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萧红:论漂泊者的生命体验与慷慨悲歌.doc
《重读萧红:论漂泊者的生命体验与慷慨悲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读萧红:论漂泊者的生命体验与慷慨悲歌.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读萧红:论漂泊者的生命体验与慷慨悲歌 论文摘要:萧红在其一生艰难坎坷的漂泊生涯中,以女性作家与社会弱者的双重身份和独特视角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对中国社会长期存留下来的社会积弊及对底层人民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虐杀。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对底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平民人物以及他们的不幸与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爱和抗争,表现了作家心灵历程中对人类精神自由、平等、和谐的向往与追求。萧红创作中的生命体验、情感激流和历史感悟,代表了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中国文化人不可规避的对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层冲突的思考及文化意识的觉醒。 论文关键词:萧红;女性视野;漂泊者;历史记忆;生命体验;文化意识觉
2、醒 又是一年的“九·一八”纪念日,凡是铭记这段历史的人们照例都会记得抗战时期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记得沦陷地区那些坚守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宣传抗战、鼓励抗战的文化人,以及那些无辜蒙受羞辱与灾难的平民百姓,也会记得萧红。 萧红一生的社会活动和创作的重要时期,正值“九·一八”事件之后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时期,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她犹如茫茫大海之中的一叶扁舟在这多事之秋的岁月中颠簸、漂泊,一边舐着心头的创伤,一边坚持写作,艰苦备尝。正是在辗转流离的一个又一个人生驿站中,她的思想、情感、经历形诸以文字,幻化为她的诗歌、散文和
3、小说。她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早年,学生与少女时代的萧红。北方偏僻地区农村的落寞、死寂,家人与族人的敌视、质疑和冷落,连及那些有权势族人们朱红大门背后的肮脏丑闻,卑贱的男人和女人们的屈辱和辛酸,都深深地交叠在她的记忆里。萧红叛逃,渴望自由,竭立想摆脱这牢狱一般的生活和被折磨的心灵的痛楚。一个女子,一面要同恶劣的生存环境搏斗,一面又要战胜沦陷于生活之中的懦弱、畏缩、沮丧的情绪,真是谈何容易!心高气傲,沦落异乡,饥寒交迫,身无分文,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却又身陷绝境,不得已向男权中心社会作出妥协,真是生与死的角逐,甚至生不如死。这种以女性的视角表现对生活的感受及对社会的深刻审视,终于熔铸成她那表
4、现不甘屈辱而能给人以意志和力量的力作生死场。 东北沦陷以后,随着抗日武装的勃兴,东北的左翼文化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此时生活在哈尔滨的萧红开始接受左翼文学的影响,在进步刊物上发表小说创作,竟一发而不可收,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小说生死场重要篇章之一的麦场、菜圃。萧红驾轻就熟的题材,她所忆念、感动的一切,无疑是她家乡的故事,而表现家乡民众的不幸、哀婉与抗争,与新文学运动的旨趣又是那么一致。国破家亡,家乡人民的生死挣扎,给她以灵感,加深了她深切的时代感受,她一头沉人了生死场的创作。自1933年8月至1934年9月的一年多时间里,萧红辗转哈尔滨、青岛,完成了生死场的创作,1935年底,萧红在上海得到鲁迅的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读 漂泊 生命 体验 慷慨悲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