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道德描述与精神价值取向.doc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道德描述与精神价值取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道德描述与精神价值取向.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道德描述与精神价值取向 论文摘要是人性的产物,然而人性道德常以非人性表现为另一种人性的生存道德,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现象,中国创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道德的相对性、变异性及其原因、条件与相关因素。从而把人们带入丰富的思想认识世界,拓展了道德描写本身的精神价值取向。论文关键词道德;变异;文学;价值从“五四”运动时起,人们就张扬旗帜,高喊反对旧道德。以后人们又在反复的动荡中形成僵化的“阶级道德”模式及由此生发的讨厌道德说教的。于是,从道德视角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描写中的丰富精神价值的论著寥寥可数。现在,西方文论研究具有明显的伦理转向,我们国家和谋求健康和谐发展的社
2、会、道德问题又重新引起了重视。那么文学世界所描写的道德的精神价值是不是也应有一个开拓呢?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普遍的最高道德原则,也没有绝对的善恶本身。一种道德,一种习俗和由此而来的感觉或观点都首先是产生于现有的生活条件,违犯所形成的道德就是不道德。善恶、道德这些概念纯粹是相对的,并随着社会生活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群体、集团,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同一民族、同一群体、集团,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对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人都普遍适用的道德根本不存在。用这种观点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我们就会发现,文学的道德描写具有变异性和相对性,这诚然和作家主体意识、认识能力相关,如
3、30年代中国文坛上人性与阶级性的论争即属于此。然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生活的状况渐渐改变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一方面,随着历史的前进,总有一些东西不适合新的生产关系和现实生活状况,我们反对旧的、丑的道德观念的路程还很漫长;另一方面,在新道德形成之时,新的不适应社会生活状况的丑恶道德也还会滋长,这需要多方面的思想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识别、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因此。中国现代文学世界中具有相对性与变异性的道德描写,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扩大人们对于精神价值的考察视野。从相对性来说,人们总以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性离不开人的自然性。而人性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人性的产物。然而人性道德常以非人性表现为
4、另一种人性的生存道德。如艾芜山峡中>的那群盗马贼,在暗无天日的社会,被迫铤而走险,魏老头为首的强盗,把受伤的同类小黑牛抛人呼啸怒卷的江水,在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心狠”,才是他们的道德。如果心慈手软,累及更多的同类被害,那才是不道德!单纯地看,残害同类,从全社会或全人类的道德观来说,是不道德的,然而从他们生存的群体状况来说,这是对更多人的生存负责的无奈的道德行为。如果把群体放大到民族中去,我们会看到施蛰存的小说将军的头>,其中吐蕃血统的大唐武官花惊定受命征讨吐蕃人,于是血统感情、宗族观念与忠君道德发生强烈冲突。从冲突的角度看,道德与不道德,存在着相对的理解。再放大到国家,我们说背
5、叛民族、背叛国家是不道德的。可是,我们的包括烈火金钢在内的文学作品,把抗日战争中反战的“日本人”,看作符合道义精神的体现者。也许对于日本民族来说,无论怎么样,枪口对向自己同胞,都是不合道德的“败类”。阶级、政党各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如果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全听从了当时国民党专制的道德论,那么,就不会有今天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四一二”屠杀,是国民党的道德,消灭国民党百万军队,夺取政权,是共产党为千百万人民大众着想的道德。所以有人说,对于国家、人民、阶级、等级、职业、党派之类的团体来说,除了一般的社会道德之外,还有其产生于特殊条件下的各自的道德及道德矛盾。并非团体的道德总是无条件服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现代文学 创作 中的 道德 描述 精神 价值 取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