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doc
《《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摘要:共产党宣言已发表163 年了,重读这部精要简短的影响世界的著名宣言,仍然能启发当代人的思想和智慧。本文试图从共产党宣言对现代社会内在运行机制的揭示出发,梳理自从资本来到世间,人类的精神处境所日益遭受的虚无主义的内在根源。同时,指出要想领会尼采的“上帝死了”和海德格尔的“人的无家可归状态”等现代哲学大师的思想、领会欧洲虚无主义产生的内在根源和现实基础,必须要以领会共产党宣言为我们揭示的时代境况为背景。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现代社会; 虚无主义; 尼采; 海德格尔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都是举世公认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家。三者均从不同的立场思考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马克
2、思将我们的时代描述为资本展开并取得统治地位、而最后因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又走向灭亡的时代; 尼采用“上帝死了”宣告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最高价值崩溃的时代; 而海德格尔从“遗忘存在”的形而上学历史中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的无家可归状态”。然而,三者之间的联系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克思和尼采生前所处的时代虽有重合,但是两者从未有过思想上的交流与启发 1,海德格尔是马克思和尼采身后的思想家,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也是向来疏远的,除了几处评论之外,也没有太多的涉及; 相比于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疏远,尼采则是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一个中心点,海德格尔将尼采思想定位为形而上学的终结与柏拉图之形而上学的起点遥相呼应
3、 2。在此,我们无意祥加讨论三者之间的思想关联。重读共产党宣言这部精要简短的影响世界的著名宣言,仍然启发着当代人的思想和智慧,启发之余,也为我们在处身其中的这个时代背景下,深思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之间思想关联的时代根源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试图从共产党宣言对现代社会内在运行机制的揭示出发,梳理自从资本来到世间,人类的精神处境所日益遭受的虚无主义的内在根源。同时,指出要想领会尼采的“上帝死了”和海德格尔的“人的无家可归状态”等现代哲学大师的思想,必须要领会共产党宣言的精神。简言之,马克思事先领会和揭示的现代社会的本质,正是构成理解尼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 年第3 期和海德格尔的时代背景
4、和基础。下面,我们将先从共产党宣言入手,分析其中蕴涵的对现代社会境况的揭示; 然后,简要考察尼采和海德格尔如何通过自己的思想途径追究当今时代所遭受虚无主义侵袭的本质来历; 最后,再在思想与时代的关系中,解说共产党宣言对现代欧洲虚无主义的时代根源的洞悉。一、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 年,此时革命风暴正席卷欧洲。时过25 年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为宣言的德文版写了一篇简短的序言,在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宣言在25 年的历史风雨中那些是经历史的检验是正确的,那些又是过时的东西,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宣言定位为一部没有权利加以修改的“历史文件” 3 。时过163
5、年( 至2011 年) ,世界面貌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人类历史经历20 世纪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社会主义的实践从十月革命中点燃,又在苏东巨变中跌入低谷,面对这个尚未展开的21 世纪的人类历史,我们如何理解这部“历史文件”呢? 在1997 年 ,宣言发表150 周年之际,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专门撰文指出宣言“ 是一部自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宣言的诞生以来,迄今影响最大的单篇政治文献 ” 4,并一再提醒人们:宣言对处于21 世纪前夜的世界仍有许多发言权。那么,宣言对于当今时代最主要的发言权是什么呢我们重读宣言,可以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是其中的一个时代价值,就在于它描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的特
6、征,这些特征是自19 世纪以来一直影响世界进程的主导因素。在此,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揭示现代社会的不休止的变动性; 二、言说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逐渐疏离; 三、分析了社会不停息的变动性和人的关系的疏远的根源即资本扩张,及其所造成的新的世界面貌。下面,我们回到宣言的文本,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在163 年前是何如揭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的。1、社会无休止的变动现在社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境况? 这是宣言所分析的一个主题。在宣言中马克思以清晰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动性的特征:“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
7、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5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较为集中的表述现代社会的特征,这里主要包含着这样几层涵义; 一,自资产阶级社会开辟以来,社会的核心特征就是不停息的变动,生产工具的不停的改进,生产的不停的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
8、动荡,人们的现实生活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些诸社会境况变革反映出现代社会的流动性的特征; 二、与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相适应的是人的思想和观念也相应的发生的变化,原来的一切被视为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流动的、不停息变动的社会运行机制摧毁了一切固定、传统、神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 在此情势下,一切稳固的价值信念必然变得不确定了,一切可靠的价值准则都被动摇了,任何想找到一个坚实的价值立足点的希望,在资本挟裹一切骚动力量面前,都无情地被击碎了 6; 三、中世纪的稳固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以上帝为核心所建立的一切社会机制、思想观念相续被瓦解、一切神圣性事物被消解、被祛魅
9、; 交往不发达的一切社会形态都被普遍的交往所代替,人们之间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也脱离原有的稳固性而处于不停息的变动中。这是宣言为我们所描述的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即不停息的变动性或无休止的流动性。一个接一个世界资本强国崛起又衰落; 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政治革命乃至生活革命持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改变着社会生活的面貌; 沧海桑田,世易势移,现代社会的不停变动不正是近代以来我们处身其中的这个社会的基本态势吗? 现在“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等时代价值不正是表明我们所处时代的流动性吗? 由此而言,宣言在163 年前就描述了我们至今仍处身其中的这个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和无休
10、止的变动性的特征。2、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描述了现代社会的“无休止”的变动性的特征,而且为我们描述了在变动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境况,这种境况就是人与人传统的依附关系的消解,人与人的关系转换为人与人之间以物为纽带的关系:“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感情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
11、心的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7。在这里,马克思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一切依附关系的解体,而且也揭示了近代兴起的自由主义为首的诸观念之根源,这一根源就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中自由雇佣劳动关系的确立,人之地位不再是以一切封建的、宗法的、血缘的关系来规定,而是由其占有“物”或增殖资本来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在163 年前描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结合传统的中世纪的社会关系的解体和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兴起的时代转换而言的,但是,从此之后所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摆脱各种
12、束缚的自由的单子式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所以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描述了现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起源也揭示其实质。不仅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也深入分析了社会的无休止的变动性和人与人关系逐渐疏远的社会根源,即资本的运行。3、资本原则为主的社会运行机制社会的不停的变动,人与人之间关系逐渐的以物为中介的基本原因在于社会的运行机制是以资本的原则为中心,也就是社会的基本形态从属于资本。宣言为我们描述了现代社会的起源,描述了资本是如何运行起来的,它摧毁了一切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 由蒸汽和机器引起的工业生产的革命瓦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和工场手工业,以先进的机器大工业代替
13、之; 工业、商业、航海业、交通运输业随着世界市场的开辟迅速的发展起来,起源于西欧的资本主义具有着扩张的本性,“其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8,它使世界都卷入资本主义的文明之中,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是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是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以哲人与诗人笔触为我们描述资本原则确立过程中瓦解一切旧关系、摧毁一切旧体制,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世界舞台,引发世界面貌的彻底变革的一副动感的世界变迁画卷。这里主导一切变革的基本因素就是资本的因素,也就是社会运行中逐步确立的资本原则,资本
14、的原则就是不断地要求自身的增殖、自身的扩张,所以“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9,资本要想获取高额利润,实现增殖,就得使生产效率提高,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工具的不停的革新,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效率,不休止地变动生产组织形式,使社会处于不停地为资本扩张服务的变动性和流动性中,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生活革命;这种资本增殖和扩张不是在一个地域发生的,而是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所以,资本开辟了世界市场,创造了新的世界关系和世界格局,是世界变成了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由此,也就使流动性的现代社会原则引向世界各地,使世界各地、各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
15、话,就须融入资本的运行机制中,抛弃本民族传统稳固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主动或被动地卷入流动性的现代社会体制中。由此而言,现代社会的流行性,世界范围内不休止的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为原则的现代社会运行机制。我们深入研读宣言会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社会的描述的总体立足点是对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揭示,资本的原则是现代社会的首要原则,它内在的包含两个的方面:其一,作为积累的死劳动的资本的本性是要求资本增殖; 其二,以自由为特征的雇佣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由此而言,资本的增殖强制和摆脱一切束缚的自由雇佣劳动关系是社会无休止变动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的根本原因。结合1848 年至今163 年世
16、界历史,我们不难感受到共产党宣言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宣言对现代社会运行机制的揭示和分析是宣言留给世人的一笔尚未过时的宝贵财富。我们在充分把握宣言的基础上理解现当代诸多思潮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时代背景,诸多现代思想在宣言的照亮下,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更加明快的时代内容。下面,我们将突出地以尼采和海德格尔为例考察现代欧洲思想中重要的虚无主义,依此说明宣言对这一思潮的内在根源的富有远见的揭示。二、尼采与海德格尔对现代社会状况的揭示作为现代思想家,尼采和海德格尔都深入地思及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境况。但和马克思有所区别的是,两者思考的路径和得出的论断在形式是与马克思迥然不同的。尼采将现代社会命名为“上帝死
17、了”的时代; 海德格尔将我们的时代描画为“遗忘存在”的最极端的一个时代既人处身于“无家可归状态”的时代。不管是尼采的上帝之死,还是海德格尔的人的无家可归状态,两者一个共同的主旨都在揭示现代人所遭受的虚无主义的命运。下面,我们先考察尼采,后论及海德格尔对现代社会状况的揭示。1、尼采的“上帝之死”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特征尼采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家,其透析现代社会之本质的方式在于揭示了超感性世界的崩塌,用他那句众所周知的话表示即我们处身于“上帝死去”了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再也没有以往作为最高价值信仰的世界了,原来西方世界的精神支柱和信仰的核心上帝已被杀死,那么是谁实施了对上帝的谋杀呢? 尼采震耳
18、发馈的向世人宣告:“是我们把他杀了! 是你们和我杀的! 咱们大伙儿全是凶手( 谋杀者) ”10。参与这次杀死上帝行动的就是每一个处身现代的欧洲人自己。上帝之死、传统最高价值的废罢、超感性世界的崩塌,由此,欧洲人遭遇的命运便是虚无主义11的侵袭,这是尼采对欧洲人面临的时代境况所做的基本判断。然而,尼采真正的思想是不限于“上帝之死”这一命题,而是一个思想体系,它的开端是上帝之死,它的中间是从上帝之死产生的虚无主义,而它的终端则是对虚无主义的自我克服,权力意志的永恒回归12。三者之中枢是虚无主义,上帝之死是虚无主义的原因,强力意志是虚无主义的自我克服和尼采哲学的拯救之路,而虚无主义则是我们时代当下所
19、面临的现实处境。关于尼采用上帝之死或虚无主义所表示的时代特征,其要义是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其一,上帝之死所意指的不仅是以上帝为中心基督教信仰的衰落,更重要是的指一切超感性世界的崩塌,一切神圣的东西、一切崇高而富有意义的事物都烟消云散,人之安身立命的传统再也不起主导作用,欧洲人迎来的是“所有来客中最可怕的客人”13即虚无主义全方位袭入现代人的生活世界中; 其二,虚无主义不仅是指超感性世界的瓦解,“价值的废罢”,“目标的缺失”也是虚无主义带给欧洲人最本己的命运,这一命运的思想史根源在于自古希腊以来的柏拉图主义传统,这一传统确立了对理性范畴和最高的“一”的信仰,上帝之死所造成的虚无主义则是理性形而上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产党宣言 现代 欧洲 虚无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