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之创新与意义.doc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之创新与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论文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之创新与意义.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之创新与意义 傅修海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被赞誉为“描写晚明社会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双璧”之一。然而,作为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白门柳的成功不仅仅是题材开掘,其结构艺术的创造更发人深省。 一 长期以来,对长篇小说结构艺术认知的感性停留,局限了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发展。迄今为止,长篇短制的现象仍非常普遍。而长篇不同于短篇和中篇,最大不同之处便是篇幅之长。既然文本幅度是长篇首先成为长篇的理由,那么处理篇幅长度的能力结构艺术应该率先加以考究。 毋庸置疑,长篇小说的 结构是攸关成败的大问题。 概而言之,它承担着两大重 任:其一,必须做到能把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有
2、机地组织起来,进而做到脉络分明、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地向读者进行交代小说的整个叙述;其二,在叙述的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能生成和谐有致的艺术欣赏愉悦,而且要使之保持到终篇。诚然,结构在组织材料上的艺术功能,前人已经多有论述。但如何充分发挥结构的能动性,从而自如驾驭材料、获取最大的艺术创造自由,前人可谓论之甚少。至于长篇小说结构何以使作者和读者达成在心灵上的契合并产生书写与阅读之间的共鸣,这个问题更是鲜有人触及。而事实上,正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关。多年来,虽然不少人都在做出努力,尝试过种种方法,如檀香刑以“凤头猪肚豹尾”的三
3、段论标目;受活则以“毛须根干枝叶花儿果实种子”的植株式结撰小说;兄弟干脆就以“兄弟”交互叙述拉杂成篇。但一味在形式上想办法,玩花样,并不能真正在心灵深处唤起读者的共鸣,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作品的吸引力,相反还暴露出作者的心中无数。 实际上,对长篇小说而言,长度率先形成的挑战不仅有幅度和跨度,更重要的是幅度和跨度带来的形式、内容、情感与文体有机整合。阿莫拉维亚说:“短篇小说同长篇小说之间最主要的、根本的区别,在于叙述的布局,或者说叙述的结构。”而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则仍旧是当今众多小说家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 白门柳是一部表现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心路历程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共三卷,长达一百三十万字。如何
4、结撰这样一段矛盾复杂,纷繁多变的历史?无疑有着颇高的难度,何况还要做到自始至终吸引读者。这些问题,对作者的艺术才能无疑都是严峻的考验。 但是,正如许多评论共同指出的,白门柳却令人信服地做到了。 敏泽先生曾在史与诗一文中高度评价了白门柳的艺术成就,在指出“它处理诗与史的关系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成功的范例”之余,还欣喜地说:“依我的阅读的经验,目前能够经得起认真阅读的作品是不多的;至于经得起一读再读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但刘斯奋同志的长篇白门柳,我却先后读了两遍,读第一遍时不仅兴趣盎然,而且余味无穷;读第二遍时依然兴味不减,并续有发现。”这一感想式的表述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作为一部多卷本长篇小说
5、,白门柳显然成功地突破了前面说到的那道难关,即在严肃地、艺术地再现历史生活的同时,还持久地在心灵深处唤起读者的共鸣,使作品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吸引力。无疑,探讨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话题可以很多。不过,小说在结构方面独特而成功的尝试,则是不应忽视、甚至是更加重要的一个问题。 关于艺术,刘斯奋有触类旁通的感悟。他曾经在自画自说中说过:“一切艺术之最终抽象,无非节奏而已!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如是,绘画亦如是。节奏佳则画自佳,节奏劣则画自劣。浓淡干湿、轻重徐疾、疏密粗细、刚健婀娜之种种运用,俱应以节奏之把握为归依,以节奏之表现为鹄的。明乎此,始可与言绘事。”如果沿此思路去考察白门柳,就会发现,其实刘
6、斯奋同样把节奏的高妙把握自觉地运用到作品结构当中去了。 关于节奏,古往今来,人们并不陌生。节奏存在于世间万物,艺文之事也不例外。人们也早已认识到节奏的审美功能,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即是一例。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则从理论层面进行阐发:“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贾余于文勇,使刃发如新,腠理无滞,虽非胎息之脉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因此,对于文学艺术来说,节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它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长篇小说结构当然也不能脱离节奏的要求。长篇的篇幅之巨,倘若没有节奏统贯,很容易叠床
7、架屋。结构与长度构成紧张,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漠视结构本身应有的节奏艺术追求。长度与结构必须生成艺术节奏,否则整部小说必然难以一气呵成。尽管个中道理如此浅显明白,但真正能始终明确把节奏同长篇小说结构联系起来、并且自觉在创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的,刘斯奋的白门柳却恐怕是第一个。 三 刘斯奋有着多门类艺术实践的长期体验,这使他能很早就认识到艺术与节奏的紧密关联,乃至于能自觉把节奏艺术的追求贯串于长篇小说的结构创造中。一来,这使其艺术追求出手不凡,一开始就从艺术本质的层面把握全篇;二来,这也使得白门柳奠定了突破陈规,超迈流俗的艺术境界。按照其“节奏即结构”的长篇小说结构理念去考察白门柳,确实可以发现白门柳全书
8、事事、时时、处处都充满着节奏变化跃动的艺术匠心。大而言之,白门柳三部曲,描写的侧重点依次为文人生活、朝廷政争、国破家亡,这是一种纵向的节奏变化;其次,故事所涉及的三组主要人物,各自有不同的性格、追求和经历,这又是一种横向的节奏变化;此外,还有地点的转换、场景的转换、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各种生活描写的穿插,无不形成节奏的变化。如此种种变化生成的结构节奏艺术,不仅引导着读者喜怒哀乐的情绪,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生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艺术兴奋点。 具体而言,白门柳的场景(空间、色调)结构、情绪结构、情节结构的交织,都成为节奏艺术立体呈现的不同侧面。 以白门柳第二部白门柳秋露危城为例。从场景结构上看,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门柳 当代文学 论文 长篇 历史小说 创新 意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7269.html