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资料1.doc
《中国茶文化资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茶文化资料1.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茶文化史第一节 茶的起源神农说唐陆羽茶经*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西周说华阳国志*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
2、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六朝说达摩禅定* 日本、印度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 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国,誓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成功,但后来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 然。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
3、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并说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饮茶的起因* 祭品说: * 药物说* 食物说: * 同步说: * 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的习惯。 * 广泛普及: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茶树的发源地* 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正确性较高。* 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即秦人入蜀前,今四
4、川一带已知饮茶。四川在西南,四川说成立,则西南说成立。* 云南说:认为云南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存在原生的茶树种类,但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茶树的发源地* 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第二节 历代茶文化的发展一、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 茶饮方法在经历含嚼吸汁、生煮羹饮阶段后,至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进入烹煮饮用阶段。饮茶的风尚和方式,
5、主要有以茶品尝、以茶伴果而饮、茶宴、茶粥4种类型,这些是茶进入文化领域的物质基础。* 茶作为自然物质进入文化领域,是从它被当作饮料并发现其对精神有积极作用开始的。当统治阶级和文化人把饮茶作为一种高级享受和精神力量,赋予它超出自然使用价值的精神价值后,茶文化才得以出现。这一过程起始于两晋时代。茶文化一出现,就作为一种健康、高雅的精神力量与两晋的奢侈之风相对抗。一、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 在魏晋南北朝茶开始进入文化精神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出现以茶养廉示俭的范例。* 二:茶开始进入宗教领域。出现饮茶可羽化成仙的故事和传说,见续搜神记和杂录。佛教兴起,僧人倡导饮茶。* 三:茶开
6、始成为文化人赞颂、吟咏的对象。文人既饮酒又喝茶,以茶助谈,开了清谈饮茶之风。* 茶饮被一些皇宫显贵和文人雅士看作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表达志向的手段。二、茶文化的形成期(唐代)* 唐承袭汉魏六朝的传统,又融合各少数民族及外来文化精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辉煌时期。随着饮茶风尚的扩展,儒道佛三教思想的渗入,茶文化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 随着茶业的发展和茶叶产量的增加,茶不再是少数人所享用的珍品,上至皇宫显贵下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饮茶,茶叶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比屋之饮)民间有茶亭、茶棚、茶房、茶轩和茶社等设施,供人饮茶。茶肆已普遍。人们待客以茶蔚然成风,并出现一种新
7、的宴请形式茶宴。文人从好饮喜赏进而深入观察研究,总结种茶和制茶经验、品茗技艺的作品相继问世,代表性论著有陆羽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筠采茶录等。* 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介绍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专著,详细论述了茶的历史和现状,从茶的源流、产地、制作、品饮等方面,总结了包括茶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功能在内的一整套知识,又创造了包括茶艺、茶道在内的一系列的文化思想,基本上勾画了茶文化的轮廓,是茶文化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唐代茶文化的特点* 确定了以煎茶法为核心的一整套茶艺技术,强调了茶的美学、意境和氛围。* 将人的精神与茶事相结合,强调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注重人茶合一。* 奠定了将茶事活动
8、与儒、佛、道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中国茶道精神基本框架。* 将茶道精神与自然山水相联系,强调茶人在大自然中抒发心志,以宽广、包容之心去接纳万物,注重天人合一。* 文人以茶作诗,记茶喻志,大量茶诗问世。唐代茶文化特点形成的原因* 与佛教的大发展相关。茶禅结合。* 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 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与唐代贡茶的兴起有关。* 与中唐以后唐王朝禁酒措施有关。* 与陆羽倡导有关。* 唐代饮茶不仅深入社会各阶层,而且更进一步与文人诗会、僧人修禅、朝廷文事、对外交流联系起来。这些都成为茶文化正式形成的社会机缘。三、茶文化的兴盛期(宋代)* 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盛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
9、文化,又兴起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 宋代茶文化继承唐人注重精神意趣的文化传统,把儒学的内省观念渗透到茶饮之众,又将品茶贯彻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由此一直到元明清各代。* 宋代文人著诗文歌咏茶事数量众多,茶学专著有25部,比唐人多19部。宋代茶文化的特点* (一)形成以龙凤团茶为代表的精细制茶工艺* (二)斗茶习俗的形成和分茶技艺的出现* (三)茶馆的兴盛四、茶文化的延续发展期(元明清)元代茶文化特色* 在茶学和茶文化方面仍然继续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创新。蒙古族逐渐接受茶文化的熏陶,促进茶叶生产。* 开始出现散茶。饼茶主要为宫廷所用,民间以散茶为主。茶叶的加工制作出现炒青技术,
10、花茶的加工制作也形成完整系统。出现泡茶方式。为明代炒青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茶入元曲,为茶文化增添了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明代茶文化特色* 1、形成饮茶方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团,改进芽茶,有力推动了芽茶和叶茶的蓬勃发展,并将煎煮法改为随冲泡随饮用的冲泡法,改变了我国千古相沿成习的饮茶法。冲泡法对于茶叶加工技艺的进步如改进蒸青技术、产生炒青技术等,以及花茶、乌龙茶、红茶等茶类的兴起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由于泡茶简便、茶类众多,烹点茶叶成为人们一大嗜好,饮茶之风更为普及。* 2、形成紫砂茶具的发展高峰。* 由于横贯各文化领域潮流影响、文化人的积极参与和倡导、紫砂制造业水平
11、提高和即时冲泡的散茶流行等多种原因,紫砂茶具逐渐走上繁荣道路。* 3、为茶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新高潮。* 朱元璋第17子朱权编写茶谱,对饮茶之人、饮茶之环境、饮茶之方法、饮茶之礼仪等作了详细介绍。陆树声茶寮记强调了自然和谐美。 张源茶录阐明了精燥洁茶道真谛。* 明代茶书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加以整理、阐述和开发,创造性和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展示明代茶业、茶政空前发展和中国茶文化继往开来的崭新局面,其成果影响至今。* 明代在茶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也较大,除茶诗茶画外,还产生众多的茶歌茶戏。清代茶文化特色* 1、形成了更为讲究的饮茶风尚。* 2、茶叶外销的历史高峰形成。* 3、茶文化开始成为小说描写对象。“一
12、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记载了各种饮茶方式、名茶品种、古玩茶具和讲究的饮茶用水,是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记述和描绘最全面的,集明后期至清代200多年间各类饮茶文化之大成。* 清末传统茶文化日渐衰微,饮茶之道在大部分地区逐渐趋于简化,从总趋势看,中国茶文化向下层延伸。在清末民初的社会中,城市乡镇的茶馆茶肆处处林立,大碗茶摊比比皆是。客来敬茶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由于制作工艺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六大茶类。五、茶文化的再现辉煌期(当代)* 1、茶艺交流蓬勃发展。* 2、茶文化社团应运而生。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 3、茶文化节和国际茶会不断举办。如西湖国际茶会、中国溧阳茶叶节、中国广州国
13、际茶文化博览会、武夷岩茶节、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等。* 4、茶文化书刊推陈出新。* 5、茶文化教学研究机构相继建立。第三节 茶叶向国外的传播*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 * 但是,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第四节 制茶工艺的发展历史* 魏晋采叶作饼* 唐代蒸青饼茶* 宋代龙凤团茶* 元代蒸青散叶茶* 明代炒青散叶茶* 清代制茶新发展第五节中国历代饮茶法* 原始社
14、会:药用之始* 西周:茶叶成为纳贡珍品* 东周:茶叶成为菜肴汤料* 西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东汉:华佗食论提出了茶的药理作用* 三国:以茶代酒* 隋代:上流社会的饮品* 唐代:茶事大兴,贡茶院出现,茶经问世,茶具逐渐丰富。* 宋代:点茶法,斗茶与分茶* 明清:撮泡法第六节中国茶道精神一、 什么是茶道二、茶道精神与道、佛、儒家思想*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
15、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一)茶道与道教1、尊人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2、贵生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
16、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 3、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
17、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4、无己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出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 5、道法自然,返朴归真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 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
18、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不好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二)茶道与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随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幼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然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缁素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 1、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2、禅茶一味的意境*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3、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
20、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 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事活动为茶道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 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
21、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三)茶道与儒家* 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成,其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 从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到西汉儒家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再经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一群儒家理学大师的完善,不仅形成了相当严密的理论系统,而且成了宋代以后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与文化,深刻地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所以,无论你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在无形地按照儒家规范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 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离开儒
22、家思想原则和不体现儒家文化的。无论是在古人写的茶书中,还是在有据可考的古人茶事活动中,都具有鲜明的儒家思想文化特征。 2、 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的,积极有为的思想。* 这与道家的出世成仙,和佛教的弃世虚无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公认的最早茶诗,唐代卢仝七碗茶诗中,便非常明确地表现了卢仝心念苍生的儒家入世救世思想。宋代茶风大盛,反映茶事活动的专著与文学作品也达到一个空前高度。许多诗文都借茶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精神。* 儒家入世精神的的另一方面,就是茶的世俗化。作为中国茶道基本载体的茶,本身就是非常世俗的。神农氏发现茶,原意是为了解毒救人。而后则成了与油盐柴米酱醋并列的开门七件事,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茶文化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