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
《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1 中国书法艺术2 中国绘画艺术3 中国建筑艺术1 中国书法艺术一、概述1、什么是中国书法?l 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2、中国书法的特点l 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l 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l 汉字形体演变及主要书法字体: (1)形体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一楷书一行书。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2)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主要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及特点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2、l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l 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l 影响书法风格的因素有:(1)社会环境;(2)个人性格;(3)书法材料的的进步与质地5、著名书法家l 东晋王羲之书法l 柳公权书法l 赵孟頫书法元代l 文征明书法明代l 清代 王铎二、详解1、千古不朽的书法(1)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2)铸造出来
3、的文字金文 “金文”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 大盂鼎铭、毛公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l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l 散氏盘是西周后期的青铜器,上有铭文350余字,内容为土地交易移交时的约
4、契,记述矢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l 散氏盘铭文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l 其字形构架并非是固定不变。活气跃然纸上,但却自然浑成。特别是在经过铸冶、捶拓之后,许多长短线条之间,不再呈现对称、均匀、排比的规则,而展现出种种不规则的趣味。l 圆笔钝笔交叉使用,但圆而不弱,钝而不滞,是散氏盘铭文在技巧上的着重点。在体势上,字型结构避让有趣而不失于轻佻,多变但又不忸怩造作,珠玑罗列,锦绣横陈,在极粗质中见出极精致,这是散氏盘铭文的魅力所在。2、诸多字体的凝炼:行书 在草书和楷书产生之后,还有一种字体也
5、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个的呆立,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个的狂奔,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字体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3、登峰造极的书法大家(1)张旭与怀素l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晓精楷法,以草书最为知名。为人洒脱不羁,豁达豪放,嗜好饮酒,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八仙”。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如醉如痴,称“张颠”。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其书得之于“二王”又独创新意
6、,书迹有郎官石记、草书右诗四帖等。其正书郎官石记,完全是虞欧笔法,端严规整,欧阳修集古录:“旭以草书知名,而郎官石记真楷可爱。”古诗四帖以其崭新、高美的形式,巨大的气魂展开雄伟壮阔的书卷。丰道生跋:“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宣和书谱说:“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怀素l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鲁公(颜真卿)亦为之心折,与师旦夕切磋笔
7、法,获益良多。他性情疏放,好饮酒,酒酣兴发,于寺壁里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2)宋四书家l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黄庭坚l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
8、。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米芾l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
9、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l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2 中国绘画艺术 一、概述 1 、什么是中国画? l “ 中国画” ,或称“ 国画” ,是 20 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
10、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 ,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 的称呼。 2、中国画分类 l (1)以题材的不同划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l (2)以表现技法分:工笔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与写意、勾勒与没骨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设色与墨笔指绘画使用的是以水墨为主,并绘制了颜色的技法。 l (3)以艺术风格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l 工笔重彩画l 水墨淡彩画3 、几种经典类型 (1)文人画的艺术特点l
11、 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l 艺术特点: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注重诗意黄公望:著名文人画家l 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 (2)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l 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比欧洲风景画早1
12、000年。l 艺术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法,突破时间限制,广摄景物,有高远、深远、平远等多种取景方法,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3)社会风俗画l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4、中国画主要特点l 首重立意,胸有成竹:中国画的构思l 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l 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l 随类赋彩,色彩相和:中国画的色彩法则l 情景相生,气韵生动:中国画的意境,从写生到写意l 诗书画印纸笔: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三、中国画的发展l 起源
13、较早,但无特殊意义l 周秦汉,画以道德教化意义为主,所谓“作图以警后世”;其内容多半是画名人,画功臣l 三国两晋,佛教渐盛,道教大行,转而画佛、画神仙;由于晋代玄谈放诞之风大盛,也画人物普通人以取乐。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物画l 人物龙凤图 战国时楚国31.223.2厘米,帛画。全图表示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题。此画以线为造型手段,服装衬以卷曲云纹,袖口用斜线装饰,领口、腰部、后身及衣角皆以墨色块面处理。毛笔用线生涩不畅,粗细不一,形态古拙而简劲,体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的特征。 l 人物御龙图 战国楚 37.528厘米,帛画。画中绘一中年男子侧身直立,高冠长袍,腰佩长剑,手挽缉绳,驾御着一
14、条形状似舟的飞龙。龙尾立一鹊鹤,仰首长鸣,龙身下有一条大鱼在游动。上端罩华盖,3条飘带迎风摆动;人物衣着动势向右,与飘带相一致,表现了行进的方向和飞动的势态,画中男子很可能是墓主人的形象,身材修长,精神抖擞,神态自若,气宇轩昂,反映了战国贵族阶级祈愿死后乘龙升天的愿望。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l 唐代的宗教画盛行;同时,画本身的领域大大拓展,既有南北山水画的兴起,也有花鸟动物画的风气,此外,画美人之风也大盛。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隋代杰出画家展子虔的传世名作,也是中国现存的一幅最早的山水卷轴画,画轴上有宋徽宗赵佶书写的瘦金体题签“展子虔游春图”六字,后有元冯子振、明董其昌、清乾隆帝等人的题
15、跋。又有北宋宣和内府、元内府、清内府以及明清诸位大收藏家的鉴藏朱印,堪称镇国之宝,因时局动荡,失落他乡。1946年以后,这幅画才出现在民间古玩店,被著名收藏家张伯驹购得,1956年张伯驹将游春图等三十多件国宝级书画捐赠故宫博物院。游春图为绢本设色,宽43厘米,长8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唐,“画圣”吴道子的画l 送子天王图(局部二)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图分两段,前段描绘天王送子的情节,后段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 l 周昉,字仲朗(一作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
16、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其职位仅次于一州长官刺史。l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仕女画的又一高峰。从画面上作比较,在人物穿插之后,多了一些也许是并不起眼但却十分重要的背景。有仙鹤、小兽、湖石、花草。l 江帆楼阁:李思训作品多描绘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水,今有江帆楼阁图传世,但对其真伪存有争议,该图描绘了春天江边坡岸山崖,绿树楼阁,江水浩淼,渔舟轻荡,游人赏春的优美景色,构图疏密有致,树分四枝,叶、干双勾,设色于青绿之上又有泥金,线条劲利遒韧,色彩古雅绚丽。李思训的画风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后世的青绿山水就是其画风的延续,明代董其昌等在南北宗论中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17、l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祁(今山西祁县)人。l 雪溪图: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白皑皑一片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有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情景冷漠萧瑟。画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这正是唐代山水画的一大典型特征。l 韩干 马l 唐 韩滉 五牛图三、中国画的发展(续)l 宋代有画院制度,绘画成为专业;画院制度,类似科举,人们常常借此以求功名l 明清以后,中国画没有大的发展,作画之人,大多只是雕虫小技,画论也十分贫乏l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在其山水训中写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
18、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家从四时的山景联想到人物的形象,产生这种联想的客观基础就是自然界的有些特征与人的生活情感有某些神似之处。 l 宋代的花鸟画l 宋代的花鸟画三、中国画的发展(续)l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透显着道家情调,充满闲逸之趣,不附有任何现实之目的l 宋明以来,知识分子大多走儒学精神路向;但在情趣方面,则受道家的影响,具有深深道家情结,故山水画为知识分子所重视,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l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l 步辇图唐阎立本、l 唐宫仕女图唐张萱、周昉、l 五牛图唐韩滉、l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l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l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l 富春山居图元黄
19、公望、l 汉宫春晓图明仇英、l 百骏图清郎世宁。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清郎世宁百骏图3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一、概述1、中国古代建筑类型l 从远古到清代,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此外,城池、塔刹、故居、民居、长城、桥梁、亭台、楼阁也属建筑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实体。2、建材与结构的特点l 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建筑为主,既不同于西方古典建筑以石为主,也不同于现代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因此中国古典建筑主要是在土木结构的基础上,追求“适用、
20、坚固、美观”,最底层是屋基,由台基、栏杆构成,栏杆上加以装饰,使它既坚固又美观。在台基上是抬梁式木构架,由木架承担房屋的重量,墙只起间隔作用,亭子、楼阁有的就根本没有墙。柱子、架梁上大都加以装饰,或写上对联,或画上彩图,此即所谓的“雕梁画柱”,把适用、美观、坚固融位一体。l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有结构,所谓斗拱,通俗的说法,是在柱顶与房顶之间用若干小木块纵横交错层叠构成的逐层向外排出的结构,以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斗拱都追求如意伸展的造型。l 古代的建筑,在建筑物之外,还往往建造牌楼、华表等加以衬托,空闲之处,又以亭池草木加以点缀。l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在轮廓、比例、均
21、衡、节奏、色彩等方面都显示出一种特有的宏伟、旨趣和意蕴。木质结构的优缺点优点:l 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l 便与适应不同的气候l 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l 材料供应比较方便缺点:l 不利保存,虫蛀、腐朽危害最大,战争火灾也是它难以保存3、选择了组群布局的原因l 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l 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l 保证安全、防风、防沙,或在庭院内种植花木,造成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4、上色具有等级观念:l 宫殿屋顶的色彩最重要,黄色琉璃瓦屋 顶最尊贵使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l 宫殿以下,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绿色、
22、绿灰混合。l 居民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l 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居民、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 。二、几种经典类型1、宫殿l 古代称高大的房屋为殿。汉书颜氏古注“古者屋之高严,通称为殿,不必宫中也。”不过依现在的解释,宫殿以帝王的皇宫为代表。l 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宫殿现状来看,宫殿在秦汉时期以后已成为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如秦时的阿房宫、北京的故宫、西汉的未央宫等,都是中国古宫殿的代表作。宫殿的特点l 高:主要是显示帝王高人一等。l 大:是指宫殿占地很多,让人们产生对帝王的敬畏情绪。l 深:宫殿排列井然有序,能给人森严的感觉;宫殿之深,主要是为了体
23、现等级秩序。l 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对称是为了显示四平八稳,规规矩矩的特点;红颜色主要是为了体现庄严、肃穆、不可动摇的气派。2、陵墓l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极有文化价值。因此,目前尚存陵墓处都是旅游胜地。(1)秦陵l 在陕西临潼县东鲡山北边,建成于公元前210年。这个陵的主体尚未打开。经调查发现:冢高76米,周长两千米。陵内有内外两城,有十个城门,内外城四周都有角楼调查证实了司马迁记载的始皇墓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秦始皇兵马俑只是秦陵的一个部分,但它己是世界奇迹续(2)汉陵l 在陕西咸阳北部,有十一个西汉帝王陵墓。最著名的是长陵(刘邦陵)和茂陵(刘彻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 第十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