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
《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作者:崔卫宁 区县:宣武区 单位:福州馆小学 电话:13501014201 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主题词:校本、京剧文化、教学实践论文摘要: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学习京剧文化就等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不仅如此,作为校本课程,在普通学校进行京剧艺术文化教育,以京剧文化为载体,让孩子在感受祖国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展、动手、表演、自主探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前测、研究、分析、汇报、总结等研究方式达到预期的目的。一、研究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的背景(一)文化背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京剧艺术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今,在中西文化
2、强烈碰撞的二十一世纪,京剧因其糅合了大量古典元素、文化元素,被誉为中国的国粹。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的,为了让中国的文化不至于湮没于西方的文化中,为了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担负起保护国粹、普及国粹、弘扬国粹的重任,普及京剧文化义不容辞地落在了基础教育的肩上。学习京剧文化就等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二)教育背景:基础教育改革在九五、十五期间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并逐渐摸索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校本特色课程呼之欲出,为我校的京剧特色课程研究创设了宽松的教育氛围。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
3、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京剧艺术的专业研究日益发展,但作为校本课程,在普通学校进行京剧艺术文化教育,尤其是以京剧文化为载体,让孩子在感受祖国文化的同时,发展、动手、表演、自主探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还不够,可以说尚属空白。作为普通学校的艺术文化
4、教育,没有现成的系统经验,没有可供参阅的借鉴材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因此,此项研究,具有开拓性质。(三)人文背景:我校位于京剧的发源地宣南,这不可忽视的文化优势。宣南在拥有众多历史遗迹的同时,形成的坛庙文化、会馆文化、士子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传统商业文化、名人故居文化、饮食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从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宣南文化”。著名清史专家戴逸认为,宣南虽没有皇城内的宫殿楼阁,西郊的水木清幽园林秀色,但荟萃了明清以来大批的文化精英,留下了大量可资观览、可资纪念的历史遗迹,真正称得上是“京师文化之精华”。而我校周遍的湖广会馆、中成戏楼和居住在此的戏曲名家们又使这里成为京剧的集
5、萃地。因此我校占据了地域上的优势。同时,我校还具有资源优势,那就是热爱京剧文化的老师们、支持京剧教育的家长们、身边从事京剧工作的京剧专家们,和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京剧把歌唱、舞蹈、音乐自然地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京剧艺术角色行当齐全,剧目丰富,题材广泛,被人们冠之为“国剧”。综观中华大地五千年,地广人丰,民族林立,风俗文化各异。只有京剧,能集大乘,总归一统。京剧于民,声腔优美,行当齐全,词句精妙;京剧于国,伦理明晰,醒世慧哲,治世安邦;京剧于民族,凝聚众力,扬忠良斥奸逆,天下归心。京剧之魅力,除因其有深厚的民族艺术优秀传统之外,它那精湛多彩的流派演唱艺术,也是受人喜爱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综
6、上所述,进行京剧特色课程的研究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我校教育特色、树立我校文化形象的需要。二、开展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校本课程的编写思路,尤其是戏曲艺术类校本课程的现状,注意搜集有关信息。(二)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取得自己需要的数据材料等。(三)行动研究法:制订研究计划、设计前测、后测,亲身实践。(四)经验总结法:注意整理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最后的研究成果积累材料。三、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一)开展理论研究,就研究方案咨询专家意见。(二)确定研究目标:1、编写
7、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图文并貌,生动有趣的校本教材。2、学习有关京剧文化的浅显知识。如:京剧故事京剧脸谱京剧服饰京剧行当京剧流派典型唱段京剧音乐及伴奏名家故事等。3、给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京剧艺术的体验,使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的文化。4、树立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的弘扬京剧艺术和文化,秉承京剧艺术的精粹,由衷的喜爱上京剧艺术。5、教会学生分享合作学习京剧的过程中点滴收获。6、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京剧文化的资料。7、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和秉持真理的科学道德。(三)进行前测,分析现状。通过对学校四年级学生进行京剧文化校本课程
8、的前测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课程的希望。前测问卷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京剧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2、学生对京剧了解及喜爱程度的情况3、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用处的理解4、学生就京剧文化对自己会产生多大影响的反馈5、学生希望学习到哪些京剧文化知识6、学生对学校开设课程的建议7、学生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教材并根据前侧问卷的结果作出具体分析:1、学生对京剧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55%的同学对京剧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主要集中于在家受到家长的影响或通过电视传媒渠道了解的知识。2、学生对京剧了解及喜爱程度的情况:61% 的同学对京剧很喜爱,54%的同学表示自己能随口哼唱几
9、句。3、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用处的理解:79%的同学认为京剧校本课程对学习有促进作用。10的同学表示学习京剧校本课程没什么太大用处。4、学生就京剧文化对自己会产生多大影响的反馈:83%的同学认为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65%的同学认为有助于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5、学生希望学习到哪些京剧文化知识:学生对京剧文化知识的渴求是全面的,希望了解行当、唱腔、表演、脸谱、乐器、人物、服装及京剧的发展历史。6、学生对学校开设课程的建议:绝大部分学生都提出了要求校本课程的学习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可以通过在学校的网页上去学习京剧文化知识。还有的学生提出多提供观摩、参观和亲身去戏院体验、学习的要求。7、学生希望拥有什
10、么样的教材:学生基本上希望教材是图文并貌的,有趣味的,理解起来容易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从上面的那些数字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京剧有一些了解,但途径过于单一。对于学校开设京剧文化校本课程表示认可,但不了解为什么学校要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同时学生又渴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体会和了解京剧文化,亲身参与到京剧文化的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京剧文化的底蕴和它的博大精深。通过这次调查问卷,对接下来的教材编写工作及教学内容的制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四)根据学生现状开展教学活动。在对学生的前测进行分析后,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具体教学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验证教学内容的可实施性。如为培养三年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京剧 文化 校本 课程 初步 探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