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是李白》看小剧场话剧在当代兴盛的必然性.doc
《从《我不是李白》看小剧场话剧在当代兴盛的必然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我不是李白》看小剧场话剧在当代兴盛的必然性.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我不是李白看小剧场话剧在当代兴盛的必然性 小剧场话剧我不是李白于2008年4月20日结束了第五轮演出,在第五轮短短的15场演出中,该剧平均上座率达到99.5%。这样,该剧的总体演出场次突破百场,总体上座率达到了惊人的九成以上,创造出戏剧界的一个票房神话。该剧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它把小剧场戏剧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下小剧场话剧兴盛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学术界对于小剧场话剧的概念没有统一定论,但一般认为小剧场话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表演空间小。观众在小剧场中,可以直接地观察到角色的眼神和表情,以及微妙的动作细节,这就要求表演必须从感觉出发。二、具有很强的包
2、容性与多元性。小剧场话剧的表现方式不仅可以是先锋的,象征的,还可以是古典的,现代的。戏剧从业者们真正的由感而发,作品带有很强的个人化倾向,从内容上说包罗万象,从主题上说关注个人,注重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三、观演之间零距离的交流。演员可以随意的走动,深入到观众的身边,能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很好的渲染一种气氛,把观众带入要欣赏话剧表演的一种情境。而这三点,都能较好的体现出观演中的互动性原则。正如著名评论家童道明所说:“由于小剧场不存在将观众与演员分割开来的脚灯存在,这就意味着小剧场不仅缩短了观演之间的物理距离,同时也缩短了心理距离,这就使它具有了吸引观众直接参与戏剧事件的可能性。&
3、rdquo;从我不是李白的演出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这种互动性的原则。该剧在开场前十分钟,几位演员就走上舞台做各种调皮的动作、表情,使观众在话剧还没有正式开演前,就感受到快乐。同时,三位演员还抱着吉他在舞台和观众席中穿梭,边走边唱,这样就使观众和演员之间产生互动,缩短了两者之间的心灵距。随后观众席中有要求合影的,演员很配合的摆出姿势,表情、动作都相当有趣、可爱。这样,就使得整个剧场的气氛活跃起来。紧接着演员们又请大家点歌送给其他观众。当然,送歌不是目的,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来活跃现场的气氛,因为无论观众点的是什么歌,他们唱的永远是“漂亮的妹妹”,唯一的变化在于声调的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不是李白 我不是 李白 剧场 话剧 当代 兴盛 必然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