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毕业论文.doc
《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这两部作品中流露出广博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地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它们的作者为法国浪漫主义代表维克多?雨果、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那么,什么是人道主义?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核心是什么?人道主义即是关于人的本质、地位、使命、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广义而言,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人有权过正常人的生活,社会有责任消除一切剥削压迫和歧视迫害,使人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由的全面地发展。目前,关于雨果的人道主义研究有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轨迹、论雨果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雨果小说的灵魂、试
2、论雨果小说中神父形象的人道主义内涵等学术论文;关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研究也有一些成果,如双城记所体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初探、现实主义的人民性试析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等学术论文。这就为我们比较他们人道主义的异同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他们人道主义异同的比较,有利于我们对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人道主义精神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雨果、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仁爱精神,他们提倡平等、自由、仁慈、博爱、宽恕,鼓吹爱的神奇力量和伟大。他们认为,唯有根据人道主义原则、应用道德感化的方法,才能医治社会的痼疾。他们的人道主义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和他们改良社
3、会的良苦用心。但受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及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他们的人道主义具有空想性。因此,他们的美好愿望,注定是实行不通的。一他们同处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受当时的思想、政治、文化的影响,其人道主义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美好的愿望和仁爱的思想使他们人道主义思想有以下三方面的共同点。1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和空想性质雨果、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洋溢着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认为爱可以战胜一切,具有空想主义的性质。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关于阶级调和、阶级互爱的思想,在他们看来不失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好办法。雨果继承了启蒙主义放眼未来的传统,满怀乐观积极的信念,相信人类有个美好的明天。他在对当时社会比较全面的揭
4、露与批判中,通过不同人物把自己对未来的向往热情澎湃的表现出来。如:关伯伦尽管生活在悲惨的处境之中,仍坚信着:“黎明是不可能被战胜的,黎明将要到来。黎明能够投射出无可抵抗的光明。谁能阻止黎明的太阳投射到天空?”。1共和主义者安灼拉也大声向街垒的战士们说道:“公民们,你们展望过未来的世界没有?”“到了未来不再有黑暗,不再有雷击,不会再有野蛮的愚昧,也不再有流血的肉刑。”。2郭文对未来的信念更是坚如磐石:“我的想法是:永远前进。我们必须永远朝着黎明、青春和生命方面看。”。3正因为雨果创作中充满这种乐观情绪,尽管他笔下揭露了那么多罪恶、描绘了那么多的苦难,并且结局都是悲惨的,而作品却没有令人窒息的悲观
5、沉重气息,而是让读者在这当中看到了美好未来的曙光。狄更斯也同样具有乐观主义的向上精神。在他的世界中,一边是仁慈善良的好人,另一边是凶相毕露的恶棍。他在作品中采取藐视敌人、调侃坏人的办法,好人始终在战胜恶人,道德最终必将胜利。如双城记中露茜一家的幸福结局,博兹特写集中洋溢着生气勃勃的情调,狄更斯相信善良必将战胜社会罪恶势力。在狄更斯心中,人生是一幅妙不可言的景象。他认为,一个立身敌对世界中的人,应该像密考伯先生一样,尽管被债主重重包围,也仍信心十足的憧憬未来,密考伯是最典型的狄更斯人物。狄更斯“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就是:“要有信心,永远乐观。谁胸有成竹,高高兴兴地区征服世界,世界就属于谁。”
6、。4雨果和狄更斯都鼓吹仁爱万能的思想。提倡以仁爱代替压迫、和平改造社会,提倡上层人物对下层人民的关心,以教育感化和慈善福利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这些都带有明显的空想性质。特别是主张通过阶级调和,从而建立平等、自由、互爱的世界,更说明了他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空想性。这一切只能代表他们一种善良的愿望罢了。狄更斯和雨果他们人道主义的这种空想性质,与当时宗教、政治、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根基是建立在虚幻的“宗教天国”的理想上。他们宣扬的“爱”的精神,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基督教中宣扬的“爱上帝”、“爱人类”。这种“爱”在基督教中表现为一种凌驾于人之上的神圣权威和信仰,在雨果和狄更斯人道主义
7、文学中则表现为对正义道德、仁爱的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认为社会的善恶斗争最终可以归结为人性的善恶的斗争,因此他们在作品中对一切善良、正直、诚实等美好东西进行歌颂,对丑恶、虚伪、残暴的事物现象进行鞭挞。狄更斯人道主义创作的社会根基,与他在革命的无产阶级准备及初次独立发动的时代中成长起来有事实联系。这使狄更斯常拿劳动者同资产者作对比、并阐明前者胜过后者,这成为他全部创作的不变特征。他主张采取和平的途径来解决阶级冲突,往往把这种解决转移到道德领域上去,这使狄更斯人道主义具有空想的特征。此外,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雨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对解决社会矛盾的软弱无力、对阶级调和的幻想的这种文学
8、打下了烙印,并残留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痕迹。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关于阶级调和阶级互爱的思想,对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以此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好办法。当雨果发现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和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便将其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社会主义揉和,以调和阶级矛盾和解决社会问题。恩格斯在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中说过: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基督教和工人的社会主义都宣传将来会解脱奴隶和贫困;基督教是在死后的彼岸生活中,在天国寻求这种解脱,而社会主义则在这个世界里,在社会改造中寻求这种解脱。”5雨果和狄理斯的人道主义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是因
9、为他们无法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则是在这个世界里,在社会改造中寻求这种解脱”这句话。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空想性质,使他们的人道主义理想不可能真正实现。2提倡恕,以实现阶级对话和调和,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局限性雨果曾说:“恕是人类所有语言中最美的一个字”。6在具体的创作中,宽恕、忍让成了雨果和狄更斯笔下理想人物不可或缺的品质,这一类人物形象就成了作家推崇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标本。所谓恕,即原谅、宽恕;它针对的对象广泛,包括你的仇人、敌人甚至蓄意伤害你的人。他们将基督教中抽象的对上帝的爱,拓展为人的自我约束和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他们心目中,“恕”是爱的最高境界和实现爱的一个途径。因此,雨果
10、、狄更斯十分看重自我牺牲、利他主义的品质。双城记中的卡尔登甘愿代替代尔那走上断头台,换来露茜一家人幸福的团圆;悲惨世界中的米里哀主教,一再宽恕冉阿让,最终是冉阿让在米里哀主教的“恕”的感召下,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以升华,并在“恕”的境界中关爱他人;以及巴黎圣母院中的主教米里哀和冉阿让也是利他主义、自我牺牲品质的典型。十九世纪,法、英两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又由于雨果和狄更斯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不能越出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愿望所在。因此他们希望通过“恕”来实现阶级对话和调和。他们一方面对劳动人民的处境充满了同情;另一方面又站在资产阶级营垒中反对无产阶级的暴动起义。他们指责资本主义的不
11、正义,其批判尺度不过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愤怒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社会,又迷信法律和教育以及阶级调和可以改善人类的处境;维护被压迫民族和下层人民的利益,却又热切希望战争将有一天会消失,人类将更为美好。他们既排斥严厉残酷的资产阶级法律,又否定暴风骤雨式的大革命;主张用“恕”让有罪之人自省、以此来消除仇恨、作为指导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们主张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主张用博爱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战争的思想。他们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注定他们改良社会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3以仁爱为核心思想,主张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以仁慈、博爱为核
12、心,希望以此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理想社会状态。雨果在著名的悲惨世界序言里论述道: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7对于狄更斯,我们借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话来概括,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狄更斯是个捍卫下层阶级,向上层阶级进行斗争,向虚伪和伪善进行讨伐的战士。”。他们同情下层民众,关注社会现实。雨果在小说死囚的末日、政论教皇揭露了司法当局的腐败,批判不合理的法律制度;至高的怜
13、悯和戏剧玛丽?都铎、吕意?布拉斯批判教会神权,反对封建专制;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境遇对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雨果企图以此说明封建专制是反“人性”的、是一切正常关系和正常情感的灾星。戏剧玛丽蓉?德洛麦鼓吹以平等、博爱的道德力量改良社会。狄更斯在小杜丽中批判国家机器、揭发社会丑恶;董贝父子和马丁?朱述尔维特揭示金钱崇拜恶劣现象,批判资产阶级唯利是图、丧失人性的行径;老古玩店反映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他们主张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他们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也勾勒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里充满了仁爱,没有财富地位的不平等,没有虚伪、残酷的道德和法律,没有仇恨,人们互助相爱的生活。悲
14、惨世界的主人公苦役犯冉阿让受主教的仁爱感化了,又反过来把仁爱给了别人,他开办工厂、救济穷人、替死去的芳汀把珂赛特抚养大。在作品中表现为人人都有受教育和健康的劳动生活的权利。他在描写马德兰的工厂和劳动者的“厂里分为两个大车间,这一乡已经没有空到一文钱也没有的口袋,也没有苦到一点欢乐也没有的人家。”。由于冉阿让给大家提供健康的劳动生活的机会,使“欣欣向荣的气象广被一乡,渗透一切”。他显然把马德兰作为自己理想的化身、加上光环扩大人物的力量,借此宣扬资产阶级企业施行仁慈爱人的企图,这样的人物无疑是现实中残酷、贪婪、自私的资本家的一个参照。这在当时许许多多的“冉阿让”、“芳汀”们根本没有条件受教育的情况
15、下,大力提倡兴办义务教育,表明了雨果对充满仁爱、互助互爱的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匹克威克外传里对理想的华尔多先生的庄园丁格莱德尔庄园的描写,表明狄更斯认为善良和同情心应该决定着人们的关系,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快乐和幸福。雨果和狄更斯之所以提倡以仁爱为核心思想,主张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这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雨果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那是一个历经风云变幻的时代。从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起,到1870年普法战争止,短短70年间,法国历经了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及第三共和国。在这样的政治状况下,普通人民永远生活在
16、水深火热之中并且无法摆脱这种悲惨命运,雨果对社会现实的洞悉使他对底层弱者充满了同情。狄更斯一家的生活是在艰难的谋生挣扎中,贫穷经常威胁并设法避免破产徒然中渡过的。他在十岁时,由于父亲被拘捕而开始担当独立劳动,和很多穷孩子一块儿做工,每天从早到深夜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给鞋油罐上粘贴商标签。这段苦难的童年经历使他看到了穷人最悲惨、最贫困的生活景况,亲身体验到劳动者每天都要忍受的紧张而疲劳的工作,切身体验使他对下层阶级产生深切的同情。他们对下层民众的深切同情,使仁爱成为他们人道主义精神的最初形态和基本层面,并成为其作品中人道主义思想表现的最初形式和贯穿始终的情感。那么是什么导致雨果与狄更斯由最初对下层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毕业论文 雨果 狄更斯 人道主义 思想 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