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厢记》《牡丹亭》看超越传统意识的光辉女性形象毕业论文.doc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超越传统意识的光辉女性形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西厢记》《牡丹亭》看超越传统意识的光辉女性形象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西厢记牡丹亭看超越传统意识的光辉女性形象 摘 要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戏曲艺苑里的两朵奇葩,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是我国古代描写爱情问题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一直为人们推崇备至。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而且还由于其分别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各具时代特点且具有超越传统意识的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崔莺莺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着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她们通过自己对命运的认识,对礼教的反叛,对爱情的追求最终“有情的终成了眷属”。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也各异,她们以不同的方
2、式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唱响一曲曲反封建礼教的赞歌,她们不愧是文学史上女性光辉形象的典范。关键词:西厢记;牡丹亭;崔莺莺;杜丽娘;女性形象AbstractXishuang ji and the peony pavilion is the two Chinese opera meedoo strange flower, flower reflects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to break the bondage of feudalism and the pursuit of freedom love ideal, is our country ancient desc
3、ription of love, the landmark of the works, has been highly took for people. In Chinese ancient drama is known as the two stars, not only because they broke through the previous about love marriage of theme,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shape CuiYingYing and du respectively the two discussed. Essentials
4、era characteristics and beyond its traditional consciousness rebellious spirit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artistic image. CuiYingYing and du all impeccable official, grew by strict family education, their feudal orthodox through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te of ritual rebelled, to love the pursue u
5、ltimately beings ultimate lovers be. Thanks to their place in the age, environment is different, they pursue love happy way also different in different ways,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his own life value, made against feudalism hymns of one after another, they not the kui is a literary history female g
6、lorious image model. Keywords: Xishuang ji; The peony pavilion; CuiYingYing; Du; Female images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1 绪论12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超越传统意识的光辉女性形象22.1 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不屈抗争22.1.1 孕育抗争者的特殊时代背景22.1.2 不同生活环境展示反抗性格成长过程32.2 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不断深化52.2.1 崔莺莺之觉醒52.2.2 杜丽娘之觉醒62.3贵族女性叛逆形象的深刻内涵73 结论10致 谢11参考文献121 绪 论文学作品是反
7、映生活的,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作家创作文学作品,便自然地要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带到作品里去,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构成了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家是通过描写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来体现主题思想的。戏剧艺术就是靠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出人物的命运、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题思想的,只有在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戏剧冲突,在戏剧冲突中揭示人物命运,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西厢记和牡丹亭主题思想的表达是靠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剧中人物体现的,两剧都表现了反封建的进步题旨,而这种反封建主题都集中于青年男女在婚恋问题上与封建礼教的尖锐冲突上。两剧的主人公都是来自封建营垒中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小
8、姐,她们都对“情”有独钟,以“情”反理,大胆冲破封建礼教,以各自的反抗方式和特殊效应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作家把她们刻画为饱读诗书,美丽多情的少女,都在爱情上悖逆封建礼教,成为反抗礼教压迫执着追求爱情的先驱者。她们无疑是两部剧作里清丽娇柔、彪炳千古的女性形象,是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力量的化身。由于两剧产生的时代不同,人物生活坏境不同,人物性格因素不同,所以作品的主题深度及人物形象内涵也有差异,然而正是在各种差异中她们的女性形象才熠熠生辉。本文从主人公与命运的不屈抗争、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贵族女性叛逆的形象内涵进行比较分析,展现了两位女性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抗争思想及叛逆性格的深刻内涵
9、,从而突出作为意义承载体的关键性人物崔莺莺、杜丽娘超越传统意识的光辉女性形象,以透视其艺术形象的深刻内涵。2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超越传统意识的光辉女性形象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戏曲家用生命点燃的人物形象,她们精美隽永,温婉可人。由于时代与所处环境等的不同,她们的形象也独具异彩,她们与命运抗争的爱情,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划出中国女性为追求自由爱情不懈抗争的轨迹;从她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和不断深化;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贵族叛逆女性,她们又有不同的叛逆性格内涵。这些迥异之处,使这两个女性各具特色,成为我国文学画廊中两个耀眼的光辉女性形象。2.1 超越自我,超
10、越生命的不屈抗争2.1.1 孕育抗争者的特殊时代背景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须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3页。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元代形成,虽然它的故事背景为唐代,但其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无疑是对元代社会的一种客观反映。一方面,民族压迫政策在客观上强化了“门第观念”,使魏晋以来的封建等级婚姻制进一步畸形发展,在西厢记中,老夫人极力维护“相国家谱”的清白,“三辈不招白衣女婿”就是这个原因。另一方面,元朝立国后,蒙古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撞击,使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遭到了
11、严重削弱,使长期以来压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移动,造成了思想相对松动和活跃的局面。青年男女和下层人民,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越多,这无疑有助于崔莺莺叛逆思想的萌生。另外,元朝从建立到仁宗延佑二年,将近五十年未曾举行科举考试,原来只会在故纸堆中讨论生活的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一落千丈,沦为社会最底层。他们中一部分人为求得生存不得不出入勾栏瓦肆,嘲风弄月,创作了大量有关爱情、婚姻的杂剧,社会风习为之一变。这势必会给当时门第衰败的崔莺莺提供“越礼”的契机,启发了她的叛逆思想。在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君瑞一见钟情的地点就在普救寺,爱情酬答的情诗,也都受到当时社会风习的影响。此外,随着城
12、市规模日益扩大,市民阶层也不断壮大。反映市民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进步势力逐渐增强。那些流连于市井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而且有相对独立人格的“书会才人”们成为市民阶层的代言人,他们塑造出一个个本阶层的人物形象崔莺莺。崔莺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她肩负着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的责任,她无疑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先驱。于是作者借莺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牡丹亭所处的是封建社会不断滑向低谷的明代。杜丽娘和崔莺莺都是贵族千金,教养和经历颇为相似,但杜丽娘所处的时代更让人窒息,对妇女的钳制更无以复加。思想统治成为了没落统治阶级垂死顽抗的一种惯常手段,他们大
13、力鼓吹程朱理学,这样,宋代所形成的程朱理学体系,在明代发展到了极致。理学家们用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设计的宇宙图式和自然法则来解释人生,认为人的仁义道德,如同宇宙法则那样天经地义,不可抗拒,所以人们必须“存天理,灭人欲”。皇帝后妃亲自编写提倡贞操节烈的妇女道德教科书,大肆宣扬所谓的贞妇烈女,以束缚和愚弄广大妇女。由此可见,明代的妇女在精神和肉体上所受到的压迫和摧残更为严重,这种理学统治的强化,使杜丽娘根本不能像崔莺莺那样邂逅青年男子,因此,杜丽娘的爱情只能靠自己的本能觉醒,靠自己灵与肉的不懈追求,才能实现。因而,她的反抗显得更坚决、彻底,性格也更为坚强。另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
14、开始出现,给社会注入新的生机。思想界出现了富有叛逆精神的王守仁心学思想和杰出的思想家李贽的“异端邪说”。王守仁把外在权威的“天理”拉到人的内心,变为自觉的“良知”,从而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统治,提高了人的自觉意识。李贽的批判锋芒,指向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反对男尊女卑的观点,提出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汤显祖则进一步将包括情欲在内的追求现世享受的“情”与“礼”相对立,提出了“世总为情”,“情有者礼无,理有者情必无”的命题,极力宣扬“情”的解放。所以,在这样一个对人性的扼杀空前和进步思想活跃的时代里,塑造出一个要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杜丽娘也是时代的必然。2.1.2 不同生活环境展示
15、反抗性格成长过程西厢记一开始就描写了崔莺莺生活在礼教的压抑束缚中,崔相国生前,出于“家世利益”,把女儿许配给郑尚书之子郑恒。崔相国死后,老夫人为了维护家世利益,处处用封建礼教那一套对女儿严加管束。平日莺莺“潜出闺房”老夫人就要立即召来训斥,“夫人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从红娘的一段话中就可以看出她生活在怎样的坏境中,“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得辄入中堂。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于庭下,责之曰:汝为女子,不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私视,岂不自耻。莺立谢而言:今当改过自新,
16、毋敢再为。”王实甫:西厢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09页。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另有所爱,那既触犯了相府小姐的家规,又违背了尚书媳妇的妇道,正是这双重枷锁,造成莺莺无穷的苦痛和哀怨,然而也正是这双重枷锁促使她更加渴望自由爱情,迫使她走上叛逆之路。而普救寺的特殊环境,恰成了孕育爱情的条件,佛殿乍逢,莺莺的青春和生命惊醒了。佛殿之上莺莺偶遇张生,就一见钟情,“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红娘喊她回避,而莺莺再次做出大胆之举,又流露顾盼之意:“旦回顾觑末”。看她自己的描写:“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在佛堂圣地莺莺竟对一陌生男子一步一回头,早把
17、封建箴规抛至脑后了。随后又与张生墙角联吟,暗送情意,传书递简,私下幽会,可见她在圣堂之中,步步主动,寺院之内,处处留情。为追求自由爱情她走上了一条违背封建纲常的叛逆之路。但作为贵族小姐,崔莺莺要走上叛逆礼教追求自主婚姻的道路,不会轻而易举,必然是艰难曲折的。如惊梦中的描写的:“下下高高,道路坳折,四野风来,左右乱踅”。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所谓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是无所不在的,它不只存在于社会上、阶级关系上、她母亲身上,也存在于她自己的灵魂中。所以她的背叛不只是要触犯她的阶级,更重要的是必须背叛她所属的那个阶级所反映在她自己性格中的那些习性、教养和观念。尤其是后者,使她的背叛的行动充满了矛盾、
18、痛苦和戏剧性的冲突,所以莺莺性格常会显露出“假意儿多”,从她内心而言对爱情的追求是主动、大胆的,性格中有炽热的一面;可作为大家闺秀,在“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的情况下,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将真情掩饰起来,装假做伪,显得心口不一,遇事总不那么“理直气壮”,这又体现了她性格中矜持的一面。例如,她急不可耐地要读到张生通过红娘传来的书简,可待到红娘把书简帖放到妆盒上,莺莺却假怒起来,勃然变色,“厌的早疙皱了黛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的下截来”。她装腔作势地要红娘责备张生,“着他下次休是这般”,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
19、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既是急切主动,又是忐忑不安,然而在那样的环境里,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矛盾现象。这种内心矛盾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莺莺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的,也说明了莺莺在反封建礼教的艰难历程中没有轻易被矛盾、困难所羁绊,而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抗争,战胜了并克服了她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矛盾。最终在“情”与“礼”的抗争中,挣脱“礼”的束缚,突破了自己的思想禁锢,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我。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莺莺一样,也受着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完全被家长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她的生活环境更冷漠、更严酷、更加令人窒息。她生于名门,长于深闺,四堵高墙把她与现实完全隔离,正常的活动是看书、刺绣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厢记 牡丹亭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超越传统意识的光辉女性形象 毕业论文 超越 传统 意识 光辉 女性 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