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稿复习资料1899.doc
《中国戏剧史稿复习资料189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戏剧史稿复习资料1899.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绪论一、 现代性历史使然1. 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变(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 向现代型转变的主要表现:A 戏剧价值观念的变化:真实反映社会人生,表现人的价值和尊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和现实,真正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成为一门真正“人”的艺术。B 戏剧精神内涵的变化:“忠、孝、节、义”、迷信观念转变为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思想。C 舞台人物形象体系的变化: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转变为直接来自现代和会生活的人物形象。D 戏剧艺术生态构成上的变化:从戏曲一元格局转变为话剧-戏曲二元格局。二、 中国现代戏剧的崛
2、起1. 代表:新兴话剧2. 向西方寻求戏剧新观念的表现:上海学生演剧;梁启超、陈独秀的理论3. 新戏剧的婴儿期:文明新戏4. 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后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1. 从“五四”前夕到二十年代末,文明新戏没落,现代戏剧勃兴时期。2. 二十年代:戏剧新思潮、新观念活跃期。(特点:对旧事物大胆怀疑、坚决批判;对新事物热情向往、执着追求)3. 三十年代:由曲折发展至成熟期特点:A.政治上:对战斗性的追求明显加强 B.艺术上:一方面:“理”盛于“情”,主题大于形象,思想和艺术不平衡; 另一方面:艺术内容和形式随历史前进不断发展;作家队伍内取长补短,探讨和创作水平提高取得了成绩。艺术上
3、臻于成熟的标志:A 从编、导、演等各方面看,已在我国特有的民族土壤中扎根、独立,在戏剧舞台上取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在戏剧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B 创作队伍形成:由左翼剧作家和民主主义进步剧作家组成,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并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4. 四十年代:黄金时代的特点:A. 在成熟的基础上,向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开拓了新路B. 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改变了“五四”以来只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忽视中国戏剧传统的状态,戏剧民族化问题受普遍重视。三、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特征1. 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政治倾向。2. 中国现代戏剧史,是中国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剧变革、发展的历史。3. 艰难
4、曲折地打开了一条比较广阔的艺术道路。四、 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局限1. 受制于激剧的社会斗争,往往处在思想和艺术的不平衡状态中2. 没有能够在继承、扬弃本国理论遗产和借鉴外国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式的独特的戏剧理论体系。3. 社会现实局限了戏剧现代化的发展。第一章 文明新戏新兴话剧的萌芽(18991918)一、 概述1.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第一个把文艺戏剧的功能与救国图强联系起来,号召并带头撰写了多部针砭时事的新传奇剧本。代表作饮冰室诗话、劫灰梦等。2. 汪笑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京剧作家、表演艺术家、戏曲改良家。创作和
5、改编了大量“托古喻今”的历史剧,如笑祖庙、将相和等,藉以讽刺清政府,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尝试编演抨击时政的“时装新剧”,如潘烈士投海、黑籍冤魂等。3. 李叔同:中国近代话剧开拓者之一。与同在东京的好友曾孝谷一道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陆镜若: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学成归国后在上海集合欧阳予倩等成立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他对艺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我国早期话剧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代表作有热血等。二、黑奴吁天录及春柳派的戏剧创作1.春柳社:中国近代成立于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艺术团体,是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重要先驱,且由其形成了整个文明新
6、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演剧流派之一“春柳派”。其演剧较注意立旨高尚,要求戏剧发挥社会教育作用,主要作品有黑奴吁天录、热血等。2.黑奴吁天录:曾孝谷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开头部分加以改编作成的话剧作品,是中国近代新型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艺术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戏曲模式,有完整的文学剧本,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思想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勃兴的民族思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3.热血:陆镜若根据日本新派剧作家田口菊町的剧本译编。艺术上,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动人,场面具有戏剧性,演出时完全依照剧本,表演追求自然,为春柳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春柳派所受流派影响:日本新派剧;简介接受欧
7、洲近代浪漫戏剧影响;中国传统戏剧。5.“春柳派”的创作特点:A.剧目大多是传奇意味较浓的家庭剧,情节完整曲折,反映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或社会问题;B.注重细腻人物性格刻画和感情描写;C.擅长编演悲剧。6.“春柳派”的贡献:A .创作了中国新型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黑奴吁天录;B.突破了国内以改良戏曲为师的学生演剧的框范,向话剧的形式迈进了一大步;C.戏剧技巧正规、严谨,舞台动作偏向于写实型戏剧,从艺术上为中国话剧奠定了最早的基础。二、 进化团派的戏剧创作1. 进化团:进化团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职业剧团,领导人是新剧活动家任天知。其戏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政治倾向,艺术形式为大多数普通群众所喜闻乐,
8、雅俗共赏。代表作品有黄金赤血、共和万岁。2. “进化团派”的特点:A 戏剧审美上,受到传统戏曲影响,曲目多为讽刺喜剧和闹剧,具有雅俗共赏的通俗性。B 编剧方法上,基本效法传统戏曲,剧情注意连贯性、完整性。C 表演形式上,具有浓厚的革命气息、时代感和现实针砭性。第二章 现代戏剧观念的确立与新兴话剧的发展(19161929)一、概论1.戏剧思潮与戏剧运动 新青年对戏剧现代化的影响:A 批判了没落中的旧剧作为“玩物”、“把戏”的弊端,强调了戏剧严肃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B 促进了戏剧观念的更新,确立了近代现实主义戏剧观念在中国新兴话剧发展中的指导意义。C 在现实主义观念的指导下,强调了戏剧创作的现实
9、主义精神。语言上主张以现代国语写剧,结构上主张采用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戏剧方法。 “爱美的”戏剧运动:“爱美的”即“非营业性质”,抵制商业化对戏剧的腐蚀,促进戏剧艺术的发展的运动。代表社团有民众戏剧社、辛酉剧社、上海戏剧协社等。 民众戏剧社: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爱美的”戏剧团体,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剧社“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性的戏剧杂志戏剧。 上海戏剧协社:首开男女合演话剧新风。通过对少奶奶的扇子的导演,第一个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度。1928年第一个为话剧正式定名并沿用至今。 南国社:二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戏剧团体,由田
10、汉发起建立,主要成员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剧社以“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为宗旨,为二十年代末期现代戏剧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3. 戏剧文学创作文学剧本创作的特点:A 表现了在人道主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指导下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以爱情自由、妇女解放为主题的剧本居多,表现了爱情上的新旧思想道德的对立,在个性解放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B 多方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弊病。(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黑暗腐朽虚伪的道德;反映了在军阀、官僚、买办压迫下,下层人民的苦难、觉醒和反抗。)C 艺术创作上丰富多样,剧作家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逐步形成。D 积极浪漫主义是
11、这一时期话剧的主潮。(源于两种情绪的碰撞:对黑暗现实的反抗与对光明未来的呼唤;在重压下看不清楚路的伤感。)戏剧创作的弱点:A“欧化”倾向严重,新兴话剧所代表的戏剧新观念如何与中国传统的戏剧美学相结合,当时还在摸索之中。B剧作家的局限性是戏剧的视野不够开阔,选材不够广泛。C艺术质量上仍较为稚嫩和粗陋。三、欧阳予倩及其剧作1.欧阳予倩: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为中国话剧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戏剧的改革和中国早期电影创作作出了贡献。代表作品有戏剧作品梁红玉、桃花扇、忠王李秀成等,电影作品天涯歌女等。2.欧阳予倩剧作的发展历程:A早期(约1910-1916):春柳社时期的文明新
12、戏(黑奴吁天录);多部新戏作品。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刻体验,思想方面仍有很大局限性。B中期(约1916-1929):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思考泼妇、回家以后、潘金莲,提倡女性自尊自立、个性解放;突出表现工人和城市贫民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压迫下的苦难、觉醒和反抗车夫之家、小英姑娘、同住的三家人。C九一八事变后与抗战时期: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戏剧和电影李团长之死、不要忘了、上海之战、小玲子等;传统戏曲改革,直接反映人民抗日斗争或托古喻今,弘扬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歌颂纯洁爱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桃花扇、梁红玉、木兰从军等;话剧方面历史剧的创作,表现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要求忠王李秀成。D抗战胜利后:传统戏曲改为话
13、剧,借古喻今,同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有机结合,表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崇高性桃花扇。3.欧阳予倩历史剧的创作特点:A尊重历史事实,又不拘于历史事实。B将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加在历史人物的身上。三、熊佛西及其剧作1.熊佛西:戏剧教育家、剧作家,中国现代戏剧的拓荒者之一。“五四”时期,对“爱美的”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后又为戏剧正规化教育作出贡献。代表作有青春底悲哀、一片爱国心等。2.创作经历:A初期(1920-1924):站在现代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上批判现实的社会问题剧。偶像讽刺了崇拜偶像的封建迷信思想,青春底悲哀中国近代戏剧史上最早描写乱伦关系,提倡个性解放、人格独立。B
14、中期(从留学美国在主持戏剧系):创作高峰期,最为鲜明的展示了熊佛西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两个主旨:揭露旧礼教、旧道德、旧观念的虚妄兰芝与仲卿、爱情的故事、裸体、模特儿、一对近视眼、苍蝇王国、蟋蟀;宣扬民族意识和反帝爱国思想洋状元、卧薪尝胆、一片爱国心C后期(三十年代初和抗日战争时期):完成了第一个表现着现代启蒙精神的“农民剧本”锄头健儿(农民剧本:力求内容“扣合农民的生活”,而且技巧也以“农民能读能演为原则”。)多数反映了农村改良与传统势力的斗争;抗战时期修正了他以前“戏剧应以趣味为中心”的主张,主要作品中华民族的子孙、搜查、人与傀儡、害群之马、囤积、袁世凯、新生代。3.艺术特色:A故事生动,
15、动作性强,充满生活情趣,是其剧作的基本风格。B精炼、朴实,对话简洁、口语化,人物不多,情节单一,戏剧冲突的进展较少迂回曲折。C对表现方法和演出方法多样化的执意追求。四、郭沫若早期历史剧1.郭沫若:是一位狂飙突进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剧作家,中国现代历史话剧创作的第一个开拓者。代表作女神三部曲、三个叛逆的女性。2.女神三部曲:棠棣之花、湘累、女神之再生的合称,表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3.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的合称,借历史题材写“女性觉醒”的问题,进一步把妇女解放问题提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高度来认识。4.卓文君:郭沫若通过对理想人物卓文君的歌颂所完成的历史剧。该剧成功塑造了一
16、个出走的娜拉式的中国妇女形象,对“五四”时期反对封建礼教束缚、争取人格独立和婚姻自由的广大青年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郭沫若浪漫主义历史剧的独特风格也形成于此。5.王昭君:通过描写王昭君王昭君反抗元帝的旨意自愿下嫁匈奴的“性格悲剧”,塑造了一个反抗王权的叛逆性格。该剧以“人”的尊严,反对“帝王”的权威,一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是“五四”启蒙主义社会思潮的集中体现。6.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艺术风格:A有一种浩大、奔放的气势。B处理历史事件和人物时的主观化倾向。C具有很高的文学性。五、丁西林的喜剧创作1丁西林:中国近代剧作家,现代喜剧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深入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底蕴,以高雅的
17、情趣和机智的幽默,开我国现代幽默喜剧的先河。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2.艺术风格:A总是带着乐观的微笑审视人生,作品被赋予一种活泼、轻松、开朗的情调。B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自然,剧作情趣盎然,不矫饰不做作。C喜剧作品中有一种淡雅的幽默。3.三块钱国币对丁西林戏剧的发展:A社会批判意识更强,对国统区的黑暗现实作为背景随时点到。B讽刺性更强。第三章 田汉(1898-1968)一、田汉的戏剧创作道路1.从初试戏剧之笔到初步“接触新剧艺”的时期(1913-1918):内容主要为表现辛亥革命新教子汉阳血;在旧形式里表现新内容。2.话剧创作蓬勃发展的十年(1920-1929):A创造社:是“五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戏剧 复习资料 189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