱玲生活于社会秩序混乱的年代,所有人都在历史的动荡中艰苦求生,她笔下的人物也多是面对世俗纷争而苦苦挣扎,可以说在她的思想深处有着某种无法抹去的历史危机感和无力感。只不过张爱玲更强调悲剧历史中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因此她将这种历史意识作为创作的大背景,意在以历史呈现人生的苍凉意味,展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困顿,人物的命运大多是凄凉的,体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悲剧生命意识。与此同时,白先勇笔下的人物也有着被抛弃的不幸命运,在历史的前进和变更中失去了自我的荣耀与美
22、好,甚至走向了灭亡。只是他更愿意从这种人生命运的沉浮出发,通过命运的灾难找寻到造成这种不幸的深层原因,并在深情的回望中,将这种历史体验上升为悲剧历史意识,进而升华到大多数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一种由今与昔的对比而引发的对于整个时代的思考。 总之,张爱玲和白先勇深深浸润于传统文化脉络间,紧随时代发展的大势,用悲悯的眼光俯瞰众生,关注生命存在的纬度,在人生与历史的破坏中,营造出苍凉的悲剧审美意蕴。其中,张爱玲在事无巨细的物质细节和色彩斑斓的意象勾勒中,乐此不疲地展现俗世男女的爱恨情仇与孤独无助,窥破了混乱现实的本质,更多地发现了人性的脆弱和邪恶,专注于苦难命运中的无奈状态。在她看来,“人生安稳的一面
23、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 19P13-14。所以,张爱玲原谅了一切扭曲和残忍,未对世人做出高尚与否的判定,并赋予了他们得以解脱的权利。白先勇则始终奔波于落寞者的心灵间,充满深情地为那些既回不到过去又无法面对现实的人们撰写伤感的笔记。在他的文章中,历史成为了一道障碍,把一切美好都隔离在远方,留给漂泊者的只有无限的思念与缅怀,于是精神的荒芜弥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回忆与现实交替出现,推动着心灵走向悲切的边缘。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与文中的人物一同面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残酷现实,带着家国情结瞻望历史,给予笔下的失落者以
24、满满的关怀,试图为一代人寻找到灵魂的慰藉。不管怎样,两者都在悲剧意识中观照命运和历史,通过自我的独特感受发掘出其中的审美意蕴,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参考文献1余斌.张爱玲传.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版.2919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张爱玲典藏全集 3散文卷一.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3 年版. “传奇”3江莎. 的上海书写-论张爱玲与白先勇笔下的上海.语文学刊 , (高教版) 2006 年第 11 期.4张爱玲. 中国人的宗教.张爱玲典藏全集 4散文卷二.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年版.511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 91945 年以后作品. 哈尔滨:哈尔滨出
25、版社,2003 年版.6白先勇.白先勇文集 2台北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年版.7邱向峰. 冷月无声沁苍凉张爱玲、白先勇小说中月之意象比较.滁州学院学报, 2010 年 2 月(第 12 卷/第 1 期).8白先勇.白先勇文集 1寂寞的十七岁.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年版.10 张 爱 玲 . 传 奇 再 版 的 话 . 张 爱 玲 文 集 第 四 卷 . 合 肥 : 安 徽 文 艺 出版社,1992 年版.12张爱玲. 我看苏青.张爱玲典藏全集 4散文卷二.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年版.13张爱玲. 天才梦.张爱玲典藏全集 4散文卷二.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年 版.14 张 爱 玲 . 茉 莉 香 片 . 张 爱 玲 文 集 第 一 卷 . 合 肥 : 安 徽 文 艺 出版社,1992 年版.15孙海平. 浓墨重彩下的苍凉人生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 电影评价-文 化长廊,2009 年第 20 期.16叶维廉. 激情怎能为倒影造像?当代台湾文艺评论大系(三). 台湾中正书局, 1993 年版.17白先勇.社会意识与小说艺术五四以来中国小说的几个问题.白先勇自选集.广 州:花城出版社,2000 年版.18王晋民、邝白曼.台湾与海外华人作家小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