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与外经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经济与外经政策.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版权所有,1997(c)Dale Carnegie&Associates,Inc.,对外经济与外经政策,6.1 开放经济一、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1、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涵义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本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伴随经济国际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打破原有的分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包括货物、服务、技术、资本、信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现象。从最广泛的意义上看,经济全球化同时意味着出现了全球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形成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交织的一体化
2、趋势。2、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相互衔接由于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使世界贸易量迅速扩大。1970年全球贸易进出口总额不过3120亿美元,25年后的1995年则增长了近20倍,高达60000亿美元。1998年全球资本流动量高达3500多亿美元,外汇交易量每日已达20000亿美元。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尤其是近年来WTO创造的多边贸易机制,使133个成员国的投资总额已占全球总量的95%以上。WTO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综合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联合体。各国政府通过WTO签定的关于农产品、纺织品、卫生和植物检疫、知识产权、保障国内特定产业、反倾销和反补贴、贸易和技术壁垒、
3、以及服务贸易等,协议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二、国际收支理论1、弹性理论 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总量影响;充分就业和国民收入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即贸易收支差额TB等于:TB=EX(出口值)IM(进口值)=Px Qx Pm Qm 进出口商品的四种弹性:Dx、Dm、Sx、Sm(1)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1)当进出口商品的供给(Sx、Sm)都是无限弹性时,则有:(Dx+Dm)大于1 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差额,即马歇尔勒拉条件;(Dx+Dm)等于1贬值对改善贸易差额无影响;(Dx+Dm)小于1 贬值将使贸易收支逆差扩大。2)J曲线效应即
4、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t)后,才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差额(TB)。,(2)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即进出口商品的比价。贸易条件变化率=出口价格变化率 进口价格变化率出口价格上涨率大于进口价格时,贸易条件改善。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Dx Dm)大于(Sx Sm)贸易条件改善;(Dx Dm)等于(Sx Sm)贸易条件不变;(Dx Dm)小于(Sx Sm)贸易条件恶化。,2、对外贸易乘数弹性理论假定国民收入不变,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假定汇率不变时,国民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对外贸易乘数为:Y=1/1-c+m(C0+I+
5、G+X-M0)该式表明,当出现贸易顺差时,出口对国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其影响幅度与投资、政府支出的影响相同;当出现国际收支赤字(逆差)时,国民收入水平则会以乘数方式倍减。,*上式整理得 贸易差额对出口影响效应为:d(X-M)/dX=1-c/1 c+m(大于0)即出口增加除被国民收入提高引起的进口增加抵消之外,还能起到改善贸易差额的作用。3、克鲁格曼对国际收支理论的新解释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素,以及充分就业和国民收入变动情况下,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总量的影响是:当两国利率水平趋于一致时,关键取决于均衡汇率水平的曲线形状和贸易结构。如曲线出现向后弯曲趋势时,贸易结构主要是来料加工,则贬值将导致国际收支
6、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出口的减少。,三、国际贸易的纯理论1、古典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Adam Smith)绝对成本理论(生产同种产品成本差异自然条件,国际分工)2)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比较成本理论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Heckscher)与学生俄林(Ohlin)认为:两国贸易必备的条件是,两国间要素禀赋不同;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故成本优势带来价格差额导致贸易。,2、战后贸易理论发展1)列昂惕夫(W.Leontif)之谜美国参与国际贸易是以劳动集约度高而不是以资本集约度高的生产专业化为基础。2)林德(Linder)偏好相似理论加工贸易来看,一国潜在出口范围由国内需求决定;
7、需求结构决定因素是一国的平均收入水平。3)弗农(R.Wernon)产品周期理论创新时期、成熟时期、标准产品时期(成本、发展中国家设厂、贸易逆转),3、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自由贸易政策(free teade policy)*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onst policy)4、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1947年10月30日,23个国家发起,1948年1月日生效。战后美国人的设想:,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投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IBRD)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组织(ITO I
8、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995年1月1日四、国际收支平衡表*外汇收入与外汇支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贸易与非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要素收入与无偿转让*储备、资产增加额*误差与遗漏项,五、外汇汇率1、外汇与汇率*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可兑换的货币和以外币表示的各种有价证券。*汇率是两国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2、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外币为标准,标出可兑换若干单位的本币。*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本币为标准,标出可兑换若干单位的外币。,3、汇率决
9、定国际收支状况、货币制度*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4年)、有管理的自由浮动制、汇率变动的影响)汇率升值与贬值)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汇率变动与资本流动4、购买力平价 公式:e=P/Pf 5、国际储备及相关问题简介,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准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紧急支付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储备主要有四种形式:对任何国家至少是:政府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两项;若是IMF的成员国,则有第三项,即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若同时参与SDRs的分配,则有第四项,即成员国在IMF可分配而
10、未分配的特别提款权(SDRs)。国际清偿能力它既包括一国现实的国际储备,也包括该国与国际金融机构或其他国家政府之间所达成的各种临时借款协议。,普通提款权即成员国在国际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按规定从基金组织提取一定数额款项的权利,是基金组织向成员国提供的最基本的普通贷款。这种贷款一般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成员国所交份额的25%,总计为125%。在成员国所交份额中有25%是黄金,因此,成员国所要求的第一部分贷款,又叫“黄金份额贷款”,这个贷款是无条件的,可自由提取。若黄金份额贷款用完,继续要求第二个25%的贷款,就要履行批准手续,但条件较宽松,只要提出克服收支困难的计划
11、就可获得贷款。若成员国用完50%的贷款份额,还要申请贷款,条件就比较严格了,贷款越多,条件越严格。成员国必须提出稳定财政的计划与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权对借款国实行财务监督。,特别提款权即SDRs,是196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用于成员国之间结算国际收支的清偿手段,是集中创造的、并不具有内在价值的一种人为的帐面资产或计帐单位。也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成员国出资份额的大小,在普通提款权之外,分配给成员国用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使用资金的一种权利,以补充成员国在动用普通提款权后,仍不能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时使用,成员国可无条件享有SDRs分配额,可看作基金组织对成员国贷放的一种无抵押且无需偿还的
12、贷款,只能由中央政府持有,用于政府之间的结算,而不能用于贸易或劳务方面的支付,更不能用于私人之间的结算。,外汇储备即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功能是保证进口用汇和应付偿债需要。1983年起我国对外公布的国家外汇储备包括两个部分: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国家外汇库存指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贸易以及该项目下的各种从属费用)以及非贸易(进出口贸易以及各种从属费用以外的收支项目,如旅游、保险、银行、个人、政府机构之间的费用往来等)外汇收支的历年差额累计总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指中国银行外汇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国际储备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目前,管理国际储备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管理黄金储备、SDRs、
13、普通提款权,统领国际储备;国家外汇管理局(1979年3月成立,1982年8月更名,1983年从中国银行分离出来,并入中国人民银行,1990年初直属国务院,属中国人民银行归,口管理)负责管理外汇储备,并直接经营一小部分外汇储备;中国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实际依然管理和经营着国家大部分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管理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我国外汇管理的内容贸易外汇管理、非贸易外汇管理、其他外汇管理(包括金融机构、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以及外债的管理等)。,6.2 对外经济政策、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1、再贷款(再贴现)利率2、外汇平准基金3、汇率调整中国的汇率调整1)固定汇率制 1953-19802)
14、双重汇率制 1980-19943)单一管理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并轨(1994年),4)1996年12月起我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外汇储备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导致1993年的122.2亿美元外贸逆差转变为1994年的53.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1994年外汇储备达到516.2亿美元,增长了1.44倍。1995年外汇储备736亿美元;1996年11月超过1000亿美元;1997年底达1399亿美元;1999年达到1547亿美元。,*高估汇率与国际间商品流动假定以人民币对美元的市场均衡汇率为$1=¥10,而现实的高估汇率为:$1=¥5。在高估汇率下,先来看一下出口贸易的情况。假定一出
15、口商品的国内本币价格为10元/单位,那么本来在市场均衡汇率下每出口一个单位的商品就要向外国进口商收取1美元,但如今在现实的高估汇率下却要收取2美元,这就是说,高估汇率使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贵了,即从1美元涨到2美元,这对本国的出口贸易极其不利。这种高估汇率,对出口商品而言,相当于在市场均衡汇率下对出口商品征收了5元钱的出口关税,它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类似于征收出口关税的情况,同样,高估汇率对进口贸易也有影响。假定一进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外币价格为1美元/单位,那么本来在市场均衡汇率下进口该商品按本币计价的话每单位要向外国出口商支付10元人民币,但如今在现实的高估汇率下只要支付5元人民币
16、,这就是说,高估汇率使外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变得更为低廉,即从10元跌到5元,这就鼓励了进口。这种高估汇率,对进口商品而言,相当于在市场均衡汇率下对进口商品提供了5元钱的进口补贴,它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类似于进口补贴的情况。总之,高估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相当于单一的市场均衡汇率下对出口贸易征收关税而对进口贸易提供补贴的制度,*低估汇率与国际间商品流动这种情况正好与高估汇率时相反,这种低估汇率对国际间商品流动的影响,实际上相当于同单一的市场均衡率对出口贸易提供补贴而对进口贸易征收关税的情形。此外,在双重汇率下,如表现为一个高估与一个低估、两个同时高估但有差异,或者两个同时低估但低估程度不同等,
17、而在多重汇率下,则表现为一系列偏离市场均衡汇率的多种汇率并存的情况,它们对国际间商品流动的影响则相当于在单一的市场均衡汇率下对进出口贸易中的有些商品征收关税而对另一些商品提供补贴的制度,即一套税收加补贴的制度。由此说来,汇率调控与税收加补贴的制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需求指出的是,汇率调控通常会伴随外汇管制,而外汇管制对国际间商品流动的影响则相当于配额制度,所不同的是前者表现为只有取得外汇的单位才拥有进口的配额,而后者对配额的分配则有其专门的办法。4、关税调整*减低关税GATT有关降低关税的努力 5、边界税收调整出口退税 若不对国际重复课税进行调整,势必会扭曲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原则,影响有效
18、的国际贸易。,对某国来说,虽能保证其财政收入,但不利于出口贸易。因此,一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自行设法避免对出口商品的重复课税。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对出口商品进行边界税收调整,即退还对出口品已课征的产地税。1.退税资格 根据关贸总协定原则,公司税是由利润负担的,所以它不进入生产成本,从而是没有资格来进行退税的。这实际上为公司税的归宿问题下了一个结论。但没有理由相信,关贸总协定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实际上,即使公司所得税也能被转嫁到公司部门所生产的商品价格之中,在关贸总协定原则下,生产,生产者不能享受这一税收有退税资格;相反,假定其他情况相同,在加速折旧和投资税收抵免情况下,则会降低公司
19、部门所生产的商品价格,某国生产者相对于外国生产者而言就处于“优势”。由此可见,有关出口退税方面的关贸总协定原则已成为贸易伙伴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摩擦的重要原因。2.退税率退税率的确定应该有章可循。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曾要求退税率应以平均退税率为准(平均退税率决定于平均税率)。然而,实际的退税率不一定与平均退税率相符合。如果实际退税率高于平均退税率,就意味着采取保护出口政策,等于支付出口补贴,为关贸总协定所禁止;相反,如果实际退税率低于,平均退税率就意味着出口的重复课税可能未得到完全消除,无异于使出口品的出口价格提高,而未能达到原有的目的。由于不同国家的退税率往往高低不一而难以对平均的边界退税率达成
20、一致,因而只规定了某个退税率的上限,以免变相支付出口补贴(即以退税为名而行补贴之实)。边界税收调整除了出口退税以外还包括征收补偿性进口税。如在A国消费的某进口产品在进口时,由于B国实际目的地原则,因此,A国的进口产品在其出产地B国无须征税,而到了A国之后,又因A国实行出产地原则也无须纳税,从而造成了对这种产品的税收管辖权(在这里指课税权主体行使征收产地税或目的地税的权力)的空白或脱节,其结果是B国产品的价格在A国市场上将低于A国同类产品,这无异于,在向A国实行倾销,对A国不利。为此,A国必然会采取措施,即征收补偿性进口税。但这种补偿性进口税的征收可能会引起B国采取某种报复措施。而且,这种补偿性
21、进口税的征收也存在类似确定退税率的问题,即征收过高的税率,就等于在进行税收歧视而征收过低的税率则不能发挥合理的“限制”作用。边界税收调整上矛盾的解决客观上要求推行增值税,因为增值税既无重复课税又无课税脱节。因此,理论上说,增值税被认为是能够有效地协调好各国的财政利益与贸易利益的一个良好税种。这也是增值税在现代国际社会被广泛推行的重要原因。,6、非关税壁垒1)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 system)(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2)“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 export quotas)、3)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ce system)(一般进口许可证、特种许可证
22、、有定额与无定额进口许可证)、4)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5)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s)6)进口抵押制(import deposit scheme)(进口存款制=征收进口附加税)、7)政府采购政策(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8)最低限价(minimum price)和禁止进口(prohibitive inport)、9)国内税(internal taxes)、10)贸易的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及标签规定)
23、,7、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三种类型:1)分散和自由的管理体制2)集中和垄断的管理体制 3)集中和分散结合的外贸管理体制,二、利用外资政策1、国际金融安全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从内部因素上看,危机的发生主要归因于经济中“泡沫经济”成分太多,而这又缘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制度和政府经济政策上的失误。(1)经济制度上的弊端 东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快速增长的“赶超”压力,过大的投资规模与过大的资金需求缺口之间的矛盾,在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的条件下,客观上就要求政府直接干预国内银行贷款和国外,借款的分配,也即直接干预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扶植,这样便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制
24、度框架。日本和韩国,政府与企业以及与银行关系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使大企业对政府扶植的过度依赖和政府对银行的管制在政府保护的“主办银行”制度下得到强化,在加强企业与银行联系的同时,却弱化了相互之间的监督与制衡,产生了企业信誉扩张的“预算软约束”以及低效率的规模扩张,最终使银行断送在巨额的不良债务上。(2)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 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扩大出口和扩张国内投资需求来驱动经济的发展模式。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投资过度、经济过热的矛盾。泰国国内储蓄率约为30%,,而投资率则高达40%以上。缺口只能依赖于外资流入。外资过多流入,又使国内需求过旺,进口大增,出口下降,经常帐户贸易赤字
25、严重(如泰国1995年经常帐户赤字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1%,1997年则为7.9%,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则为8%)。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外国资本流入,尤其短期国际债务的比列过高(如1995年泰国,引入外资中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只有5.5%,商业银行借款占51.5%,大部分又是短期资本。投机性和流动性最大的居民泰铢存款和证券占了30.7%),这种外资流入结构的脆弱,必然增大经济发展的风险。(3)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开放资本市场的政策冲突,使其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市场缺乏监控形成内在矛盾,泰国为吸引外资,从1993年开始开放资本帐户并实施两大政策,即开放离岸金融业务,推出曼谷国际银行计划;允许外国居
26、民在泰国银行开立泰铢帐户并可以借入泰铢。在对资本市场缺乏控制的条件下,这两项政策使私人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并为国际游资冲击泰铢创造了便利条件。国际游资的投机冲击对政府动用外汇储备维持汇率造成巨大压力,最终使政府只能放弃钉住汇率,泰铢大幅度贬值。(4)泰国的非金融机构将资产投放到不动产贷款、消费者贷款、低押品贷款与证券投资等四大风险业务所占比重过大,而非金融机构难以进入公司借贷业务,更使其风险承受能力极低,当政府针对经济过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立刻受到重创,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不动产和消费者贷款等方面的呆帐坏帐急剧增加,所持的有价证券大大贬值。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困境,引起整个金融部门陷入债
27、务危机。近十多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不断敦促发展中国家加速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却忽视了对国际流动资金的监管,忽视了对稳定世界经济的责任,使国际经济机制出现严重不平衡的状态。缺乏金融的国际监管,尤其通过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来防止国际游资和国际债务对发展中经济构成严重冲击,也是这些国家产生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外部因素。2、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1984年1998年外国直接投资实现额累计达3000多亿美元,其中1995年实现额达到378亿美元,外资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6.5%。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809.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4%;1992年1998年外商企业年
28、平均增长率为29.3%;平均高于国内企业15.6个百分点;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7750亿美元,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4.9%;1994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8.3%,比同期国内企业快13.6个百分点。,3、外债规模(1)外债规模 我国外债开始于1979年。从外债余额这一指标看,1980年为45亿美元,1985年为158亿美元,1990年超过500亿美元,1994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继巴西、墨西哥之后第三大债务国。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1997年底,我国外债余额为1309.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46.8亿美元,增长了12.6%。其中,中长期外
29、债余额(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负债)1128.2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86.1%,短期外债余额181.4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13.9%1。从币种结构看,美元占65.6%,日元占,17.6%,其他币种(主要是德国马克,英镑、港币等)占有16.8%。从资金来源看,外国政府贷款占全部外债余额的15.9%,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主要是世界银行贷款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占14.7%,国际商业贷款占49.4%,其他类型的贷款占据20.0%。从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1998年的情况看,1998年我国登记的外债余额为1460.4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1508亿美元
30、,增长了11.5%。1998年的外债余额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28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58.8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比重约为88%。短期外债余额为173.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8亿美元,占外债余额 的比重约为12%。1998年新借入的外债为456.6亿美元,偿还外债本息427.8亿美元。,从债务来源上看,在1998年的外债余额 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外债余额为416.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了18.1%,约占外债余额的29%;国内金融机构外债余额为419.9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了1.3%,约占外债余额的29%;外商投资企业外债余额为452.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1.2%,约占外债余额的31
31、%;国内企业外债余额为15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6.6%,约占外债余额的11%;其他外债余额为16.7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7.2%,约占外债余额的1%2。借债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尽管我国国内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准,但资金的供给始终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巨大的缺口,难以匹配。为此,举借外债以及由此引导的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就成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仅以世界银行贷款为例,截直1995年底,世界银行已批准中国162个项目,贷款总额231.3亿美元、项目广泛涉及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工业、能源、交通、教育、卫生、城建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遍及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据统计,1981-1994年
32、我国使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中,能源和交通贷款分别占到了36.9%和57%,极大地缓解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瓶劲制约,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我国外债主要监控指标的状况 与部分出现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外债监控主要指标,如偿债率、外债率、负债率和短期债务率等均显示出相当的安全性。,1)短期外债率 我国短期外债率略有上升,但仍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而且大大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短期外债率是指一国一年以内的外债占全部外债余额的比重。通常,国际公认的短期外债率警戒线为20%。如果这一比率高于20%,有可能出现短期偿付危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1990年以来,我国的短
33、期外债率一直控制在20%以内。1991年,我国短期外债率最高,为17.0%;1993年降为16.2%;1995年最低,为11.2%;1996年上升到12.1%,1997年进一步上升到13.9%。但与部分出现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这一比例还是相当低的。,墨西哥在经历了80年代的债务危机之后,意识到短期外债比重过高的危害。在政府的努力下,经过国际债务重组,墨西哥终于在80年代后期摆脱了债务危机。短期外债比重逐步降低,到1989年,短期外债比重下降至9.2%。此后,随着经济秩序恢复正常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放松了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管制,短期外债比重开始回升。1990年,短期外债比重上升至15.4
34、%,1994年进一步上升到28.1%,接近80年代28.2%的平均水平。1994年、1995年初,因短期外债支付困难,墨西哥又一次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去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率先在泰国出现决非偶然。90年代以来,为了吸引外资,泰国政府加快了资本项目的开放速度,外国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导致泰国的平均短期外债率接近40%。1991年,短期外债率为33.1%,1994年达到44.5%,1995年底则高达49.4%。酿成泰国首先发生金融危机,随后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漫延。类似的情况在韩国表现得也相当突出。1990年至1995年,韩国的短期外债率平均约为27.5%,1995年和1996年分别高
35、达69.7%和67.5%。因此,韩国在1997年下半年由短期外债支付困难而引发了金融危机。2)外债偿债率和外债率 尽管我国外债余额年均增长率在14%左右,但由于国家对外债实行了较为严格的总量控制,我国的外债偿债率和外债率均分别低于20%和100%的国际安全警戒线,与亚洲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外债偿债率是指一国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商品劳务出口外汇收入的比重,通常这一比例不应超过20%。外债率是指外债余额占外汇收入的比重,通常这一比例不应超过100%。这两个指标均用来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国的外汇收入是否足以支付当年外债本息和全部外债。从我国的情况看,1994年,我国的偿债率为9.1%,1996年下
36、降至6.7%,1997年略有上升约为7.3%。与此同时,我国的外债率也显示出相当安全性的状态。1994年,我国的外债率为77.8%,1997年,这一指标下降至63.2%。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墨西哥、巴西等国的外债偿和外债率,均大大超过20%和100%的国际安全警戒线。1994年,墨西哥的偿债率为43.7%,同年,墨西哥的外债率高达229.7%。1995年初,墨西哥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随着危机的逐步缓解,偿债率和外债率均有所下降,1997年分别为38.4%和135.5%。1994年,泰国的偿债率为 17.9%,1996年为15.7%,1997年上升至少33
37、.7%。与此同时,外债率也由1994年的146.7%,上升到1996年的166.1%,1997年进一步上升至167.7%。两项指标均在1997年达到最高点,因此,泰国在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出现了外债偿付危机。,3)负债率负债率是指外债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通常,这一指标不应超过25%。25%即为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一般说来,这一指标所衡量的是一国所承受的外债负担。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负债率均未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1994年我国的负债率为17.0%,1996年下降至于14.3%,1997年为14.8%。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墨西哥、泰国,出于弥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
38、字的需要,借入了大量的外债。因此,这些国家的负债率普遍偏高,大大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能力。1994年,墨西哥的负债率为33.2%,1995年年发生金融危机时达到最高点,,为55.2%,1997年则下降为37.2%。泰国在发生金融危机前的1994和1996年,负债率分别为45.4%和50.0%,发生金融危机的1997年竟高达62.4%。外债的管理在借款管理中,外债被分为统借统还、统借自还、自借自还三种形式,对外债的管理采取计划管理、归口管理和登记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其重心在于归口管理,即国务院几个职能部门对外债的借、用、还的管理与监测,实行分兵把守。这种管理体制必然导致我国对外借款多头
39、对外的格局。在借款担保权逐级下放的条件下,各部委、各银行把借外债作为政绩,以得到美日信用评估公司较高信用等级评定为殊荣,使外债债务人结构处于极度,分散状况,增大了国家财政风险。汇率风险对外债项目单位的冲击 近几年来,国际外汇市场剧烈波动。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相应的技能,我国部分外债项目单位的债务负担因汇率变化而出现实质性增长。如第一批(1980年)和第二批日本政府日元贷款项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的日元汇价为1美元兑换260日元左右,1995年上半年,日元曾一度升至1美元兑78日元。期间,日元升值幅度超过了50%,给项目单位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国家财政承担的统还项目中,仅因日元升值,1995
40、年实际还本付息额大大超出年初预算,其超出部,分折合人民币约上亿元。而对那些统借自还、自借自还项目单位的还款压力更是可想而知。无怪乎有些项目单位戏言,“借了一个厂,还了两个厂,还欠三个厂。”今后必须加强国家对外汇外债的统一管理,调整外债的债权人结构,严格外债的全口径登记制度,并对全国外债和对外借款窗口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查,查清隐型外债问题,对不合格的对外借款窗口予以关闭。同时,加快研究制定出统一的国家统借外债的国内转贷办法,明确项目单位及转贷机构的责任和义务。调整外债的投向结构,严格外债项目的审批,将外债资金尽可能投向那些具有出口创汇能力的项目,并与国家产业政策有机结合,发挥外债在调整产业结构和
41、地区结构中的作用。,建立外债科学管理的预警监测系统。加强对外债币种结构、利率结构以及期限结构的动态监测,及时为项目单位提供市场变动信息,尽力帮助项目单位减轻汇率等因素变动所带来的额外债务负担。同时,还应建立外债项目跟踪监测系统,不仅要对申请外债项目进行事前严格审查,而且要对项目的效益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项目进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项目的自身偿还能力。针对对外借款中的隐型债务问题,加快建立外债偿债基金。中央和省级财政都要未雨绸缪,分别建立政府外债偿债基金。对外贷款的金融机构在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建立国际商业贷款偿债准备金。,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 从发达国家
42、的历史经验看来,控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对于稳定经济、控制通货膨胀,意义十分重大。国际上总结一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其风险警戒线指标认为不宜超过7%。欧盟首批使用欧元的国家,马约规定的合格标准则是不超过3%。仅以1997年的统计数据为例,部分发达国家的情况是,日本为3.2%;美国为1.1%;英国是1.8%;德国是3.3%;法国为3.3%;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如菲律宾为1.8%;泰国为0.9%;韩国为0.0%(1994年为2.7%、1995年为0.9%、1996年为1.1%);巴西为 6.1%;墨西哥为 0.7%(资料来源:JP.摩根提供)。,目前,中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数额在安全线内,
43、1997年财政赤字(采用IMF统计口径,即经常项收入主要是税收,不含债务收入,减去经常项支出,经常项支出中计入内外债务利息支出)占GDP比重为1.51%,1998年确定的赤字加上增发的1000亿国债在当年反映的赤字,比重为2.15%,1999年约为2.46%,低于国际公认的3%的警戒线。债务负担率 债务负担率即一国财政债务累计余额(包含内债与外债)占当年GDP的比重,国际上债务负担率风险警戒指标是欧盟首批使用欧元国家马约,规定的不超过60。与国际比较,我国的债务负担率还不能算高。1996年底,我国历年发行、尚未清偿的债务累计余额达4945.72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7.21;1997年债务
44、余额为6074.51亿元,占GDP比重为8.12%;1998年债务余额7862.33亿元,占GDP比重为9.88%;1999年债务余额9985.97亿元,占GDP比重为11.73%。其他国家这一指标,如美国62.1%(1997年)、日本97.3%(1997)、德国59.9%(1997年)、英国59.0%(1997年)、法国59.8%(1997年)、泰国20.9%(1997年)、菲律宾52.7%(1997年)、韩国16.0%(1997年)、巴西47.7%(1997年)、墨西哥28%(1997年)等,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均大大高于我国目前的水平。,三、对外贸易政策1、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19
45、80年按汇率计算的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已达12.6%;1985年为23.1%;1990年为30%;1995年为40.2%;1999年为36.4%,其中1995年出口占GDP的比重(按汇率计算)为21.9%。2、进口替代战略3、出口替代(推动出口)战略4、我国的对外贸易,我国对外贸易前景与问题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4743亿美元(1999年为361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1.5%,荷兰是4462亿美元(1999年为388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5%),所以中国超过荷兰(多281美元),全球排行第8位。中国只是贸易大国,不是贸易强国法国与英国人口只有5000多万,法国1999年贸易额
46、为5905亿美元,全球排行第4位。英国1999年贸易额为5893亿美元,全球排行第5位。中国的出口或进口已经开始在一些国际市场上对价格产生影响,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问题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的外贸依存度约在20%45%美国很少超过30%,国内市场较大。罗德里克认为,贸易存在“可变的和不确定的”特性。1999年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出口商品贸易占40.5%,另有50%是来料加工。在商品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70%,技术密集型产品只占15%,远低于世界十大出口国60%的平均水平。以基因技术为标志的生化产品,全球贸易量1800亿美元,美国占900亿美元,中国仅占15亿美元,不足1%
47、。,外贸体制亟待进一步改革,“出口自营权”与“皮包公司”问题1999年中国对美国、日本、香港、欧盟的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58.2%;其中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2.6%。网络贸易 预测2002年全球达3490亿美元(98年500亿)出路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调整出口的市场结构,稳定现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签定的有关协定对中国的影响农产品协定纺织品和服装协定卫生和动植物检疫协定知识产权协定保障国内特定产业的保障协定反倾销和反补贴协定贸易和技术壁垒协定以及服务贸易协定等,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署中国加入 WTO的双边协定;2000年5月19日中欧签署中国加入 WTO的双边协定;WTO中国工作组已召开第十次会议,审议中国加入 WTO的议定书;要求与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37个 WTO成员国,32个已结束,其余几个已近结束(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瑞士)或正加紧进行(墨西哥、哥斯达黎加)。2000年5月2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议案(PNTR)2000年9月20日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议案(PNTR),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